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方法 在 2017 年 1 月到 2018 年 12 月选取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 100 例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并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回顾性总结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以收集、统计、归纳以及总结的方式对患者年龄、性别、药物使用类型以及不良反应类型等进行总结统计。结果 100 例患者当中男性51 例,女性 49 例,占比分别为 51.0%、49.0%;年龄 10~20 岁患者 23 例,21~40 岁患者 35 例,41 岁及以上患者 42 例,占比分别为23.0%、35.0%、42.0%;男女比例、不同年龄段患者比例数据差异较小,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呱酮的占比最高, 相对于其他药物而言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临床不良反应中主要是以呕吐、恶心、腹泻、血小板减少等为主。结论 头孢菌素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问题突出,临床中需要高度重视药物疗效以及药物所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风险问题,做到及时预防和准确控制,提高用药安全性,保障临床干预效果。
关键词:头孢菌素;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回顾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卡哈尔·卡斯木 . 头孢菌素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54):117,121.
0引言
患者的健康保障基础在于用药的安全性,但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药物本身也可能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从而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随着近些年抗生素药物的频繁使用,关于抗生素药物的使用不良反应问题也显得越发重要。头孢菌素类药物属于临床中相对比较常见的抗生素,其具备突出的抗菌治疗作用以及较低的毒副作用,但是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不良反应发生案例[2]。对此,为了持续提高临床用药效果,本文以回顾总结方式探讨头孢菌素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选取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并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
1.2方法
回顾性总结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以收集、统计、归纳以及总结方式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药物使用类型以及不良反应类型等进行总结统计。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资料以定量、定性的方式进行记录,采用连续型变量与离散型变量进行数据记录,定性数据以无需分类变量为主,数据检验中占比数据以2实现,数据统计后以P值进行对比分析,在P<0.05时代表数据差异显著,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
2结果
2.1基础资料
100例患者当中男性51例,女性49例,占比分别为51.0%、49.0%;年龄10~20岁患者23例,21~40岁患者35例,41岁及以上患者42例,占比分别23.0%、35.0%、42.0%。男女比例、不同年龄段患者比例数据差异较小,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药物类型与不良反应类型
头孢呱酮的占比最高,相对于其他药物而言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临床不良反应中主要是以呕吐、恶心、腹泻、血小板减少等为主,具体数据见表1。
3结论
临床中按照抗菌活性、抗菌谱、β内酰胺酶以及肾毒性的稳定性不同,可以将头孢菌素药物划分为四代,第一代中以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替唑等为主,第二代以头孢呋辛、头孢克洛为主,第三代以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头孢哌酮为主,第四代则是以头孢吡肟为主。随着近些年头孢菌素药物的广泛推广,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问题也在随之提升[3]。
临床中最为普遍的不良反应问题是以过敏反应、消化道系统不良反应、泌尿系统不良反应以及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等为主,药物和乙醇的结合应用还会导致“双硫仑”反应的发生,这也是过敏反应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在临床用药中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皮疹、哮喘等多种不良反应,严重患者还会出现休克症状,从而形成死亡风险[4]。随着近些年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在过敏反应方面的发生率持续性提升,临床中许多研究都发现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以及头孢哌酮等多种药物均具备1%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头孢哌酮的发生率甚至达到2.3%,这样促使其成为头孢菌素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一种药物[5]。在不考虑个体差异的同时,药物代谢和个体蛋白质的大分子载体会出现不可逆的结合,此时便会导致系列性的过敏反应发生。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中相对比较常见,以呕吐、腹泻等为主,其主要是因为消化系统功能的缺陷以及凝血障碍所导致的[6]。对于不同的不良反应在个体方面的具体表现、严重程度也并不相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头孢菌素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患者的负面影响非常严重,所以做好用药控制显得非常重要[7-8]。
在本研究结果中,男女比例、不同年龄段患者比例数据差异较小,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呱酮的占比最高,相对于其他药物而言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临床不良反应中主要是以呕吐、恶心、腹泻、血小板减少等为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临床中无论男女、具体年龄都具备一定的不良反应风险,为了有效地规避或减轻临床用药的风险,需要及时做好预防控制策略,尤其是对于肾功能不全、消化功能较差、营养条件差、血液病、溃疡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尽可能控制剂量与使用时间,从而确保患者的康复效益。
综上所述,头孢菌素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问题突出,临床中需要高度重视药物疗效以及药物所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风险问题,做到及时预防和准确控制,提高用药安全性,保障临床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璐,刘阳,车云秀,等.某三甲医院2015~2017年抗菌类西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探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7,13(8):44-45.
[2]纪永军.头孢菌素类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应用情况分析及其不良反应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22(2):154-156.
[3]王法财.2008~2017年六安市人民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6):1533-1536.
[4]陈湉傲,刘晓,梁雁.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应用特点的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8,15(9):42-46.
[5]庄红艳,刘珊珊,果伟,等.某精神专科医院115例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8,32(23):3259-3263.
[6]李佳,王建莉,赵科,等.2014~2016年口腔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7,35(6):625-628.
[7]Kittle J,Lopes RD,Huang M,et al.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in the drug-development program of bupropion for smoking cessation:A systematic retrospective adjudication effort[J].Clinical Cardiology,2017,40(10):899-906.
[8]Tchouaket E,Dubois CA,D'Amour D.The economic burden of nurse-sensitive adverse events in 22 medical-surgical units:retrospective and matching analysi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17,73(7):1696-17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