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诱发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神经内科接收的180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资料,为癫痫组整理病症临床特点,并取同时期接收的180例脑卒中后未发生癫痫患者为对照组,分析诱发癫痫危险因素。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多以早发性癫痫(72.78%)、单发癫痫(71.67%)及运动性大发作(56.67%)较为常见;且卒中病灶部位、范围及脑卒中类型(脑出血)为诱发癫痫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多以动性大发作、早发、单发为主要临床特点,且多脑叶病灶、脑出血及卒中累及皮质者为脑卒中后癫痫高发人群,在脑卒中患者临床中需加强对症防护措施,避免癫痫发作。
关键词:临床特点;脑卒中;癫痫
本文引用格式:高树森.探讨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诱发癫痫的危险因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6):119-120.
0引言
脑卒中多因脑部供血血管内部栓子脱落,聚积于脑血管动脉,引起栓塞或血管破裂,使得大脑局部组织供血不足,大脑局部组织损伤致病,为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1],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极高,且脑卒中具有起病急、病症危重等特点,卒中发生后,极易对脑部神经系统造成损伤,诱发多种并发症,其中癫痫为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2],将进一步加重患者神经损伤、脑水肿病症程度,并极易引发颅内感染、误吸等病症,影响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3],为此,加强脑卒中后癫痫临床特点及诱发因素分析,及时进行预防性干预防护,对保证患者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神经内科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癫痫组,男116例,女64例,年龄39~69岁,平均(52.16±6.71)岁,其中伴高血压者63例,糖尿病者52例;取180例脑卒中后未癫痫患者为对照组,男120例,女60例,年龄38~68岁,平均(53.22±7.10)岁,其中高血压者67例,糖尿病者50例,对比两组资料,P>0.05。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卒中,且均无癫痫史;并排除伴有老年痴呆等严重精神认知障碍患者及恶性肿瘤患者。
1.2方法
患者均行颅脑CT及MRI扫面检测,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①观察癫痫组患者临床特点,包括:a.癫痫发作时间:发作时间≤14 d为早发型,>14 d为晚发型;b.癫痫分类:单纯运动类发作、小发作、运动性大发作;c.发作次数:≥2次为复发,仅1次为单发;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资料,分析癫痫高危影响因素,主要包括:a.患者年龄:<50周岁及≥50周岁;b.脑卒中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梗死;c.卒中病灶范围:多脑叶、单脑叶;d.病灶部位:皮层下、累及皮层;e.饮酒史:持续6个月,每周饮酒量超过200 g;f.吸烟史:持续6个月,每日吸烟超过10支。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癫痫临床特点分析
本组180例脑卒中后发生癫痫患者中,运动性大发作102例(56.67%),单纯运动性发作63例(35.00%),小发作15例(8.33%);早发性癫痫131例(72.78%),晚发性癫痫49例(27.22%);单次发作129例(71.67%),反复发作51例(28.33%)。
2.2脑卒中后癫痫危险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病灶范围、卒中类型、吸烟史、病灶部位有关(P<0.05),见表1。
2.3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将各有意义单因素项目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发现病灶累及皮层、多脑叶病灶及脑出血为脑卒中后癫痫高危因素(P<0.05),见表2。
3讨论
癫痫为中老年人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将大大加重患者病症程度,提升脑卒中病症病死率、致残率。据流行学统计显示,在50周岁以上癫痫发作情况中,超过50%患者为脑卒中引起[4],且其中有53%~65%患者将最终发展为癫痫病症,将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5]。
就现阶段而言,脑卒中后癫痫发作起病机制尚未明确,多考虑与脑卒中病症对脑部神经系统损伤有关[6]。本研究发现,脑卒中后癫痫多为早发性癫痫,发作于脑卒中后14 d内,且大多患者癫痫多为单次发作,癫痫发作将进一步加重患者早期颅脑缺氧程度,对缺血半暗带区域造成严重损伤,因此,明确脑卒中后癫痫危险因素,及时予以早期防治,对避免脑卒中患者神经进一步损伤有着重要意义。经大量研究发现,脑卒中后癫痫为卒中病灶使得脑部结构改变,伸进递质异常放电,加之颅内高压、水电解质紊乱导等综合因素所致[7]。本研究中发现脑出血病症、累及皮质病变及多脑叶病症为主要危险因素;患者发生脑出血后,颅脑组织中将沉积大量铁血黄素,使得局部组织刺激,兴奋性氨基酸过度释放、神经元细胞膜兴奋性增高所致;予以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对症干预后,随着患者脑卒中缺血、缺氧等症状逐渐消失,早发型癫痫基本可自行痊愈,而对于晚发型癫痫而言,随着胶质细胞大量增生,患者脑组织将形成纤维修复改变,并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因此,也使得晚发型癫痫患者易出现癫痫症状发复发作情况,需进一步接受对症抗癫痫治疗干预[8],以保障患者健康,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癫痫多与脑出血病症、多脑叶病症及累及皮质损伤有着密切联系,伴有以上病症情况者为脑卒中后癫痫高发人群,加强患者病症监控,及时予以对症干预,可为脑卒中后癫痫临床诊疗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更加有助于提高临床防控效果,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陈家林,曾雪峰,陈丽.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西部医学,2017,29(8):1125-1128.
[2]Miyaji Y,Kawabata Y,Joki H,et al.Late Seizures after Stroke in Clinical Practice:The Prevalence of Non-convulsive Seizures[J].Internal Medicine,2017,56(6):627-630.
[3]郭育英,廖海燕,谢彩云,等.老年脑卒中患者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脑电图表现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7,44(5):507-511.
[4]禚志红,孙艺珍,靳培娜,等.儿童脑外伤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8):607.
[5]蔡玉翠.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155.
[6]Gasparini S,Ferlazzo E,Ascoli M,et al.Risk factors for unprovoked epileptic seizures in multiple sclerosi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Neurological Sciences,2017,38(3):399-406.
[7]李玉轩.672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临床病征与预后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12):52-53.
[8]朱雷,王训,刘程桃,等.老年人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5):625-6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