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后,对改善躁狂患者症状以及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躁狂患者,随机划分为A组(30例)与B组(30例),A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B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统计干预前后BRMS评分以及SDSS评分情况,并予以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组间对比BRMS评分以及SDSS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B组上述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在对躁狂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若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症状,并提升社会功能,在临床中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推广以及应用的护理模式。
关键词:社会功能;优质护理;常规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郭健良.优质护理对改善躁狂患者症状和社会功能的干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307,329.
0引言
躁狂症患者病情发作具有急促的特征,发病持续时间较长,通常约为7d,之后其多项指标水平均会自行恢复到正常范围[1]。有大量研究报道指出,此类患者在发病的时候,其存在一定的攻击性,因此,会给身边的人群带来安全隐患,并影响社会安全[2]。此疾病不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还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且治疗难度较大,不仅会给患者身心方面带来较大的痛苦与折磨,还会给其生活以及工作带来较大影响[3-4]。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就我院收治的狂躁患者开展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应用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躁狂患者,随机划分为A组(30例)与B组(30例)。A组中男性与女性例数分别为13例、17例,年龄20~40岁,平均(35.76±2.36)岁,病程5个月至8年,平均(4.08±1.36)年;B组中男性与女性例数分别为12例、18例,年龄21~40岁,平均(35.78±2.35)岁,病程4个月至8年,平均(4.10±1.35)年。均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组间资料经对比(P>0.05)。
1.2方法
所选择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治疗,并以此作为基础。
1.2.1A组
A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讲解疾病多个方面相关知识等。
1.2.2B组
B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基础干预:由于躁狂患者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影响自身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对自身言行举止等引起足够重视,除此之外,加强环境监察力度,在患者能够接触的地方不得放置危险物品,避免伤害自身或者危害他人等。(2)心理干预:躁狂症患者在发病期间内很容易出现兴奋或者暴躁等情绪(高涨),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对其高涨情绪进行及时且有效的控制,多耐心、友好的同其交流,并在此过程中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患者疾病发作期间,则需要通过言行举止等帮助平静;对患者的多种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予以针对性的疏导与缓解,确保其能够保持轻松且良好的心理状况;另外,还需要帮助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最大程度降低精神刺激。(3)药物干预:因为躁狂症患者的病情具有反复发作特征,通常是予以药物进行纠正,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指导其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观察药物耐受情况、依从性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尤其是需要行锂盐治疗者,需要做好血锂浓度监测工作;若为恢复期,则需要行巩固治疗,并告知坚持服用药物的好处以及目的,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复发率。
1.3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干预前后BRMS评分以及SDSS评分情况,并予以对比分析。
症状选择躁狂量表(BRMS)对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判。社会功能选择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评判。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 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若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BRM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组间对比BRMS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B组上述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见表1。
2.2干预前后SDS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组间对比SDSS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B组上述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见表2。
3讨论
躁狂症在临床中多发生于中青年群体,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发病较为突然,具有反复发作特征,病程时间较长,当发作时,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会带来较大的危害。因此,在对躁狂症患者进行治疗时,还需要重视护理干预工作,从而帮助提升依从性,更好的服用药物等。
常规护理方式大多只是针对疾病本身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盲目性,而躁狂症患者本身心理情绪就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干预后并无法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B组BRMS评分以及SDSS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提示对躁狂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行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令人满意。近年来,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发生了较大转变,且人们的健康观念得到了增强,不仅需要提升生存数量,还需要提高生存质量,所以这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优质护理模式深刻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并对常规护理中的基础工作进行强化,实现了护理责任制,并将护理专业内涵不断深化,旨在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6]。本次优质护理工作中,首先通过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且整洁的治疗环境,接着行心理护理,增加彼此之间信任,并帮助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具有针对性的予以疏导与缓解工作,通过药物护理,帮助按时、按量的服用药物,之后则对耐受性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观察,最大程度降低不良现象发生率,从而促进康复[7-8]。
综上所述,在对躁狂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若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症状,并提升社会功能,在临床中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推广以及应用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黄佩容.分析优质护理对躁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J].黑龙江医药,2017,30(1):232-233.
[2]张波.优质护理对躁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1):182-183.
[3]Readdean KC,Heuer AJ,Scott PJ.Effect of pharmacist intervention on improving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 adherence and depression symptomolog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Research in Social&Administrative Pharmacy,2017,14(4):321-331.
[4]李春文.全程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5):181-182.
[5]董艳荣.探讨躁狂症伴发糖尿病临床特点与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0):180-181.
[6]刘瑞芹.综合护理干预对躁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0):152-154.
[7]Ikemata S,Momose Y.Effects of a 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 intervention on dementia symptoms,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nd immune function in group home residents with dementia in Japan[J].Japan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2017,14(2):135-145.
[8]曹梅仙,黄江英.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护理方法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5):69-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