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讨跟骨骨折患者实施撬拔复位经皮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76例跟骨骨折患者做课题研究,并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数表分组,A组(n=38)实施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处理,B组(n=38)实施撬拔复位经皮固定术治疗,对两组的手术处理情况进行比较,并评估不同手术阶段患者的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跟骨宽度以及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恢复情况。结果B组手术指标显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3项指标上对比A组显著占优势,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骨折愈合时间、AOFAS评估结果上对比A组差异相当,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在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跟骨宽度上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的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跟骨宽度对比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有2.63%的并发症率,对比A组的并发症率(15.79%)显著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实施撬拔复位经皮固定术治疗,手术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关键词:跟骨骨折;撬拔复位经皮固定;手术;临床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张浩,刘海娜.撬拨复位经皮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3):58-59.
0引言
跟骨骨折在骨科疾病中属于罹患率较高的一种,通常是由于轴向应力性损害所造成[1],并且患者多伴有关节面损伤,若未及时接受临床治疗与处理,极易出现跟部疼痛,使患者的正常行走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手术足跟外侧充分切开复位术、钢板内固定术是现阶段临床治疗跟骨骨折的“金标准”,但存在并发症较多的问题。为寻求一种更有效、安全的治疗跟骨骨折的手术方式,本课题研究对近年收治的部分跟骨骨折患者实施撬拔复位经皮固定术治疗,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处理结果对比,现汇报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76例跟骨骨折患者做课题研究,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症状、X线片等系统检查确诊;②属于SandersⅡ型与Ⅲ型闭合性骨折;③已知晓此次课题研究内容,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踝部外伤史;②属于陈旧性、开放性或病理性骨折;③双足踝部功能在伤前检出不正常;④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等。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数表分配,A组38例,包括男20例,女18例,年龄24~63岁,平均(38.6±4.3)岁,骨折原因:交通意外伤14例、高处坠落伤18例、重物砸伤3例、扭伤3例;B组38例,包括男21例,女17例,年龄26~65岁,平均(39.1±4.6)岁,骨折原因:交通意外伤12例、高处坠落伤19例、重物砸伤4例、扭伤3例。A组与B组间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通过统计软件处理,P>0.05,有实验观察性。
1.2方法
A组实施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经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在俯卧位或侧卧位下经跟骨外侧做L型切口,锐性剥离组织瓣,并将腓骨肌腱牵开,使骨折端与跟距关节面充分显露,完成后给予复位与克氏针临时固定,于复位满意后给予钢板固定,术后再给予橡皮片留置引流、加压包扎切口等处理。
B组接受撬拔复位经皮固定术治疗,经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协助患者取侧卧体位或俯卧体位,并辅用止血带。术中在C臂机监视下取直径4.0mm克氏针,由跟骨结节进针,平行于跟骨后关节面钻至塌陷处以撬拨方式翘起塌陷骨折块,并恢复跟距角。助手同时从跟骨两侧夹挤跟骨,复位增宽畸形。复位良好后继续进针,钻至骰骨内,如不稳定可平行或交叉再穿一枚钢针。加石膏外固定于轻度屈膝,踝跖屈位。术后6周拆除石膏,拔除钢针。开始膝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12周负重训练。
1.3评估项目
记录两组的手术近期指标,包括:①手术时间;②术中出血量;③住院时间;④骨折愈合时间;⑤踝-后足量表(AOFAS)评估结果。记录两组不同手术阶段的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跟骨宽度,并统计发生并发症的例数。
1.4数据分析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对课题的研究数据做统计处理,使用卡方与t对计数、计量资料进行检验,输出结果采取率(%)与(±s)的形式描述,P<0.05,说明研究数据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组与B组的手术近期处理结果
B组手术指标显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3项指标上对比A组显著占优势,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骨折愈合时间、AOFAS评估结果上对比A组差异相当,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A组与B组不同手术阶段的跟骨恢复情况
术前,两组在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跟骨宽度上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的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跟骨宽度对比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A组与B组的术后并发症统计结果
B组术后有2.63%的并发症率,对比A组的并发症率(15.79%)显著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讨论
跟骨骨折一般是因高能量冲击力、地面反支撑力同时对跟骨产生作用,导致其关节面开裂或凹陷所引起[1]。作为跗骨骨折之一,跟骨骨折的发生以男性居多,单侧骨折高于双侧,且超过75%为关节内骨折[2]。保守治疗对该骨折虽有一定效果,但存在骨关节面复位较差、易引发跟骨内翻等问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虽然不会造成上述问题,但受跟距关节面较狭窄、外踝遮挡等影响,该手术对跟骨后关节面的显露不够充分,操作难度较大,并且引发切口并发症的概率较高。
撬拔复位经皮固定是处理跟骨骨折的另一种手术方式,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该手术更微创,可尽量避免损害足跟部组织,减少神经血管受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其对局部供血循环的影响不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在促进患者术后跟骨功能的恢复上更有帮助;术中采取空心螺钉固定不仅操作较简便,对于固定效果也有较好的提升作用,可防止骨折间隙的发生[3]。
此次通过对76例跟骨骨折患者的手术资料进行课题研究,我们发现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AOFAS评估结果方面无明显差异,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跟骨宽度均可获得较明显的恢复,但相比A组,B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有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也有显著减少;并且B组仅2.63%的患者在课题研究期间出现并发症,安全性优于A组,与上述文献观点基本吻合。
综上所述,撬拔复位经皮固定术对跟骨交叉角、宽度等的恢复效果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基本相当,并且具有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患者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少等特点,可作为今后临床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一种推荐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吴敏,官建中,肖玉周,等.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16):1508-1513.
[2]李景光,陈先进,吕维宝,等.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16):1449-1455.
[3]何晓宇,王朝强,周之平.经皮微创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16,29(5):421-4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