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MRI联合MRCP对胆囊癌及局部组织器官侵犯诊断价值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0 14:55: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索MRI联合MRCP对胆囊癌及局部组织器官侵犯诊断价值。方法在2016年5月15日至2018年5月15日期间选取60例疑似胆囊癌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均进行MRI、MRCP诊断。结果60例疑似胆囊癌患者,经确诊(病理活检)的有50例,MRI诊断正确率为70.00%(35/50),MRCP诊断正确率为76.00%(38/50),MRI联合MRCP诊断正确率为98.00%(49/50),而MRI联合MRCP诊断对肝门淋巴结受侵诊断正确率为95.83%,对胰腺受浸润诊断正确率为95.24%,对肝脏直接受浸诊断正确率为94.74%,对胆管受侵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胆囊癌患者敏感度为98.00%,特异性为90.00%,漏诊率为2.00%,误诊率为10.00%。结论对胆囊癌患者实施MRI联合MRCP诊断,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关键词:MRI;MRCP;胆囊癌;侵犯;诊断

本文引用格式:马德容.MRI联合MRCP对胆囊癌及局部组织器官侵犯诊断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218.

0引言

胆囊癌具有症状隐匿、病发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属于恶性消化道肿瘤常见疾病之一,一旦治疗不及时,可累及多个器官、组织损伤,预后效果较差[1]。因此在面对此类疾病时,还需加强诊断、治疗,目前常运用CT检查,其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但正确率较低[2]。而MRI诊断正确率超过CT检查结果,且可评价癌组织侵袭状况;MRCP对胰管病变显示较佳,可多角度和三维立体显示胆管解剖结构、胆囊形态,诊断正确率较高[3]。而本文旨在探索不同诊断方式在胆囊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择60例疑似胆囊癌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2016年5月15日至2018年5月15日期间收治。平均年龄为(62.43±5.42)岁,平均病程(12.75±2.39)个月;性别:男性32例,女性28例;Nevin分期:11例为V期,15例为IV期,14例为III期,20例为II期。入选标准:(1)患者均无严重感染、胆囊穿孔等并发症;(2)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3)患者均无严重脏器功能受损现象。

\
 
1.2方法

MRI检查:本次使用的超导磁共振诊断仪选择GE公司提供的DISCOVERY MR 750 3.0T型号,扫描序列包括多时相VIBE序列、FS T2W1序列、T2W1序列、T1W1序列。MRCP检查:通过TSE序列T2加权采集,以5°间隔采集成像12幅,以右前35°为冠状位,垂直位为中轴,范围为胆总管区域、肝总管、胆囊区域,并轴位扫描胆管梗阻位置和胆囊病灶,呼吸门控成像,最后进行三维重建技术和最大密度投影。增强剂为磁显葡胺(15 mL),保持每秒2.5 mL。

1.3观察指标

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各种诊断方式对局部组织器官侵犯诊断价值。对比各种诊断方式价值性(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漏诊率)。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各项诊断正确率


60例疑似胆囊癌患者,经确诊(病理活检确诊)的有50例,MRI诊断正确率为70.00%,MRCP诊断正确率为76.00%,MRI联合MRCP诊断正确率为98.00%,MRI联合MRCP诊断结果高于MRI、MRCP单方面诊断结果(P<0.05)。

2.2对比各种诊断方式对局部组织器官侵犯诊断价值

50例确诊的患者中,79例出现侵袭现象,其中24例肝门淋巴结受侵,21例胰腺受侵润,19例肝脏直接受浸,15例胆管受侵,MRI诊断正确率为74.68%(59/79),MRCP诊断正确率为79.75%(63/79),MRI联合MRCP诊断正确率为96.20%(76/79)。如表1所示。

2.3对比各种诊断方式价值性

MRI联合MRCP诊断特异性、敏感性高于单方面诊断结果(P<0.05)。如表2所示。

\


3讨论

胆囊癌是一种诱因不明确的胆囊疾病,属于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具有特异性,部分患者可出现肌层异常增生、黏膜上皮异常增生以及右上腹疼痛,随着疾病恶化,可出现远处转移,且在发生癌变后,生存率仅为18%,为了挽救患者生命,还需尽早实施诊断工作[4~5]。

超声检查是早期首要检查胆囊疾病的方法,具有费用低、操作简便、无创性等优势,但鉴别胆囊腺肌、胆囊息肉能力较差,且无法确定胆囊癌浸润范围,因此不利于在胆囊癌中推广。MRI于超声检查相比,诊断正确率更高,可利用序列回声,判断当前高低型号,从而显示病变性质,但随着研究增多,可发现此项诊断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而MRCP能够弥补其不足之处,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通过增强扫描,确定胆囊壁和胆囊内软组织型号,多角度、多平面观察胆囊病变,清晰显示胆管树、胆囊三维立体结构,更好显示胆囊挤压、阻塞、移位等现象。但由于胆囊壁特殊的生理解剖结构,肌层较为薄弱,胆囊癌可在侵犯肌层时,突出浆膜外,导致周围器官和组织受损,通过MRCP、MRI诊断均可发现侵犯情况,但均存在较高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分析本次结果,MRCP联合MRI诊断更能够显示胆囊病灶和周围组织侵犯结构,可降低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为治疗方案拟定提供依据。

总而言之,MRI、MRCP均具有诊断价值,但对于胆囊癌患者而言,实施MRI联合MRCP诊断利用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张昊,李长锋,张斌,等.ERCP联合MRI/MRCP在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34(2):250-252.
[2]陈建新,胡翼江,张同华,等.CT与MRI对胆囊癌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4,13(35):79-80.
[3]邓光洪,银文杰.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64层螺旋CT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33(6):107-108,109.
[4]刘思义,陈小保,黄鹏,等.彩超与MRCP在梗阻性黄疸鉴别诊断中的不同价值[J].吉林医学,2014,32(16):3433-3434.
[5]谢瑞明,孔建忠,张雪峰,等.原发性胆囊癌MRI与超声及CT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7):802-8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18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