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临床实习护士的心理状况及应对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08 09:46: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临床实践是每一位护理专业学生的必经之路,它作为一门必修的实践课程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极大的重视。初进临床,学生们会表现得对一切事物充满热情心与好奇心,但当她们发现现实与理想有很大的区别时又会表现出极大的失落感,甚至会从心里排斥这个职业。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在进入临床开始实习生活后其心理状况的变化,探究其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并制定应对策略,确保护理行业的后备军可以顺利地实现从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变,同时为各医院培养优秀的护理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实习护士;心理状况;应对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闫佳欣,韩继明.临床实习护士的心理状况及应对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360-361,365.

Psychological Situation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Clinical Nursing Students

YAN Jia-xin,HAN Ji-ming*

(Yan'an University,Yan'an Shaanxi)

ABSTRACT:Clinical practice is a necessary stage for every nursing major student,it has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a compulsory practical course.When students first enter the clinic,they will be enthusiastic and curious about everything.But when they find that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reality and ideal,they will show great sense of loss.They will even exclude this profession from the heart.Understand the changes i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nursing students after they enter clinical practice,explor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develop strategies,ensure that the reserve army in the nursing industry can smoothly change from the student role to the nurse role,provide reference for hospitals to cultivate excellent nursing workers.

KEY WORDS:Clinical nursing students;Psychological situation;Coping Strategies

0引言

现代社会中“重医轻护”的现象依然很严重,社会大众对护理这个行业的信任度、认同感依然较低。高强度的工作、多重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压力,多重身份的转变(尤其是母亲的角色)往往使得护士承受更多得心理压力。洪彩霞[1]的研究结果显示,现代护士抑郁发生率为37.1%。而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践的一年时间内会与临床上的老师们密切接触,护士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实习护士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期间,实习护士会熟悉医院的工作环境与氛围,提高自己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同样也会决定自己毕业后是否从事这个行业。因此,临床实习对他们未来的职业规划至关重要,对一个国家的护理行业也会产生决定性影响。

1国内外护士的现状

1.1国外护士的现状


柯盈盈[2]的文章指出,美国在20世纪中后期就已提出护理教育应以本科学历为主,而北欧一些国家已将护理本科教育作为注册护士的最低要求;澳大利亚也要求注册护士需要达到本科学历才能上岗,现已完成100%的高等护理教育。而关于实习护士,在Eastaugh[3]的一项研究中肯定了其价值,强调实习护士的投入对提高护理效率的重要意义。

\

 
1.2国内护士的现状

有关数据显示[4],2013-2017年我国护士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每年增加10.9%左右,千人口护士数逐年增高,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千人口护士数达到2.74人。虽然护理大军人数在逐年增加,但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中指出的2020年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目标为3.14人,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要求的“2030年底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7人”[5]的标准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孙辉[4]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目前的护理资源学历结构仍然以中专和专科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总量较少。但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出,与2010年相比,我国本科及以上的护士占比已从8.8%提高到14.6%[6],这表明护理专业人员逐步认识到学历的重要性,国家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

1.3临床带教的现状

在护理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开始从事护理行业时,他们会直接或间接地从所接触的老师们身上学习一些与护理专业有关或者无关的知识,这都会潜意识地影响他们对未来得职业规划。因此,临床带教老师的专业素养及道德品质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文献指出,目前我国临床带教老师的岗位能力水平普遍较低,其临床带教能力不能很好地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相匹配,且这一现象在本科学生的临床带教中更为突出[7,8]。

医疗水平在不断进步,社会对护理行业也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高质量的临床护理工作者,我国在提高护理院校教学水平的同时也应该重视临床护理带教环节,提高临床带教质量。在陈云霞[9]的研究中,标准化带教计划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有很好的效果,对实习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综合能力都有帮助。也有文章指出,护理教学路径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带教老师的沟通能力,培养优秀的带教老师,促进教学活动标准化,提高教学质量[10]。鲁烈[8]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学历的临床带教老师对自身岗位能力需求认识存在差异,建议相关的教育部门在培训临床带教老师时应该根据不同的学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另一方面,临床护理带教的老师绝大部分来自临床科室,因此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但在教育教学方面有所欠缺[11]。同时,她们在带教的同时还要兼顾繁忙的临床工作,且待遇较低,职责并不明确,因此她们带教的积极性也不高[12]。

1.4实习护士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

邹彦芬[13]的研究显示,护理专业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期间,尤其是实习早期,由于护患关系、医护关系和高负荷的工作等因素会使实习护士产生较多的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等。李荣江等人将临床实习护士出现焦虑的原因主要归于就业因素的影响、期望与现实不符、专业业务不熟练、交流障碍以及年龄与工作性质因素[14]。此外,有研究显示实习护士在实习初期的焦虑情绪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即社会支持程度越高,焦虑水平越低,该研究还提示实习护士中男护士的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女护士[15]。这与孙雪琴[16]的研究结果相似。和净运[17]的研究中指出,国内实习护士在手术室实习期间主要的压力来源于手术室特殊环境(如特殊的气味、封闭的环境)、手术室学习和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如连续长时间工作、注意力高度集中)、管理及人际关系、职业危害、患者护理等方面。

2应对措施

2.1学校


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时,教学老师应该多给予学生穿插临床上的实例,保证理论学习不脱离临床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专业知识的教授过程中也要给予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实践环节,尽量模拟医院的环境,关注护理操作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18]。此外,在学生下临床前很有必要进行护理技能强化训练。陈雄杰的研究显示[19],下临床前的技能强化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护士工作流程,帮助其向护士角色转变,尽早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并且可以增加自信心,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工作中。

学校相关负责人应该在充分了解实习医院的带教水平、教学环境后,再安排学生进入该医院开始临床实践活动。学校的负责老师不能把学生派到实践教学基地后就对他们完全放手。如辅导员应该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教育与关心,在生活上也要多对进入临床科室的学生进行慰问,了解其心理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

 
2.2医院

2.2.1护理部


医院护理部负责人员在接收实习生时应充分考虑到本院带教老师队伍的人数和质量[20]。护理部应该根据教学计划和每年的实习生人数制定相应的措施,对相关科室的带教老师进行考核[21],除了理论与实践考核外,还要考虑到带教老师的职业道德、责任心、同理心以及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培养高质量的带教队伍。岗前培训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桥梁,保证护理专业学生顺利地由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换[22],因此在实习护士进入临床科室前,护理部应该组织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使学生能够了解该实习医院的大致情况,以及护理工作的范畴及侧重点。护理部要定期向实习护理了解他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取得的进步[21],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并将实习护士的意见反馈给相关科室及个人,使护士长、带教老师及科室其他人员清楚自身的不足并改进。

除此之外,护理部负责人应该根据不同病区病人的数量合理分配护理人员,适量增加护士数量,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同时,适当减少有带教任务人员的工作量,使其有时间和精力完成带教任务,培养优秀的临床护理接班人。李玉梅[23]建议护理管理者要探索分层训练及护士弹性心理训练,注重组织文化建设,为护理人员营造积极乐观的工作环境,以提高临床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2.2.2相关科室

在实习护士入科室时[24,25],护士长及科室其他人员应该热情接待,由专人带领实习护士熟悉病区的环境、区域的划分、各种仪器设备等,向其讲解本科室的规章制度、疾病种类等。科室的护理人员首先应该尊重实习护士,将他们视为科室的一份子,平时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使他们在实习期间获得归属感。

带教老师应该明确自己的带教职能,把正确规范的操作技能教给学生,避免一系列错误的、不规范的操作。也要明确实习护士临床实践的目的是来医院全面地学习、实践[26],带教期间在保证患者安全与同意的基础上,多给实习护士动手操作的机会,做到“放手不放眼”。及时对实习护士的正确操作步骤给予肯定与表扬,同时感谢患者的奉献精神;在他们操作失败时及时补救,尽量减少患者的疼痛并道歉,不可当着患者及家属训斥实习生的错误操作,以免他们的心理有挫败感或患者及家属对他们今后的护理操作进行排斥。

2.2.3医院领导

医院领导要多关心一线工作者,多组织一些活动来帮助他们缓解工作的疲劳与压力,多与他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遇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措施。同时,也要对员工的家庭多加了解,关注他们的家庭难题并给予帮助。

此外,医院应该为员工配置心理咨询师、建造心理减压室等,鼓励他们在遇到心理问题或者感觉压力较大时能够有合理的途径去宣泄情绪,维持心理健康状态,保持心情愉悦,以此提高工作效率。有研究表明[18,27]正念减压训练可以很好地辅助护士的日常工作,高效地完成工作。

2.3社会大众

现代社会中,人民大众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维权意识也有很大地提升,医患问题、护患问题随之也变得很敏感。而我国大多数医院为了避免医患、护患问题的发生常会要求医护工作者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些无形之中会使护理人员承受更大的压力,也会使得在实习期间目睹或经历过医患、护患纠纷的学生对这个职业充满恐惧感。因此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临床护士及实习护士的合法权益,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多向社会大众普及临床护士的专业职能,如可以在5.12国际护士节组织活动,通过不同的形式向人民大众传递有关护士的主题内容,尤其是强调护士在现代医疗中不可替代、不可轻视的作用。改变大家对护士“只是打针、输液、医生的腿……”这些错误的认识,鼓励大众要有奉献精神,能够尊重、理解并体谅临床护士及实习护士,为医疗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2.4实习护士

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认真学习并掌握医学基础课程、护理专业知识,不断巩固并积累自己的理论知识。临床实习阶段要多看、多问、多做,认真观察老师进行护理操作时的动作及方法,学习老师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技巧,学会思考、勤学好问、勇于尝试,请老师指导自己的每一项操作。在学习生活中多与带教老师沟通交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出现疑问时及时向老师请教。彭丽丽[28]在文章中指出,要鼓励实习护士在临床期间多沟通交流,与带教老师之间沟通利于提升专业技能、与护理部沟通有利于提高实习质量、与学校沟通有助于反馈实习信息。

3小结

有文章指出,护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是否从事护理行业、走向临床第一线与他们的实习阶段的经历与感受存在一定的联系[29,30]。因此,护理行业有关人士及其他社会大众应该对临床实习护士多些关注,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并给予相应指导,使他们对护士这个职业产生认同感、自豪感,体会到自身价值,能够真心接受护理这个职业,成为一名优秀的护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洪彩霞,朱曼群,李月华,等.现代护士中抑郁情绪的调查分析[J].中外医疗,2009,28(09):113.
[2]柯盈盈,郑晶,尤黎明.我国护理专业起始教育规模与层次结构及区域分布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2):145-148.
[3]EASTAUGH S R.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mpact on productivity[J].Health Care Finance,2012,39:64-81.
[4]孙辉,赵颖波.我国执业注册护士资源配置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医院,2019,23(6):42-45.
[5]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2-27)[2019-02-27].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6]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的通知[EB/OL].(2016-11-24).Http://www.Nhf-pc.Gov.Cn/.
[7]KERMANSARAVI F,NAVIDIAN A,YAGHOUBINIA F.Nursing students'views of nursing education quality:aqualitative study[J].Global Journal of Health Science,2015,7(2):351-359.
[8]鲁烈,张练,徐玉兰,等.本科护生临床带教老师对自身岗位能力需求认识的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19,17(19):2389-2391.
[9]陈云霞,陆萍,胡汉美,等.标准带教计划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交通医学,2019,33(3):314-315,318.
[10]李佳芮,林咏琴,吴慧瑜,等.护理教学路径对提升临床教师带教水平的效果评价[J].循证护理,2019,5(5):445-448.
[11]孙萍,李晓红,吴蓉.急诊科实习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与干预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4):3811-3812.
[12]吴桂香,丁卫芳.临床护理带教管理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J].管理观察,2019,卷缺失(14):180-181.
[13]邹彦芬,彭婉仪.护生初进临床实习心理状态调查分析及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10,9(3):66-67.
[14]李荣江,周洪波,丁秀桥.实习护士焦虑状态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8):134-135.
[15]李静芝,黄芳,李敏.护生实习初期焦虑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5):23-25.
[16]孙雪芹,施建农.我院60名本科实习男护生压力源和压力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76-278.
[17]和净运,张宝丽.手术室实习护士工作压力源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1):9-10.
[18]张燕,张永琴,刘静,等.强化心理指导对实习护生心理状态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8):195,198.
[19]陈雄杰.护生实习前护理技能强化训练的必要性[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卷缺失(5):52.
[20]孙昕,杨霞,李成,等.实习护士的压力源及减压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1):161-163.
[21]黄一青.实习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防范对策[J].华夏医学,2014,27(6):141-143.
[22]王雅冰,俞爱月.实习护生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2,卷缺失(13):294-296.
[23]李玉梅,黄瑛,毛燕君.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OL].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9(06):505-508+521.
[24]罗春蓉,赖莉.实习护士自我和谐与总体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全科护理,2012,10(7):580-581.
[25]苑慧.实习护生的心理压力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9):420.
[26]侯再花,张艳花.实习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带教老师的应对方式[J].护理研究,2006,卷缺失(30):2747-2748.
[27]Gold,E.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for Primary School Teachers[J].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2010,19(2):184-189.
[28]彭丽丽,陆金英,于恩光.重症医学科护理师生认知差异的带教改进策略[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6):552-553.
[29]孙茂红.实习护士学习状态和就业选择的调查及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6):31-33.
[30]黄求进,王晓春.医疗合作培训带教对普外科实习护士实践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8,16(23):2737-27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2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