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活血通络方”外敷结合手法淋巴引流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28 17:02: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采用“活血通络方”外敷结合手法淋巴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2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单纯手法淋巴引流治疗,观察组进行“活血通络方”外敷结合手法淋巴引流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水肿程度和DASH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采用“活血通络方”外敷结合手法淋巴引流治疗,较单纯应用手法淋巴引流治疗效果更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活血通络方;手法淋巴引流;乳腺癌;淋巴水肿;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王京良.“活血通络方”外敷结合手法淋巴引流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随机对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150,152.

0引言

乳腺癌术是临床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有效方法,但手术使患者的淋巴管,血管和神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加之疤痕组织的形成和粘连,最终导致患肢的淋巴液回流受阻,出现肿胀,疼痛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我院推拿科采用“活血通络方”外敷结合手法淋巴引流,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46.3±2.4)岁,病程3个月至26个月,平均病程(15.6±9.8)个月,患者患肢肿胀总周经(139.31±14.32)。观察组患者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46.5±2.2)岁,病程2个月至28个月,平均病程(15.2±9.7)个月,患者患肢总周经(143.65±15.07),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分析。

纳入标准

(1)女性,年龄18-75周岁;
(2)乳房切除术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
(3)乳腺癌的辅助放化疗结束至少1月;
(4)无其他原因导致的水肿。排除标准
(1)孕妇;
(2)合并严重感染者;
(3)合并低蛋白水肿;
(4)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医师评价不适合治疗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法淋巴引流术进行治疗。患者平卧,患肢与心脏呈水平位,沿体表淋巴系统的分布和淋巴回流途径作轻柔的按压和按摩。治疗顺序:①对患侧区域淋巴结进行按摩,即锁骨上窝、患侧腋窝;②按淋巴管走向自健侧躯干向腋窝区按摩;③对患侧肢体由远端向近端进行手法按摩引流。手法以轻柔缓慢的旋转式掌揉法和小鱼际滚法为主,每日两次,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30分钟,十天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方”外敷。组成:艾叶1袋,当归2袋,桂枝2袋,干姜4袋,木瓜2袋,威灵仙2袋,羌活2袋,伸筋草2袋,苏木2袋,冰片1袋,每日1剂,蜂蜜水调敷,保持2h后水清洗,10天为1个疗程。

1.3疗效评价标准

(1)客观采用周径测量法(国际淋巴水肿协会)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患肢肘关节伸直时上肢腕横纹处、腕上10cm处、肘部、肘上10cm处、肩关节的周径,以上5处周径数值相加与健侧比较判定治疗效果。患肢周径改善率=健肢周径且(第三次总周径-第一次总周径)/第三次总周径-健侧总周径*100%。优良:患肢周经改善率≥90%。显效:患肢周经改善率=90%-70%。有效:患肢周经改善率=70%-30%。无效:患肢周经改善率≤30%。

(2)主观采用DASH评分表相结合参考DASH简式。评分表由Beaton针对病人日常生活功能部分制定,每项条目依据病人完成的难易程度分为5级评分,无困难(1分)、有点困难(2分)、有困难但能做到(3分)、很困难(4分)、不能(5分)。DASH评分=[(病人得分/应答条目数)-1]x25,DASH得分为0分~100分,优良:DASH评分减少≥90%。显效:DASH评分减少=90%-60%;有效:DASH评分减少=60%-30%。无效:DASH评分减少≤30%。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9.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受试者治疗10天数据分析,表1显示:两组受试患者肢体肿胀总周经治疗10天后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结果没有差异性。治疗组治疗结果无明显改善。DASH评分治疗10天后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
 


2.2两组受试者治疗结束后8天数据分析,表2显示;两组受试患者肢体肿胀总周经治疗结束后8天后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结果有差异性。治疗组治疗优于对照组。DASH评分治疗后8天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结果有差异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3两组受试者总有效率疗效比较,表3显示两组总有效率经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88.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8%。


\


3讨论

中医学理论认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乳腺癌术后的患者多元气大伤,正气虚弱,脾失健运,水湿代谢不畅,加之乳腺癌术后肌肤经络受损,络脉不通,阳气运行不利,寒邪凝滞,致使体内气血痰湿凝聚患肢,发为水肿。治疗中我们采用的手法淋巴引流,先行近端淋巴结区按摩,使此处淋巴液流动,再按摩远端患肢,使远端淋巴液向近心端流动。通过反复进行这种向心、轻柔、缓慢的按摩,使受阻的淋巴管网扩张,增强残存淋巴管功能,使淋巴液顺利引流,消除或减轻水肿[1]。外治宗师吴师机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2]。治疗中我们使用的“活血通络方”是我院肿瘤二科张洪亮主任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的经验效方,该方具有温经散寒、化瘀通络、消肿利湿、活血止痛的特点,适用于乳腺癌术后,上肢出现肿胀、拘紧、沉重等淋巴水肿的病症。

综上所述,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采用“活血通络方”外敷结合手法淋巴引流治疗,较单纯应用手法淋巴引流治疗效果更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陕大艳,万勇.淋巴按摩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临床疗效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2012,6(9):9-12.
[2]陆德明.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84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