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儿科ICU44例意外伤害患儿的临床特点,为意外伤害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PICU 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儿童意外伤害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治意外伤害患儿44例,占PICU收治患儿总数的6.7%,其中男27例(61.4%),女17例(38.6%),男女比例为1.58:1。其中婴幼儿组25例(56.8%),学龄前儿童组10例(22.7%),学龄期儿童组9例(20.45%)。意外伤害种类依次为异物、中毒、交通伤、咬伤、跌落伤、溺水。各年龄段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不同,婴幼儿期主要伤害类型是异物11例(44.0%),其余年龄组主要是中毒、交通伤、咬伤。结论儿童意外伤害不仅严重威胁儿童身心健康,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建立完善的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急救系统十分重要,而制定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干预措施时应考虑年龄、性别及伤害类型等因素,切实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关键词:儿童;意外伤害;干预
本文引用格式:任丹,赵荣香,张春华.我院PICU44例儿童意外伤害临床特点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375+378.
0引言
儿童意外伤害已日益成为危害儿童生存及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已被国际学术界确认为21世纪儿童重要的健康问题,也是儿科和儿童保健领域里的一个前沿课题。儿童意外伤害指突然发生的事件对儿童所造成的损伤,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是导致儿童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1]。据报道,中国0-14岁儿童的首位死亡原因即为意外伤害[2]。意外伤害不但严重威胁到儿童健康,而且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本文总结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PICU收治的44例意外伤害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期为积极预防。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对象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童ICU收治的意外伤害病儿。分组:1个月至3岁为婴幼儿组,至7岁为学龄前儿童组,至14岁学龄期儿童。
1.2意外伤害的原因。根据儿童意外伤害的国际分类,意外伤害包括交通伤、跌落伤、烧烫伤、锐器伤、碰击伤、砸伤、挤压伤、爆炸伤、咬伤、触电、中毒、异物、环境因素引起的伤害、溺水等14[1]。
1.3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l2013进行数据录入,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分别统计性别、年龄、意外伤害种类。
2结果
2.1一般特点。我院PICU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收治意外伤害患儿44例,占PICU收治患儿总数的6.7%,其中男27例(61.4%),女17例(38.6%),男女比例为1.58:1。其中婴幼儿组25例(56.8%),学龄前儿童组10例(22.7%),学龄期儿童组9例(20.45%)。
2.2儿童意外伤害的类型及性别特点此调查结果分为交通事故、跌落伤、烧烫伤、锐器伤、砸伤、咬伤、中毒、异物、触电、碰击伤、溺水共11种。按照发生率高低依次排序为异物11例(25.0%),中毒8例(18.2%),交通伤6例(13.6%),咬伤6例(13.6%),跌落伤和溺水各3例(6.8%),详见表1。
2.3各年龄组发生意外伤害的特点。婴幼儿期意外伤害的高发年龄段25例(56.8%),主要伤害类型是异物11例(44.0%),其次是中毒5例(20.0%);学龄前期儿童10例(22.7%),其中的主要伤害类型是中毒3例(30.0%),交通伤2例(20%);学龄期儿童的意外伤害类型分布是溺水、咬伤,详见表2。
3讨论
意外伤害不但影响儿童的正常生活、还会给许多儿童留下永久性疾病,终生丧失某种能力,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直接或间接损失。防止意外伤害是降低儿童病死率的重要措施,与安全知识普及、自我保健意识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正确认识危险因素,有益于预防[3]。如何针对不同年龄特点、不同伤害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是降低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的关键所在。
3.1我院PICU44例儿童意外伤害数据显示,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男孩高于女孩,男女比为1.58:l,这与男女行为差异以及家长与老师对男孩和女孩的教育和保护方式不同有关[4],男孩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重点,男孩及男孩的家长是儿童意外伤害安全教育的重点对象。6-12岁学龄儿童意外伤害类型主要为交通事故、跌落伤、溺水等,这就需要在这些方面重点加强防范。比如,教育学龄期儿童对意外事故加以防范,如教育不满12岁儿童不得骑自行车上路,遵守交通规则,了解交通安全知识,对电、水、火的危害性进行宣传,在室内外活动及在校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保护,约束自身的冒险行为,并教给孩子意外伤害的现场急救常识。
3.2婴幼儿阶段主要意外伤害是异物和中毒,主要原因在于婴幼儿阶段儿童自我安全意识处于完全薄弱状态,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关键时期,好奇心强烈,喜好把小玩具、干果之类的小零食放入嘴中,而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牙齿发育不健全,咀嚼功能不强,而且喉的保护性反射功能也弱,当嘴里含这些颗粒状食物或小玩具时,一旦发生嬉笑、哭闹、跌倒时就会容易吸入气道。同时,这个年龄段儿童对食物无法区别,任何东西喜欢往嘴里塞,也是中毒发生的高发年龄段。因此,告诫家长在儿童进食时,应在场看护,不躺着进食,不给幼儿进食干果类食物,若发现幼儿嘴里含固体状食物,诱导将其吐出,避免强行抠出;加强对宠物的管理,加强对农药、药物的管理等。同时应大力进行健康教育,有研究认为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控制突发事故的发生[3]。
3.3儿童意外伤害带给家庭的不仅是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潜在的精神心理创伤是难以估量的[5],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建立完善的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急救系统十分重要,而制定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措施时应考虑年龄、性别及伤害类型等因素,切实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封志纯,许煊.关注和重视儿童意外伤害[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4,9(6):487-488.
[2]宋文珍.预防和控制儿童意外伤害的基本对策[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4):325-325.
[3]许积德.意外伤害的预防[J].中华儿童保健杂志,2001,9(4):252-253
[4]张琪,王天有.48l例意外伤害住院儿童病例分析.北京医学,2006,8(1):28-31.
[5]张文霞,王景.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12):099-10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