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27 14:47: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方式,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随机分组方式,将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选择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呼吸功能与血气指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患者呼吸功能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功能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气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就气血指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比对照组的76.0%高,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选择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式,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周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110+112.

0引言

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症,呼吸内科一般提倡西药治疗,虽说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应用效果不佳[1]。将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现作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随机分组方式,将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0-64岁,平均(53.33±1.15)岁,男性11例,女性14例,患者病程为1.2-5.0年,平均(2.40±1.04)年,患者症状:呼吸困难20例,胸闷+气喘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39-64岁,平均(53.40±1.05)岁,男性12例,女性13例,患者病程为1.4-5.0年,平均(2.36±1.13)年,患者症状:呼吸困难16例,胸闷+气喘9例。患者入院后经临床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且自愿加入。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

 
1.2研究方式

1.2.1对照组:常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①武汉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多索茶碱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80410),每次使用0.20g,与5.0%、100 mL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混合,选择静脉滴注方式,每天2次;②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国药准字H20060454),每次1粒,1天1次;③低流量吸氧治疗,将氧流量控制在4 L/min以内;④合并感染患者,提供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的哌拉西林钠(国药准字H20051705),每次用量为2.50 g-5.0 g,依据实际情况,酌情使用,与0.90%、100 mL氯化钠注射液混合稀释,静脉滴注,滴注时间控制在30-60 min,12 h/次。

1.2.2观察组:选择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常规治疗与对照组一致,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仪器为澳大利亚瑞思迈公司生产双水平呼吸机,工作模式为S/T,氧气浓度为55.0%。

1.3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呼吸功能;两组患者血气指标。

1.4疗效判定。参照如下标准对2组治疗后的效果作出评价:

①显效,呼吸困难、肺部啰音、胸闷与咳嗽等症状彻底消失,呼吸频率与动脉血气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完全恢复正常。②有效,呼吸困难、肺部啰音、胸闷与咳嗽等症状明显缓解,呼吸频率和动脉血气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明显改善。③无效,呼吸困难、肺部啰音、胸闷与咳嗽等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呼吸频率和动脉血气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无明显改变。在对总有效率进行计算时以[1-(无效/例数)×100%]公式为准。

1.5统计学分析。本文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对比组间数据,[n(%)]为计数资料,[n
(±s)]为计量资料,使用χ2、t检验组间数据,以P<0.05为界定,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性,分析数据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呼吸功能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患者呼吸功能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功能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气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就气血指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3临床疗效分析。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比对照组的76.0%高,P<0.05,如表3。

\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本身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会持续发展,大部分患者伴随呼吸衰竭现象,这也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致死率、致残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2]。

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应当选择呼吸机辅助治疗,保障患者血氧供给效果,以此减少患者体内二氧化碳的蓄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患者治疗依从性[3]。

无创呼吸机为临床医师治疗通气不足以及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有效促进肺泡通气,调节气体压力差,并能起到改善弥散功能以及通气/血流比例的作用[4],另外,无创呼吸机还具有安全性高、费用低廉、疗效确切、痛苦小以及操作简便等特点[5]。此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呼吸功能与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于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患进行佐治,能够有效促进其肺功能的恢复,提高病情控制效果,改善血气分析指标。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选择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式,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蔡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08):1056-1057.
[2]潘晓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观察[J].智慧健康,2018,4(06):192-193.
[3]赵永红,亓玉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9):131-132.
[4]刘瑞敏,刘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6,(30):1,47.
[5]肖玉琴,徐桂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74-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71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