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原发性肝癌鸡尾酒基因治疗作用机制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4:39: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课题拟将人源化Apoptin在细胞核内发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作用,30肽在细胞外抑制血管新生、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侵袭。最终产生“多轨道、多方位、多靶点”的鸡尾酒式基因治疗肝肿瘤效果。本课题是聚焦解决肝癌晚期治疗问题提出的新的研究假设。本课题拟从肿瘤细胞和宿主微环境两个维度进行“鸡尾酒式”抗肿瘤,即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增加肿瘤免疫分子、抑制HBV和阻断病毒感染向癌症转化进程的抗肝癌多靶点综合性治疗。

本课题的结果将为肝癌基因治疗走向临床提供重要依据。探讨联合基因之间协同作用的共同靶点和上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为肝癌的基因治疗从基础走向临床进行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肝癌;原发性肝癌;基因;鸡尾酒;凋亡素;30肽;内皮抑素

本文引用格式:高淑芹,兰天博,张凤侠,等.原发性肝癌鸡尾酒基因治疗作用机制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132,134.

0引言

原发性肝癌(HCC)是高度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列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和第二位[1]。肝癌细胞增殖能力、转移能力异常活跃。尽管采取积极手术治疗,但绝大多数病人仍死于术后肿瘤复发及转移。肝移植与化疗治疗效果均不显著。基因治疗已成为具有巨大潜力的治疗策略。

我们提出多维度、多靶点集中抑制肿瘤的“鸡尾酒”肝癌基因治疗方案-组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增加肿瘤免疫分子、抑制嗜肝病毒和阻断病毒感染向癌症转化进程的基因治疗,对最终清除肿瘤细胞具有重要理论及临床意义。

1研究方案

1.1改造Apoptins人源化序列

我们证明凋亡素通过与HSP70启动子区HSE结合下调HSP70表达,从而识别肿瘤细胞将其凋亡。鉴于凋亡素入核序列为两个分离区,中间区域与HSC70结合有关,因此本研究将保留凋亡素保守的结构域,因其与人类Gyrovirus序列有70%重叠,我们保留几个保守序列和共性序列,同时分析有效片段,重组至质粒中,流式凋亡率分析其促肿瘤细胞凋亡能力。

以pEGFP-C1-Apoptin为模板,PCR扩增5套凋亡素DNA片段,以pEGFP-C1为载体构建5个不同片段质粒,分别构建PEGFP-A1-69N1N2,PEGFP-A1-46N1N2,PEGFP-A1-31N1N2,PEGFP-A32-69N1N2和PEGFP-A32-62N1N2质粒。转染至HepG2细胞后,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检测其凋亡水平,筛选最有效序列pEGFP-Apoptin。

\
 
1.2构建联合表达载体以及AAV8病毒制备

构建凋亡素与30肽联合表达质粒,设计合成两种联合方案,一种是将Apoptin与30肽插入IRES序列CBA启动子共同表达;一种是分别有两个CBA启动子表达,因30肽不具备外分泌蛋白,在质粒构N端加入Igk分泌蛋白,C端加入His标签以作为筛选。

1.3验证AAV-Apoptin(s)/30肽对肝癌细胞生长抑制和细胞迁移与侵袭效应的体外实验研究

为验证联合基因治疗对肿瘤有更强的抑制生长和迁移、侵袭能力,通过WST-1等实验分析AAV-Apoptin(s)/30肽对肝癌细胞生长抑制能力,通过划痕愈合试验和侵袭实验证实AAV-Apoptin(s)/30肽对肝癌细胞迁移与侵袭抑制作用。

1.4验证AAV-Apoptin(s)/30肽对肝癌抑制体内实验研究

将HCC裸鼠分为4组:pAAV-CBA-EGFP组,pAAV-CBA-30肽组,pAAV-CBA-Apoptin(s)组,pAAV-CAB-Apoptin(s)-IRES-30肽组。分组6只体重相同为评价AAV-Apoptin(s)/30肽对HCC裸鼠肝肿瘤特别是较大瘤体的逆转能力,制备HCC裸鼠模型。小动物成像检测AAV8肝靶向性尾静脉,AAV给药与超声活体测量肿瘤大小,绘制生长曲线,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对癌组织的逆转能力,MVD测定抑制血管新生情况,为评价AAV的安全性,检测血清AST、ALT表达水平。

2实验方法

细胞核蛋白提取:使用NE-PER核蛋白和胞质蛋白提取试剂盒取各组处理后培养24h细胞PBS洗涤后按操作说明分别加入Cock-tail蛋白酶抑制剂和CERI、CERII裂解液冰上孵育、离心后取上清即为细胞浆蛋白,继续加入NER裂解液,冰上孵育、离心后上清为细胞核蛋白,蛋白经定量分析,分装,于-80℃冻存。

RNA提取:培养细胞PBS清洗,Trizol裂解细胞,加入氯仿涡旋,离心,吸取上清,加入异丙醇,离心,无水乙醇洗涤沉淀,晾干,溶解。

划痕愈合试验(Wound Healing Assay):选取生长良好的细胞,胰酶常规消化制成细胞悬液;用含10%小牛血清的培养液调整细胞密度为1.0×105个/mL,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每孔2 mL;

细胞生长融合达到90%,用200L的移液器枪头,在培养板每孔中央的纵轴方向划痕,吸去原培养基,用0.01 mol/L PBS液洗3次,去除划痕区的漂浮细胞;每孔加入含无血清的培养液2 mL和AAV,37℃、5%CO2恒温培养箱中孵育,在0 h、24 h、48 h分别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实验设对照组和各浓度药物干预组,每组3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

\
 
HCC裸鼠制备与给药:冻存的HepG2肝癌细胞常规复苏处理后,浓度至1×105个/mL,在超净台中,开腹Bal/c小鼠,按5×107个细胞/只注入Bal/c小鼠肝脏200L,缝合。SPF级环境饲养,观察成瘤情况,超声下观察肿瘤直径大约2 cm以上时,随机分成四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每只腹腔注射0.2 mLpAAV-CBA-EG-FP;B组为Apoptin(s)组;C组为30肽组;D组为联合基因组,每组予以200L/只尾静脉注射AAV,平行组之间条件完全相同。

超声检测体内肿瘤生长曲线:每3天超声测量一次肿瘤大小,绘制活体生长曲线。8周后处死,测量瘤体大小。
病毒靶向性检测:将待检测鼠用乙醚麻醉,利用小动物成像仪,检测注射AAV8-EGFP病毒HCC裸鼠病毒体内分布情况。

HE染色:以4%多聚甲醛固定肿瘤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后3m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光镜下鉴定组织病理学类型及移植瘤细胞形态。ALT/AST检测:每3天取HCC裸鼠血1 mL,根据小鼠AST和ALT ELISA检测试剂盒说明书作操作。

3结果

3.1Apoptin诱导肿瘤细胞中凋亡与HSP70下调有关

Western blots实验结果证实了双向电泳和质谱鉴定的结论。结果显示凋亡素对HL 7702的Hsp 70表达几乎没有影响,专一下调HepG 2细胞中Hsp70的表达,AO/EB染色和Hoest 33342染色以及流式凋亡率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的hsp70强烈抑制了凋亡素的促凋亡作用。hsp70 RNAi凋亡增强,提示Apoptin诱导肿瘤细胞中凋亡与HSP70下调呈负相关。

3.2构建并表达的TAT-Apoptin对小鼠肝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TAT-apoptin融合蛋白对小鼠移植型肝癌有较强抑制作用,TAT-apoptin组平均瘤重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抑瘤率达42.46%。小鼠肿瘤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对照组肿瘤细胞增长非常活跃,肿瘤细胞弥散性向骨骼肌内侵入,肿瘤中心仅有散在坏死灶;TAT-apoptin组实体瘤中心有大片肿瘤细胞坏死。

3.3内皮抑素30肽具有比内皮抑素更强的抑制血管新生和抗肿瘤能力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重组人皮抑素30肽,定点诱变N端为RGDRGD序列,原核基因表达重组后,电泳纯化得到30肽,注射H 22肝癌小鼠,肿瘤组织切片HE染色可见,对照组肿瘤细胞生长良好,坏死区少见,血管丰富。30肽和RGD 30肽组均可见肿瘤细胞大面积坏死灶但RGD30肽组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3.4Apoptin与30肽联合应用时,有更强的促进肿瘤凋亡和抑制迁移能力

将Apoptin与30肽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中,划痕实验表明,两者联合应用相较于单独使用30肽有更强的抑制细胞迁移能力。Annexin-V-FITC/PI流式分析结果显示,单独转染Apoptin凋亡细胞为40.67%,联合Apoptin与30肽作用于HepG2后,凋亡细胞为55.13%,提示联合作用有更强的抑制肿瘤凋亡作用。

4结论

原发性肝癌是高度恶性肿瘤,发病后病人的生存期很短、死亡率高、有耐药性,临床采用的多种传统治疗手段均不理想。基因治疗在肝癌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中联合基因治疗相互协同,是更加有效的抗肿瘤手段。

凋亡素(Apoptin)可以特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正常细胞不起作用。研究发现人类Gyrovirus与凋亡素在序列上有70%的相似度,因此在保留Apoptin功能的前提下,根据人类Gyrovirus相同功能序列合理改造成“人体内源蛋白-Apoptin”对其在临床应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拟将人源化Apoptin在细胞核内发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与在细胞外抑制血管新生、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侵袭。Apoptin与30肽联合应用时,有更强的促进肿瘤凋亡和抑制迁移能力,构建联合高效表达Apoptin(s)/30肽的病毒载体,细胞水平与动物水平证实对于晚期较大瘤体有很强的抑瘤能力;最终产生“多轨道、多方位、多靶点”的鸡尾酒式基因治疗肝肿瘤效果。本课题的结果将为肝癌基因治疗走向临床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Zhao Y,Li Z,Sheng W,et al.Radiosensitivity by ING4-IL-24 bicistronic adenovirus-mediated gene cotransfer on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J].Cancer Gene Therapy,2013,20(1):38-45.
[2]陶站华,刘兴汉,张宇雯,等.TAT-凋亡素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抗肿瘤活性[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6,22(7):535-541.
[3]任明华,王淑静,林雪松,等.重组人内皮抑素的结构改造及抗肿瘤活性变化[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5,21(1):45-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78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