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讨论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护理中,引入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干预的价值与意义。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7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按护理方式差异分组各38例,比较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施以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干预结果。
结果研究组止泻时间、止吐时间、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提高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护理质量与成效,促使其尽快痊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临床路径;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陆波,彭博,张天爽,等.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护理效果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324+331.
0引言
轮状病毒性肠炎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腹泻、发热等症状,严重腹泻者易引起电解质紊乱,与代谢性酸中毒等不良情况。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配合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干预,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收治的7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当作观察对象,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签署了书面知情书。按护理方式差异分组各38例,对照组男17例、女21例,平均年龄(35.3±4.2)岁。研究组男18例、女20例,平均年龄(36.5±3.7)岁。基线资料比对,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可比。
1.2方法。对照组根据科室规章制度,落实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与病情观察等。研究组接受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干预,如下所示;
1.2.1设立临床护理计划:设计以下几方面内容;①成立专门路径护理模式实施小组。小组成员落实责任义务,组织组员展开相关知识培训。由组长对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的医护人员,展开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资料收集方法、表格制作与临床路径基本知识等。②制作临床路径表格。
参照卫生部发布的护理模式框架,小组成员根据诊疗计划、科室发展情况,指定临床路径表格,涉及临床路径护理版,也包括医疗版本,并以表格、线路图的形式展示,横轴以住院天数为主,纵轴以健康宣教、医嘱、护理等内容为主。从护理版本入手分析,内容涉及治疗、饮食、运动、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入院指导等。从医疗版本入手分析,内容医嘱内容、诊疗工作与病情进展等。
1.2.2护理计划实施:住院第1 d,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入院须知、入院环境、医疗相关制度等。展开入院护理评估,明确病史。展开静脉采血标本采集,行大小便常规,与大便轮状病毒检测。严重者行血气分析,告知患者正确留取标本方法。
饮食以半流质或流质食物为主。建立静脉通路。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疾病相关知识,纠正其错误治疗观念与态度,缓解负面心理与消极情绪,提高治疗信心与护理配合度。住院第2 d,观察患者尿量、体温、精神状态等情况,高热者加强物理降温,叮嘱其多饮水。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与饮食。饮食以半流质、易消化、营养丰富食物为主,逐步过度到正常饮食。加强皮肤护理,多安抚患者,缓解其焦躁等情绪。
住院第3-6 d,观察患者尿量、体温、精神状态等情况,高热者施以物理降温,叮嘱其多饮水。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患者保暖护理。展开水电解质、血常规、尿常规等复查。住院第7 d,协助办理出院手续,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预防知识、护理要点,注意食物新鲜易消化,加强食具消毒。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免疫力。征求护理期间工作意见。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止泻、止吐、住院、退热时间。了解患者对疾病与护理相关知识掌握度,问卷评分<60分,表示健康知识未掌握,60-84分表示健康知识基本掌握,85-100分表示完全掌握。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 19.0软件,计量、计数资料方面,分别用(±s)、%表示,分别用t、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治疗效果.研究组止泻时间(2.33±0.42)d、止吐时间(1.31±0.42)d、住院时间(4.28±1.28)d、退热时间
(1.22±0.31)d比对照组短,P<0.05。
2.2知识掌握度.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完全掌握26例、基本掌握10例、未掌握2例,掌握率为94.74%。对照组掌握率为73.68%(28/38),组间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3,P=0.012)。
2.3护理满意度.研究组非常满意25例、满意9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为89.4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5.79%(25/38),组间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8,P=0.013)。
3讨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潜伏期短,同时发病急,主要表现为腹泻、大便为排黄色水样,部分患者伴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临床诊断易与星状病毒、肠腺病毒等病毒性急性肠炎混淆。治疗不及时或不对症,易出现胃肠出血、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脑炎等并发症;对此,及时展开正确诊疗与护理干预意义重大,推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顺利展开,进一步提高医疗效益[1]。
临床路径是由护理小组,根据循证医学原则,实现疾病、检查、护理活动的标准化,优化时间安排与护理活动顺序,患者入院到出院,依照此流程展开护理,从而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医务人员贯彻执行临床护理路径提供的规范护理、标准医疗,从而规避人为操作差错,即使在换班期间,也可以实现护理持续化与标准化。
各级护理人员明确落实责任与义务,流程外的问题可及时发现,尽快展开对症处理,更利于隐患消除,从而促进患者尽快康复。为确保临床路径的可行性与科学性,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加强经验总结,积极采纳患者反馈意见,作为临床路径护理计划补充完善的依据。护士长随时监督计划落实情况,给予监督指导与指示评价,出院前评价临床路径计划实施情况,了解与预期目标间的偏差。任何内容的调整,都需要专职医生与专家进行审定修改,以进一步完善临床路径护理计划,不断提高护理满意度,带动医院现代化发展。
临床护理路径,根据患者疾病进展,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法,实现了循证医学思想贯彻落实,突显了临床护理的人性化与规范化。实现医疗资源高效配置的同时,转变了护理人员的职责理念,提高了护理服务成效,更利于医疗水平提升[2-3]。
尤其是在健康教育程序方面,宣教行为与流程更加规范,实现了宣教工作的有章可循。护士能够根据计划表,逐条进行示范讲解,宣教内容得以高效落实,系统性与完整性优势得以保证,确保信息传递交流更加到位,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实施后,最大的变化在于减少了住院天数,临床路径制定标准护理流程后,要求护理人员贯彻执行,严格按照计划表横纵轴内容,规范安排饮食、运动与用药等干预措施,无效住院日得以缩减,住院费用与医疗成本降低。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的实施,是多部门与多学科的协同配合结果,科室部门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中间环节减少,信息传递更加顺畅,护理连续性得以保证,住院期间的治疗护理操作更加系统化,护理质量实现持续改进。
同时提高了家属参与护理能力,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后,家属主观能动性提高,能够促进患者疾病转归。病人入院后,家属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也应当贯彻患者治疗全程,各项操作加强解释,尤其隔离保护措施的实施,纠正家属错误思想观念与态度,减少护患纠纷,提高家属满意度。
同时也提高了家属健康掌握度,护理操作行为更加规范,能够共同参与到饮食、运动与用药监督等护理干预活动中,更利于病情转归与预后改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等,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表示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干预有效且安全可靠。但对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专业水平提出了更多要求。切实发挥临床路径护理模式作用,还需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以及护理措施落实的实效评估、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接受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干预,加速了患者病情恢复,护理满意度与健康知识掌握度随之提高,更利于疾病预防,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计福珍,陈利,梁羽,等.护理干预配合蒙脱石散灌肠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治疗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7):876-877.
[2]张银花,胡静.住院患儿院内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护理探讨[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172.
[3]史林芝.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给予护理干预配合蒙脱石散灌肠的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18,4(4):95-9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