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应用效果,为妇产科护理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 2017 年 2 月至 2018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 44 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2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焦虑发生率、抑郁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焦虑发生率 40.91%,明显低于对照组63.64%,且 P< 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后,抑郁发生率 50.00%,明确低于对照组72.72%,且 P< 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时间(8.35±1.28)d,明显低于对照组(12.45±1.43)d, 且 P< 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4.26±2.8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1.33±3.56)分, 且 P< 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具有明显效果,能减少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妇产科护理;应用效果;满意度评分
本文引用格式:王明静.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0):249.
0引言
临床护理路径是新型护理模式,我院在护理工作中,注重创新思维,提高护理质量,将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妇产科护理当中,并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现报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 2017 年 2 月至 2018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 44 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2 例。观察组年龄在 21-35 岁,平均 28.3 岁,妇产科手术 2 例,正常分娩 20 例。对照组年龄 22-34 岁,平均 27.8 岁,妇产科手术 3 例,正常分娩 19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注重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给药护理,并发症预防。
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评估患者实际情况,判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分析临床护理路径流程图的可行性,责任护士明确自身职责 [1]。
1.3观察指标。统计分析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制定患者满意度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交流和访谈,统计数据,得出结论。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焦虑发生率、抑郁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 以 P< 0.05 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护理后,焦虑发生率 40.91%,明显低于对照组 63.64%,且P< 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后,抑郁发生率50.00%,明确低于对照组 72.72%,且 P< 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 1。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8.35±1.28)d,明显低于对照组(12.45±1.43)d,且 P< 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4.26±2.8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1.33±3.56)分,且P< 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 2。
3讨论
本研究表明,对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4.26±2.83)分。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 护理中的应用具有明显效果,能明显减少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2]。因此,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和应用该方法。
参考文献:
[1]钟慧卿, 陈艳芳, 尤洁芳.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3(06):72-73.
[2]彭祥芬.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7(84):217.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011/20181011082333945.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