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究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采用胃苓汤加减治疗模式的效果与作用。方法 选择 2017 年 3 月至 2018年 3 月入院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 46 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 23 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蒙脱石散予以治疗,实验组给予患儿胃苓汤加减治疗,对比 2 组患儿治疗指标参数及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止泻时长、退烧时长及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参照组,与参照组(56.52%)相比,实验组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总有效率(91.30%)较高,组间差异性显著(P< 0.05)。结论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采用胃苓汤加减治疗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有所减少,患儿药物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胃苓汤;加减;轮状病毒性肠炎
本文引用格式:马淑红 , 王红燕 . 胃苓汤加减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46 例临床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3):132+134.
引言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儿童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尤其是3 岁以下幼儿发病率较高,临床中表现为患儿腹泻、发热、呕吐等症状,患儿大便呈水样,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患儿脱水或电解质紊乱问题,轮状病毒性肠炎对儿童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1]。临床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多应用西药予以止泻, 其临床效果不佳,患儿住院时间较长,不利于患儿的恢复 [2]。采用胃苓汤加减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具有显著疗效,患儿止泻、止吐及退热时长较短。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 2017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入院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 84 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 =42) 与参照组(n =42)。其中,男 51 例,女 33 例;患儿的年龄为 0.5-7 岁, 平均(3.8±1.1)岁;病程时间为 1-5 d,平均(3.4±1.6)d。对比分析 2 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种、病情、治疗方式等资料,其结果不具备明显差异(P >0.05),分组方式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蒙脱石散予以治疗,给予患儿蒙脱石散(生产厂家:黑龙江福和华星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国药准字 H20093617),每日口服 3 次,2 岁以下患儿每次 1 g、2 岁以上患儿每次 1.5-2 g。实验组给予患儿胃苓汤加减治疗,方剂:茯苓、泽泻、陈皮、苍术、白术、猪苓、桂枝各 5 g;厚朴、甘草各 3 g。酌患儿病情予以加减:呕吐患儿加用藿香与砂仁、口渴患儿加用木瓜与乌梅、严重腹泻患儿加用补骨脂与肉豆蔻、积食患儿加用神曲与焦山楂 [3-5]。上述药物煎汤取汁,分 3 份口服。实验组与参照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根据其病情给予补液治疗,避免患儿出现脱水症状。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 SPSS 19.0 软件分析 84 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治疗相关数据,实验组与参照组止泻时长、退烧时长及住院时长数据行 t 检验方式,采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2 组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效果情况行 χ 2 检验, 采用(n ,%)表示。对比差异性较高(P < 0.05),研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临床治疗指标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临床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指标数据,两者差异明显(P < 0.05),实验组止泻时长、退烧时长及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参照组(见表 1)。
2.2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分析实验组与参照组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效果(见表 2),组间差异性显著(P < 0.05),实验组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总有效率(91.30%)高于参照组(56.52%)。
3讨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作为急性消化系统传染性疾病,其主要发病群体为儿童,西医治疗该病尚无特效药物,一般为止泻、止吐治疗。中医认为轮状病毒性肠炎属泄泻范畴,小儿脾胃尚处于发育之中,饮食不节致外邪侵染,脾胃虚弱导致患儿脾胃功能失调,出现腹泻及呕吐症状 [6-7]。因此,中医在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时一般多采用健脾祛湿为主要目标,并酌患儿病情予以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中采用胃苓汤治疗该病,其方剂由茯苓、泽泻、陈皮、苍术、白术、猪苓、桂枝、厚朴及甘草等组成,其中,苍术与白术为君药, 入脾经,起到益气健脾、利湿化浊之功效;陈皮、厚朴、猪苓、泽泻与茯苓为臣药,具有理气健脾、和中利水、下气消痰、清热燥湿作用;桂枝为佐药,有温经助阳、驱寒发汗的效果; 甘草为使药调和上述药效,共奏健脾胃、祛湿邪、益中气功效 [8-10]。在此基础之上,根据患儿疾病情况与体制特点予以加减应用,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胃苓汤是安胃利水的中药方剂之一,临床中将其加减应用于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之中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证实,与常规治疗模式相比,采用胃苓汤治疗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止泻、退热时长较短,患儿住院时间得以有效控制,临床效果较好,同时患儿药物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高,因此,应用胃苓汤加减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阿玲. 胃苓汤加减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35 例临床观察 [J]. 中医儿科杂志 ,2018,14(2):61-64.
[2]商寅. 胃苓汤加减联合推拿治疗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 45 例临床观察 [J]. 中医儿科杂志,2018,14(2):58-60.
[3]杨大勇. 胃苓汤加减治疗急性腹泻的临床治疗体会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7(67):149.
[4]冯丽鹏, 谭嗣伟, 王晓锋 , 等. 李国栋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经验介绍[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11(4):482-484.
[5]邱春华. 五行视域下的合方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6]尹维东, 王瑷萍, 刘方. 胃苓汤加减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93 例临床观察 [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08):42-43.
[7]朱海蛟. 肠炎宁糖浆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观察 [J]. 中国中药杂志 ,2009(16):116-117.
[8]袁显文, 吕彩虹 , 谈绍峰.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观察 [J]. 中国妇幼保健 ,2009(26):143-144.
[9]陈雄. 葡萄糖酸锌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J]. 黑龙江医药 ,2015(04):114-116.
[10]董义文. 葡萄糖酸锌结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7):251.
《胃苓汤加减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46例临床观察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14/20181114042225721.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