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教师在预科汉语阅读教学中的定位新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5 16:30:0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阅读活动应试对阅读材料的加工活动,是读者通过阅读参与作者的思考,然后做出的自我评判,而教师的任务则是从生动活泼的文字表达和精辟的行文结构中,捕捉最佳的思考内容来教育感染学生。

关键词:教师;阅读教学;定位

本文引用格式:徐芳.教师在预科汉语阅读教学中的定位新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29):43-44.

       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在一大批有志之士的不断努力下,已经取得很多的研究成果,改变了过去的“字—词—课文—语法—练习—作业”这种保守的教学凡是为现代多种形式的教学,已开设了听说课、视听课、综合课、写作课以及阅读课的多种课型,目前对于课程的总体设计、课堂教学手段及手法的研究已经很多,但通过专家听课等方式,笔者认为对于阅读课还有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现象

        在与一些教师的交流中,或从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发现他们对于阅读教学有一些错误的理解。主要变现在他们把阅读课的教学与综合课的教学等同起来,惯用的模式是: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讲解词语,让学生根据词义造句,然后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段落,总结短衣,最后归纳中心思想,而且认为:从字→词→句子→段落→篇章,面面俱到,学生充分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认为这才是一堂优秀的阅读课。这些教师你在阅读课上充当了“教练”的角色,还当上了“场上运动员”,总想把学生的认识纳入“标准答案”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这是错误的,因为它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1]。还有一些教师把阅读行为与朗读混淆一气,认为既然是阅读课,就是要让学生大量读。大声朗读,分角色读,分组读,但无论怎样都无法掩盖这样一个事实,任何阅读都是一种个体行为,不管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还是要理解材料的内容,都无法脱离这一点。最后一个问题就是阅读形式的单调,有的教师总是让学生先阅读理解,然后集体对答案,纠错,学生就会对这张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厌烦。

二 对阅读教学的认识

       1.阅读活动应试对阅读材料的加工活动,是读者通过阅读参与作者的思考,然后做出的自我评判,而教师的任务则是从生动活泼的文字表达和精辟的行文结构中,捕捉最佳的思考内容来教育感染学生,不应是僵化地公布权威性的标准答案,不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加工。阅读活动的实践已证明,整体→部分→整体,综合→理解→综合是深入理解文章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从阅读活动的实践来看,理解是多层次的,有表层理解,即对文章的字面理解和外观理解,包括接受材料的语言信息,另一种是深层理解既对材料深层世界中所蕴含的特殊意味的品位,只有达到这种理解,读者才可以从文章中发现自我,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

 
        2.第二语言教学应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应该是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学生应是具有快速提高愿望的学生,教材应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新时代特色的教材[2]。首先教师要了解诸多因素干扰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例如:对汉语学习缺乏热情,甚至不愿学;对汉文化了解甚少,其他方面知识严重欠缺,都会对学生顺利阅读产生困难,教育心理学指出:焦虑感越重,压力越大,学习效果越差。所以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由浅入深,扩大阅读材料的涉及面,多方位介绍汉文化知识,逐步提高阅读难度。另一方面应积极营造自由阅读的背景,让学生处在民主、融洽、自由的环境中自主地思考、探究,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而果断地实践,而不是核对标准答案,而且有些所谓的标准答案还有待商榷,同时教师应正面引导学生的思考过程,尽可能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做负面评价。其次,教师应隐退为“导演”,把学生推到教学活动的重要位置,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扩展活动的时空,丰富活动形式,以学生练习为主,以鼓励表扬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向和主动性,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引人入胜的愉快学习活动。教师不应有“灌输知识”的倾向,而是教给学生的阅读技巧,古人云“与人以雨,不如与人以渔”,正是说明了教授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大量的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从篇幅长,信息量大的材料中抓线索,找联系,求因果,理头绪,从而达到快速阅读,迅速获取有用的信息,而改变以前无序、随意的阅读。

        最后应该认识到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要突破过去的程式,应把阅读能力看作是一种独立的能力,阅读教学的目的应当是培养阅读能力而不是以记忆为主,个人的修养、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审美情趣各不相同都影响着阅读质量,总想让学生把文章的营养百分百吸收,这种愿望可以说是“痴人说梦”。阅读教学中正确理解内容仅是培养和训练阅读能力的一个侧面,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是阅读活动进入理性思维的过程,形成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认识,有了这样的理解和认识,才能说具备了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在目前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大多是从理解为目的的训练过程,但对其标准的把握也值得思考。总之,阅读教学应是区别于综合课的一门独立的教学活动,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方法。

三 阅读课的设想

         1.建立一套科学的,符合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特点,适应现阶段进行分级教学的阅读教材。第一,新疆的少数民族学生很少有去过内地的,对中国文化、历史、地理大都知之甚少,比如语料中涉及到一些先进人物,学生对于他们所在的内地省份和城市都很陌生,比如杭州、大连等。第二,新疆的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具有活泼、好动、外向的性格,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自己身边的世界发证的事情有浓厚的兴趣。第三,学生进校时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能顺利阅读文章,有的阅读存在很大的困难,仅不认识的字、此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更别提在读懂的基础上理解了。所以在选编教材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内容生动,具有吸引力的文章,而避免长篇大论的说教文章,让学生读得昏头昏脑,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对高级班适当选取名家名篇,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章,对低班科技进行篇幅短,内容浅显的文章进行训练,激发他们对阅读能力提高的渴望,这样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有的放矢,一定会让学生阅读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3]。

         2.利用现有的现代化设备进行现代阅读活动。现代阅读注重对整体材料的理解,而不是对字词的掌握,所以教师不应该让学生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字词上,而是通过联想,上下文联系,甚至是猜测,跳过个别的阅读障碍,抓住材料的中心句、中心段,学会归纳和总结。

         3.要对阅读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形成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修养,通过多手段,多渠道学习,研讨的形式,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同时,注意“教有法而无定法”,不应把教学法公式化、模式化,而且针对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暗示法等心理学方面的研究陈国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去。

\

 
          4.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生动活泼的阅读教学,例如谈论时,小品式,戏剧式等。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性格的特点,在进行一定课时的教学后,可以进行一些教学实践活动,如召开学生的讨论会,也可以对一些内容进行艺术加工,通过小品、戏剧等重现文章内容,这一方面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在这些活动中,又进一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窦曼玲,林青.语篇体裁分析法在预科汉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喀什大学学报,2016,37(01):108-111.
[2]温碧华.新疆高校预科生汉语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57-58.
[3]贺燕,赵玉霞.新疆医科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阅读调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08):247-2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820.html
本文标签: 教师 ,阅读教学 ,定位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