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胶东地域文化与驻烟高校校园文化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二者的有效融合,既有助于地方院校在发展竞争中寻求新的突破口,提升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胶东特色文化在当今时代的传承传播。
关键词:胶东文化;校园文化;融合
本文引用格式:刘芳.胶东文化在驻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现代活力[J].教育现代化,2019,6(30):242-243.
一 胶东文化与驻烟高校校园文化有效融合的当代意义
加强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是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落地生根的有效途径。胶东半岛历来是我国东部繁荣富裕的地区之一,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繁荣,乃人文荟萃之地。孕育于此的胶东文化,在新时期的传承发展进程中,愈发彰显出其绚丽多彩、浓郁厚重的魅力所在。将胶东文化融入驻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挖掘其现代活力,在培养提升大学生人文艺术素养、丰富创新校园文化生活、传承弘扬胶东文化精神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一)培养提升大学生人文艺术素养
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会呈现出多元化竞争之势,因而大学教育应增强学生在毕业后面对各种压力的承受能力。只有具备了优良的人文艺术素养,学生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人文艺术素养的养成与提升主要体现在三观的培育方面,而大学阶段又是学生系统的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各种观念与思维相互交融、相互碰撞的关键时期。如何以正确的社会思潮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在某种层面来说,需要借力于人文艺术素养的培育。而在这个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不容忽视,其质量关乎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正确与否,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建设和人文艺术素养提升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如若能在驻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胶东红色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胶东民俗文化中的剪纸艺术、大鼓秧歌艺术等,可以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最终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修养品德、敬业精神和文化艺术素养,并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后具备全媒体时代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养和技能。
(二)丰富创新校园文化生活
在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于地方院校而言,发展与竞争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已经成为衡量地方院校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地方院校“软实力”的核心代表。驻烟高校以二本院校和独立学院为主,在全国高校中并不占优明显的办学优势,要想彰显自身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寻求新的突破口,如在校园文化中融入烟台地方特征和精华,建立表现烟台文化发展方向与要求的特色校园文化,不断加强人文艺术素养与胶东文化的氛围营造,为驻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凸显胶东区域文化特色,或许会有更多实现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进而言之,驻烟高校与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是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力,也可以更好地发挥驻烟高校在胶东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提高胶东文化的水平,使之真正成为推动胶东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要因子之一。
(三)传承弘扬胶东文化精神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责任,高等教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必须紧密结合与个人的发展和城市的未来前景教育的目标。对于胶东文化的传承来说,首要的是需要更多的人去了解它的过去,全面分析它的现状,并深入发掘它的现代活力。可以说,处于胶东文化圈的驻烟高校为胶东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因此,驻烟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若能将胶东文化引入其中,将会更加有利于胶东文化精神的弘扬和传承。与此同时,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因素,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性,二者有机融合。以校园文化建设增进地域文化传承繁荣,也将是地域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大势所趋。驻烟高校校园文化与胶东文化在其发展进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汲取胶东文化优秀因子,凸显校园文化中的胶东特色,形成良性循环,可以使其结成更加紧密的共生共荣关系,进而推动胶东文化向着更加先进的、高雅的方向前进和发展。
高校特色校园文化承担着传承和发展区域文化的责任,是提高区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加强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是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落地生根的有效途径。胶东文化作为地域性文化底蕴的精神力量,将其融入驻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优秀传统精神,打造地方高校鲜明的地域特色,转化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升华学生的地域文化情怀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 胶东文化与驻烟高校校园文化有效融合的路径构建
(一)在教学科研活动中融入胶东文化
驻烟高校的生源来自与全国不同区域和城市,若想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更好地了解胶东文化、热爱胶东文化,首先必须让胶东文化走入课堂,进入科研,开展多种形式的与胶东特色文化相关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并最终在学生的心中真正植入胶东文化。这其中应包括师生双向的努力:具有胶东特色文化选修课程的长期开设,系统地帮助学生理解胶东文化;名家讲座的定期举办,引领学生把握胶东特色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色,加深对胶东文化内涵的理解和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念的认同;组织与胶东文化相关的研究课题并进行田野调查,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实践调查,开展学理探讨,研究胶东文化的细节和精神,在自我探索中更好地了解胶东文化特色,进而促进人文素质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二)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融入胶东文化
注重第二课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参与中成长的目标,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并鼓励学生到胶东各地进行实地参观,在博物馆、文物古迹、文化遗址中,直观体验胶东特色文化。引领指导并帮助学生进行胶东特色文艺演出、红色文化之旅、胶东文化调查等公益活动和志愿者行动,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胶东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民族使命感,全方面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让学生在参与和互动中,自觉接受胶东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体验胶东文化的独特品质和无穷魅力。
(三)在学生社团建设中融入胶东文化
学生社团是属于学生的大规模群众性组织,具有鲜明的学术、文体、科技等鲜明的个性色彩,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主体作用,引导成立具有胶东特色文化传承属性的学生社团组织,或在原有社团的基础上鼓励各类学生社团创新形式,充分挖掘胶东特色文化素材,传承胶东文化精神。比如,借助于校内外资源,组织学生参加或参与各类胶东文化展览展出,深入了解胶东文化演变史,与此同时,还可以开展驻烟高校之间的社团互访,在文化共建中形成烟台市范围内浓厚的区域高校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立体多样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接受胶东传统文化的浸润,并承担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
(四)在校园文化氛围中融入胶东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文化氛围。其中:邀请当地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开展胶东文化具有鲜明主题的专题讲座,努力营造浓厚的胶东文化气氛,使学生接受胶东文化气氛的熏陶,同时也提高了校园文化的层次;充分利用全媒体时代的优势,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表现形式,在校园报刊、广播、宣传栏以及微博、微信等网络空间和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传播手段宣讲胶东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学习胶东文化,传输胶东文化精神,使学生深刻理解胶东文化的内涵;举办胶东文化节、胶东风俗展、读书会等,引导学生了解胶东方言,展示胶东文化风貌和精神,打造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胶东校园文化平台。
参考文献
[1]王占益.胶东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7(3):1-4.
[2]张丹荣,张江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5):135-136.
[3]张珂,刘国军.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维度[J].教育现代化,2017,4(49):271-272.
[4]王亚青,刘思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6):152-153+156.
[5]李大林,支成浪,袁静等.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6):307-3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