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雨课堂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5 15:35: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根据数据库设计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雨课堂提供的多元化功能,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实现了课前布置任务、课上演示讨论、课下复习巩固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雨课堂;任务驱动;混合式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葛欣,等.基于雨课堂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30):126-128.

一 引言

         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原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它一方面从理论上介绍了数据库开发过程中相关的方法,比如抽象概念模型的方法、合并局部E-R图的原则、逻辑结构设计的方法等;另一方面更强调了开发具体应用系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一个理论和实际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但在课堂上,由于课时的限制,很难针对一个实际的大型系统展开讲解,往往变成相应地学时内都是介绍枯燥抽象的理论,学生听得无聊,老师讲得也乏味。为了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真正实现课堂的教学价值,就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因此,在讲授该章节内容时,我们利用雨课堂,实现了以“任务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地开放课堂,实现了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

 
二 雨课堂教学工具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研发的一种智能化教学工具,应用“云+端”服务方式[1]。它不依赖于单独的APP,只需要在微信中关注“雨课堂”公众号即可使用。雨课堂平台下的学习资源实现多媒体化、智能化、碎片化,用户可以自行设计展示的内容,根据需要设置发布时间。推送后,学生端能够实时同步查看,而且可以随时随地完成课前预习、课下交流以及反馈,充分利用了碎片时间。

        通过“雨课堂”这一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建立自己的课程班级,然后将编辑好的课件提前推送到班级,课件中允许包含视频、习题、语音等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学生只要关注雨课堂微信公众号,进入相应的班级,就可以浏览老师发布的教学内容。学生还可以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收藏或者标记不懂,教师能够查看到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并定制符合学生的教学节奏。课堂上,雨课堂提供了实时答题、弹幕互动等功能,使得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2]。“雨课堂”科学地覆盖了整个教学环节,从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作业等层面,协助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课程数据,量化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3]。

三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借助于雨课堂提供的功能,在进行数据库设计内容的讲解时,我们采用如图1所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教师发布任务,学生们课下小组合作探究、协商讨论;课堂上小组间交流研究成果,教师对小组汇报的内容进行及时分析和讲评,小组间也可以通过雨课堂的“投票”和“弹幕”进行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课堂的展示、分析、讲解和探讨的作用。借助混合学习模式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融为一体。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课题设计阶段

       考虑到学生是初学数据库原理课程,还没有独立地开发过一个完整的项目,因此课题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规模适中。内容简单的题目,虽然可以锻炼学生对E-R模型的抽象理解,但在需求分析、逻辑结构设计等环节无法体现出相应的设计内容。而对于规模复杂的项目,学生容易陷入细枝末节中,很难抽象出完整的系统框架,挫败感会让他们失去开发的兴趣和信心。

        ②贴近生活实际。由于课程要求和课时的限制,学生无法深入实际环境完成需求分析,因此课题的选择应该是围绕学生平时的校园生活,使得学生自身成为客户群,根据生活中自己遇到的情况进行需求分析。

        对此,我们设计了“校园爱心雨伞管理系统”“校园自主实验室预约系统”“校园车辆超速监测系统”“校园二手书发布信息平台”等课题。这些课题都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便于学生做需求分析;同时这些题目又面向实际的问题,学生可以将其延续到后续的课程设计中,结合前台界面的开发,最终实现一个完整的系统。

(二)课前推送阶段

         提前两周将题目以课件的方式发送到客户端,学生自由组合,可以单人成组,也可以4-6人成组。按照数据库的设计步骤,完成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要求每组完成一份设计报告,其中需求分析阶段要有系统的数据流图,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要有全局的E-R模型,逻辑结构设计阶段要有全局关系模式以及用户视图。

(三)课堂讨论阶段

          除了相应的文档,每组要推选一名代表,借助于ppt汇报该小组的设计过程以及设计成果。其他同学通过雨课堂的学生端进行投票(如图2所示),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课堂中来;对于同一个题目,在每个小组汇报完毕后,教师再统一进行分析讲解,同时选取持不同观点的学生来阐述自己的想法,让不同的思想都有表达的机会,从而可以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深入思考。



\

\


(四)课后巩固阶段

        ①作业布置。下课后,教师可以在“雨课堂”电脑端编辑作业,通过【上传试题】功能将作业发布给学生。学生在手机端查看作业并完成上交。这种课后的互动方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复习巩固知识,可以说是对传统课堂的有效补充。②课后复习。课后,学生可以通过雨课堂进入课程,查看课堂上讲过的内容。浏览课件时,学生对重点内容可以“收藏”,对不太理解的内容可以标记“不懂”,同时教师也会收到学生不懂知识点的反馈,从而及时调整上课的内容。

四 结束语

        基于“雨课堂”的任务驱动式课堂是高效互动的课堂,通过雨课堂所提供的课前推送、在线投票、在线测试等多种形式,不仅实现了翻转课堂、混合教学,使得课堂真正成为思辨和实践的重要场所;同时将有限的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教学后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非常认可和接受,很好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晶,孙钏洲.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8(6):135-139.
[2]多依丽,付晓岩,海军“.雨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大学教育,2017(12):153-155.
[3]孙晔.浅谈混合式教学工具雨课堂的使用[J].教学研究,2016(11):197-198.
[4]杨桂松,梁听听,何杏宇,等.对混合式在线智慧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8(03):112-116.
[5]周春燕.基于雨课堂工具的现代教育技术智慧课堂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0):42-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80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