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对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课教学有效融合的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4 09:28: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极为迅速,但结合实际来看,我国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不能取得实效的情况较为明显,而中职学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摇篮,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将教学内容、模式等与传统文化做有效融合,以此使中职德育课课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得到体现。接下来本文将对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课教学的有效融合,进行一定分析思考,并结合我校教学实践对其做相应整理总结。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职德育课;有效融合

本文引用格式:候小英.对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课教学有效融合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29):128-129.

         从现实角度出发,我国传统文化已经经历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其所具有的凝聚力、向心力等优良特性,使得中国人民勤劳俭朴、爱国爱家、尊老爱幼等美德延续至今,最大限度突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性特质;但随着改革开放、信息全球化发展,各方文化不断涌入我国,尤其西方文化得到大部分青少年普遍认知后,逐渐形成崇尚西方文化的潮流趋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中职学校承担着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的责任,注重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课课的有效融合便显得极为必要。

一 传统文化应用于中职德育课中的价值

        我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所具有的优秀的、值得发扬传播的思想,其对整个社会文化体系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得以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本身优点相对较为明显,其是古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体现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合理的做好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运用,是为社会发展方向提供有效思想指导的的关键,因此其本身所具有的实质性价值也较为突出。将传统文化思想与中职德育课教学做有效融合,是提升中职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加强其身心健康成长,促进整个中职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途径[1]。

二 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课有效融合的思路

(一)注重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


        促进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课的融合,一定要对中职德育课教材中可展现传统文化精粹的知识点进行实时梳理整合,并在教学中将此类知识点进行一定的放大,让中职学生能够实时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保障学生时刻受到传统文化教育,继而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例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第五课《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慎独使修养成为自觉教学中,教师结合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让学生对慎独进行认知感悟,引导开发学生加强道德修养,促使学生明白“君子”在没有人监督的时候,总是非常谨慎,使学生充分了解到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实质性价值,为培养学生自身正确的思想品德打下良好基础。

(二)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课堂活动的有效融合

         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课堂活动的有效融合,是确保中职德育课教学效果能够达到预期要求的关键。教师可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设置5分钟传统文化综合活动教学环节,通过德育课内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以此让传统文化在学生思想中牢牢生根。例如:德育课教师可结合相应课程安排,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德育课教学中开展诵读经典的综合实践活动,从学生朗诵杜甫的《春望》、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诗,来让学生深刻体会古时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爱国情操,和面对危难时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高贵品质;继而使学生可以充分感悟到我国民族古诗词文化精髓同时,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度,达到培养学生传承文化意识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格局。当然,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必须合理把控好落实时间节点和执行力度,避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

\

 
(三)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课课外活动的有效融合

        传统文化与中职校园中职德育课堂活动的有效融合基础上,做好其与中职德育课课外活动的有效融合,也是确保中职德育课教学实现实效性的前提。课外综合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接收传统文化。德育课教师课下可通过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来全面激发学生整体参与兴趣,使传统文化教育开展难度得到一定降低。例如德育课教师根据传统节日设置一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活动,通过让学生自行去调查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由来,了解各地针对相同传统节日的不同习俗,来最大化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实时认知;不定期的举行成语故事为主题实践活动,比如对立木为信、一诺千金等成语的认知,让其认识到“诚信”的含义,使其自身良好的传统美德观念得到有效构建等等。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实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高效积累,确保德育课教学效果充分得以体现[2]。

三 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课有效融合的方法

(一)德育课教师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促进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课有效融合方法,教师必须注重引导中职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必须使其能够对传统文化精髓部分有正确认知,并能起到影响学生自己思想行为的作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先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多读读那些优秀的传统经典,多汲取传统文化教育的精髓,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自己的灵魂。教师要以自身对传统文化深厚积淀影响学生认知行为,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明确教师引导中职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单纯的专业技术学习并不能达成自己想要的职业生活目标,自身传统文化学习和传统文化积淀是日后自身生活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的关键。使学生客观认识到传统文化学习与自己之后职业发展的关联性,同时教师配合相关教学思路,做好课内课外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举办,确保中职学生能够在重视传统文化学习基础上,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继而使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课融合效果能够达到预期要求[3]。

(二)挖掘传统文化与德育课有效融合的教学内容

         结合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课的有效融合思路,促进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课融合方法,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转变当前中职教学模式。中职生本身自尊与自卑并存心理状况较为明显,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建立,整体素养相对较低。因此在融合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发掘传统文化精粹,根据中职生实际针对性转变教学模式,来提升中职学生个人道德品质。例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先讲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经典故事、历史名人事迹等,使学生可以自行发掘其内里所蕴含谦逊、努力、不骄不躁、舍己救人等传统文化品质的亮点,之后鼓励中职生通过实施践行的方法,使其道德品质得到有效提高。在当天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来逐步引导中职生做正确理想人格树立,并对相关课后作业布置进行有关传统文化知识的设置,以此使中职生传统文化意识得到有效培养[4]。

(三)转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今天的学生,是数字化时代里生活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接触和使用数字化产品,体验数字化环境带来的种种便利,作为教师,如果不能正视这个现实,那么,就会被自己的学生和先进的技术远远抛在后面。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文字丰富为声、像、文并茂,借助三维视图等虚拟仿真模式,向人们展示全新的、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文本,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因此,在实践中应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课的有效融合,充分采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顺应新时代中职学生的基本需求,实现增强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全面渗透,影响学生产生更加主动的认知和积极学习行为。例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教学中,教师通过播放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的故事,引导学生掌握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首要规范[5]。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尽可能的避免直接口头说教现象出现,对学生认知与行为产生积极引导影响同时,确保中职德育课教学与传统文化完美统合,使中职生思想品德素质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

 
四 结语

        通过对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课的有效融合分析思考,可以看出在教学实践期间必须明确教师在分析促进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课教学有效融合思路的基础上,通过从学生角度出发转变教学模式、引导中职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课的有效融合等方法,来达到育人目的,其是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能够不断提高进步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和平.多措并举促进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的融合[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8(10):59-60.
[2]赖善莉.“一主两翼、四轮驱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课工作路径探析[J].职业,2018(15):95-97.
[3]李华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德育思想析论[J].理论导刊,2014(8):109-112.
[4]刘亚.新时期如何提高办公室政工人员工作水平[J].环球市场,2016(15):86.
[5]朱力宇,张伟.职业道德与法律[M].超星电子图书.2009.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65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