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等教育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不足、双语课程建设滞后等问题。近年来,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对我国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结合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项目,针对如何提高中外合作项目的办学质量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下面对所取得的经验进行探讨,以期对同类中外合作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地方性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问题;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张宏伟等.地方性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31):121-
124.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ino-foreign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Program in Regional University
ZHANG Hong-wei,WANG Xin-huan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Automation,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Henan,China)
Abstract:After more than ten years of development,Sino-foreign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programs at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in higher education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However,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high-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lagging behind in bilingu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In recent years,the new economy characterized by new technology,new industry,new format and new mode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China.Based on the Sino-foreign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program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major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the paper makes a series of explorations and practic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ino-foreign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program.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xperience gained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gram.
Keywords:Regional university;Sino-foreign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program;problem;countermeasure
一 我国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快速发展,教育对外开放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推动我国办学体制改革,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促进教育对外开放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过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
一是丰富我国教育供给,满足了多样化教育需求。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境外学历教育项目,增加了受教育机会,丰富了教育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国受教育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二是创新办学机制,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境外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国内高校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增强了办学活力,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三是开辟“不出国留学”的途径,节约了教育支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国外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不出国即可接受国外教育。
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督工作信息平台的统计数据,截至目前,经教育部审批通过的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含内地与港澳台)共有1000个。其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占93%(930个)。在1000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中,地域分布(不含港澳台)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大,涉及面广,但分布不均匀。西藏、青海、宁夏没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新疆、甘肃仅有1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开设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大多数为地方性高校,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计89个,郑州大学有12个,其他地方性大学有77个,占87%。地方性高校受到地理位置、经费、师资、实验设备等条件限制,面临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不足,生源质量偏低、生师比过高等问题,直接影响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
二 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的问题
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于2011年正式通过国家教育部批准,办学层次为本科,外方合作院校为美国北卡罗来纳农工州立大学,采用2+2培养模式。本项目引进美国北卡罗来纳农工州立大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等教学资源,结合两校课程特点,共同制定了适合项目要求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经过6年多的发展,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办学经验,逐步走上了高水平发展轨道,共计17名同学赴美国北卡罗来纳农工州立大学读取学士学位,其中14人在美国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与此同时,在办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双语引进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师资队伍等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
(1)引进国外优质资源种类比较少。目前,我们引进的主要是课程设置体系、教材和外籍教师,外方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管理体制等优质教学资源引进吸收的不多,核心专业课程师资引进难度大,没有完全实施先进的教学和评价方法。
(3)我校合作办学采取大班上课模式,无法实现美国式的小班授课,小组讨论、个别辅导、随机测验、过程考核等多样化的教学及考核方法实施困难。生师比高,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相对单一。
(3)合作办学生源为二本招生,部分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原版英文教材内容多,无中文注释,引进课程教材建设滞后,学生理解困难,教学效果差。
(4)专业课程外籍教师引进难度大,师资队伍难以满足国际化的需要。美方教师只能在美方暑假期间来我校授课,所以引进课程常集中安排在每年的5月中旬到6月底,时间跨度小,课程进度快。
国家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生命线。质量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才能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最终目的是消化、吸收、利用、创新,将引进的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转化为国内等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的能力和动力,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真正实现优质发展,最终提高国内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三 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探索
面对中外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中的一系列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合作办学质量,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6年以来,针对如何提高中外合作项目的办学质量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本文对所取得的经验进行探讨,以期对同类中外合作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多元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保障体系是合作办学有序开展的制度保障。积极构建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师资队伍、学生生源、教学条件及环境等,并逐步完善过程监管体制。建立学校层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委员会,由外方和中方相关人员组成,确保参与人员的多元性。项目管理委员会每年举行合作办学工作会议,讨论合作办学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对策,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在此基础上成立中方合作办学项目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国际教育学院、项目所在学院相关人员组成,定期召开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会议,组织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估。
国际教育学院负责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发、申报、评估;负责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方案和年度执行计划的审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分认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拟出国留学学生的派出工作;负责选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授课教师赴国外合作方大学培训、进修;负责选拔、聘请国外合作方大学教师来校授课及教学管理;负责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日常管理、协调及涉外监管等工作;负责制定引进课程助教制度、合作项目奖学金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项目所在学院合作办学项目工作小组,由教学副院长、专业负责人、合作办学秘书、辅导员、班主任组成,负责合作办学项目的运行管理,制定教学计划,对日常教学开展督导与检查,建立同行专家评议和学生评定制度,听取学生及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并及时予以处理。
(二)加大经费投入,强化基础建设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学费收取普遍高于普通本科学费,而其师资、实验设备等教学资源仍与普通本科教学共享,中外合作办学经费较为充足。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忽视了教育价值,出于经济利益驱使,盲目追求数量扩张,生师比过高,基础设施薄弱,没有单独的教室。由于国外教学环境相对较好,外籍教师来国内上课很不习惯,比如大班上课,教室无空调等,影响外籍教师积极性和授课效果。为了实现小班上课、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学校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合作办学综合多媒体教室建设,实现课程录像、远程互联网授课,使项目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开展学习,并对外方的授课方式建立感性认识。
(三)基于“互联网+”,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
针对外方教师只能在其暑假期间来我校授课,时间跨度小,日程安排紧张等问题,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探索采用远程授课与课堂授课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立双语课程MOOC在线学习平台,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缓解外籍教师引进的压力,有效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载体,师资队伍的质量建设是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决定着引进的教育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消化吸收。统计结果显示,西部地区超过70%的办学机构和项目中,外籍教师人数拥有量尚未达到师资总数的1/3。这反映出,目前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是中国籍教师承担双语教学,外籍教师人数较少。
合作办学引进课程一般采用全英语教学或双语教学,双语教学要求教师用两种语言来讲授学科内容,要求教师既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又要能熟练使用英语讲述专业课程,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为避免双语教学出现因人设课、无人上课的现象,学校需加大投入,一方面积极引进外籍专业课程教师来校上课,为外方承担的引进课程配备中方骨干教师担任助教工作。助教必须随堂听课,并与外方授课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交流,协助外方教师监考、指导有关教学、教务问题,为学生辅导答疑,并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档案归档。另一方面,选派助课教师出国进修。学校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照顾,提高合作办学任课教师的收入。逐步培养出能承担专业课双语教学、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
(五)合理引进,消化吸收,有效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是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而引进的优质教育资源最终要在国内的大学校园环境中成长。一些项目机械地原版引进国外的课程,大多数为英文原版教材没有中文注释,没有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有效地加以开发利用,没有考虑该课程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学习掌握专业课程知识、提高英语水平都有相当的难度。所以,引进课程要结合学校实际,不能因人设课,引进课程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来说,双语教学课程教学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双语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作为与国外课程接轨的桥梁课程,其教学理念更需要更新。一方面,“双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用英语阅读、用英语思考、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采用与外籍教师合作的方法,联合授课,合作编写教材、改编国外教材,建设教材电子版光盘、教学资源网站等教材配套资源,探索编写适合合作办学专业的双语教材。同时,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合到国内教学过程中,探索适合引进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综合应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程报告、随机测验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过程考核。逐步实现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引进和利用,促进高等教育真正实现优质发展,最终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许涛.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新趋势[J].中国高等教育,2017(8):4-6.
[2]赵彦志,葛婷婷.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与发展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4(20):4-6.
[3]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含内地与港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单[Z].http://www.crs.jsj.edu.cn/index.php/default/approval/orglists/2,2018-4-11.
[4]李海辉,高雪梅.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287):54-57.
[5]李阳.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现状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5(277):18-21.
[6]胡斯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发展举措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0):131-1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