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阅读能力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9 11:07: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成为教育教学计划的共识。在语文学科背景下,阅读能力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教学和评价内容。如何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在语文核心素养指导下,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成为每个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目前学科核心素养的热点话题,主要探究阅读能力在高考中的重要性以及培养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阅读能力

本文引用格式:徐铭阳,等.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阅读能力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6):242-243.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1]。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素养的基础。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梳理和整合语言文字,了解其特点及运用规律,并且能够在具体适宜的语言环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我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语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素养重要的内涵实质,也是语文学科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将语言文字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并且能够利用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或创造思维指导语言的运用。尤其语文阅读中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以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都与学生的思维能力紧密相关。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对语文学习更高的要求。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能够在语言的建构上,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感受语文学习的美,并能够创造美[2]。

\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最高要求和理想。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在前三种核心素养的理解发展下,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3]。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转化为文化获得的过程,从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传播优秀文化。

二 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阅读能力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中高考改革文件中我们发现,高考改革从试点到2018年大致完成,曾在高考中占有大比分的三大统考科目都有相应的变化。外语不再以高考最终分数为基准,而是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数计入高考总分,数学学科从今年高考试卷来看的难度也在逐年降低,两门学科的区分度都在下降。只有语文学科在各个方面它的难度都在增加,尤其是体现在语文阅读方面。

          1.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最密切的模块就是阅读理解,主要考察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从理综类来说,阅读能力直接决定了对题目信息的分析和理解,影响着学生的做题速度。从文综类来说就更为明显了,当前的政治、历史主观题完全可以当作阅读理解题来做,因此语文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在其他学科考试中有着明显的优势。

        2.语文阅读速度能力在语文高考中的体现。教育部语文教材总主编曾发文明确指出提高语文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迫在眉睫,在不久的未来语文学科将成为高考中的决定性杀器。2018年被称为最难高考年,所谓“最难”,其实就是指所有学科都在考察题目中内含条件,需要考生深入解析,因此对考生的时间要求在提高。此外,翻看今年的高考试卷,卷面字数相比往年有了明显增加,将来可能增加到一万字。在语文卷中,阅读题量增加了,每篇阅读的字数增加了,题目总数增多了,所有题目都在考察学生的阅读速度能力。

         3.语文课外阅读在高考中的重要性。课外阅读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说的名著阅读。在各省市的高考语文卷中,名著阅读题的分数大概是在10-15分。这个分值足够影响考生在高考中的排名甚至影响他们的择校水平。以2018年北京高考卷为例,考试结束考生们在互联网上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无奈,但其实这是一道送分题。因为在2017年,教育考试院就已经公布了将《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这六部名著纳入必考范围,而这些名著恰好是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卷名著阅读题目的考察范围,只是考察的形式与以往不同。在过去的高考中,虽然名著高考题一直在语文卷中出现,但不过和课内阅读一样属于“背诵题”,老师会提前将书籍的大概内容,作者,年代,人物关系等告诉考生,因此哪怕他们没有读过名著,也不会丢太多分。那么回顾今年的高考内容,从以上名著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除了要简述人物形象外还要有对应的名著故事体现这个人物特点。从考察的题目要求来看,如果考生没有充分的阅读时间和理解名著的阅读能力,很难回答。这就说明,不会做的那些考生,一定是缺乏对课外名著作品阅读能力的人。

三 培养推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阅读能力策略

(一)积累语言,重视语言内化


         阅读是语言积累的必经之路。在阅读中增加对其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积累语言。不仅要阅读,而且要熟读,背诵,可以培养语感,可以增强语文素养,是语言内化的关键途径[4,5]。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6]。同时课标学习任务群中以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为主题,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怎样能够有效地实行有效阅读,拥有足够的阅读量即需要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培养语感,积累背诵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一种课堂形式[7]。

(二)点亮思维,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评价学生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对考试中阅读理解这一专题的得分情况。从阅读教学的本质上看,阅读能力其实就是对课文中的内容材料整理和汇编的过程,也就是对阅读材料综合整理的能力。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对内容信息的梳理和整理的能力,能够让学生学习和理解这篇课文,并能够得出自己深刻的认识。在遇到同一类课文,可以找出规律,充分利用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促进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

 
(三)升华情感,重视不同形态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语言,结构,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能够了解语言的丰富性,掌握到写作的一定规则,认识到作品的美学价值,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升华自己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顾岚岚.对语文核心素养下任务群式教学方式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7).
[3]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3):15-17.
[4]王雁玲,尹浪.语文课程观视域下的群文阅读教学[J].教育导刊,2016(2):46-51.
[5]吴忠豪.读书习惯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核心[J].新教师,2017(4):15-18.
[6]袁义星.基于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探索--中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及其价值取向摭谈[J].新课程·下旬,2014(6).
[7]游晗昕.论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达成[D].湖南师范大学,20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34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