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正在受着来自社会、学校以及政府等各方的重视。本论文是以湖北省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为例,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研、访谈等方法,对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进行客观的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
本文引用格式:李建忠,等.湖北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6):32-34.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大众教育的阶段,教育得到普遍发展,大学生人数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过大,大学生创新创业也就成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同时也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需要[1]。据《2017年最新大学生创业分析报告》显示,有将近96%的大学生都有过创业冲动,其中近7%的学生已经着手开始创业或者有过创业经验[2]。但当前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仅为2%-3%,那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就势在必行。
一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的评价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指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受教者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3]。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三大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的评价指标分为了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能力这三方面来进行评价。
1.从创业意识方面来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主要通过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兴趣是否有得到提升、是否培养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需的各种意识,以及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是否会产生创业冲动有创业理想。
2.从创新创业知识方面来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一个很重要的层面则是现有的师资教学水平是否能够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以及高校和社会创业培训机构是否重视创新创业的实践,通过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是否有积累相关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
3.从创新创业能力方面评价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则是主要从创新创业能力的软件方面进行评价。即通过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是否得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创新创业素质是否有得到提升。
二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需要通过问卷的调查和访谈来了解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问卷的调查以湖北省地区全日制高校大学生为主,利用网络问卷发放的形式,涉及调查湖北省内大学生近600名同学。本部分从问卷的统计结果分析和访谈内容出发,通过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能力这三方面有效性的具体评价,对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
(一)创新创业意识评价
创新创业意识内容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来看高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意识方面的有效性评分一般,其中认可创新创业教育的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商机意识、转化意识等意识方面的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对创新创业的兴趣的认可度最高,其次是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对于创新创业的理想相对最低。在对于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方面,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50%的大学生是为了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近20%的大学生是为了促进对专业的学习,只有近14%的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是因创业的需要,还有14%的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则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要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在创新创业意识方面的综合平均得分为3.425分,介于一般与比较赞同的得分之间且偏向于一般得分,其有效性的评价结果一般并没有特别好。高校大学生通过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创业理想并没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较低,并且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目的还是有部分大学生只是单纯的为了完成学校要求,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意识提升方面的有效性一般。
(二)创新创业知识评价
在整个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中可以得知,学校在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或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立方面还是得分相对较高的,学校对于创新创业的教育比较重视并且愿意投资。但是在师资力量上,学校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水平明显不足,不能够满足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就学生感受而言,社会培训基地在创业基地的建设方面的得分会低于高校,但是创新创业的师资会相较高校更能满足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
通过调查可知,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在创新创业知识方面也没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其综合平均得分为3.429分,还是介于一般与基本赞同之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在创新创业知识的体现也一般,主要表现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和师资力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涉及较少,不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和足够的实践知识。
(三)创新创业能力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提升会相对于好一些,特别是在通过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后可以提升创新能力这一块评分相对高一点,可能略差一些的是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创业的专业技能的提升。总体来说,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评价虽然较创新创业知识或者意识来说会好一点但品评分依旧没能突破4分,综合平均得分为3.5分,也仍然没能得到大学生们特别好的评价。
从综合得分情况来看,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评价一般。当前湖北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表现不足的原因体现为,大学生对于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有待提高,高校以及社会创业培训机构的创业教育均缺乏好的师资队伍,学校以及社会对于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平台和机会不多,而且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缺乏监督机制以及效果考评。
三 完善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
(一)提高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
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很大程度是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因此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接受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要让大学生感受到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获得实在的利益,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来激励他们参与其中。其次建立大学生进行信息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大学生能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内容的决策。这样大学生不会是感觉被动的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会有主人翁的身份感,并且更容易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更高。
(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能否实现首先就要准确的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要对大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准确了解,并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创新创业教育。其次要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模式对教育有效性起着直接决定性作用。当前课堂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载体,除了课堂模式之外,也要多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大于理论性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4]。
(三)构建完善的评价反馈体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怎么样需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并且评价结果及时的反馈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提升[5]。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评估组织者应该是高校,用人单位应该是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主要评价者,大学生应是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评价的重要评价者,政府应是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评价的重要评估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评估体系建立同时需要建立良好的反馈体系,反馈体系是依赖于评价体系建立的并且反作用与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反馈体系中,高校与学生之间要建立反馈互动的机制,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反馈联动机制,高校与政府之间要建立反馈指导机制[6]。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涉及较广,较为复杂的工作,对缓解就业压力提高高校就业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学校、社会以及政府应该在基于当前的社会现状和教育背景上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改革和发展,改变当前大学生创业意愿高但是创业率以及创业成功率低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刘武.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1):53-55.
[2]秦波.新时代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3(08):143-148.
[3]郝杰,吴爱华,侯永峰.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2):7-12.
[4]尚大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探索,2015(09):86-90.
[5]商云龙.大学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机制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0)
[6]徐志怀.高校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模式的机理及运行方式[J].教育评论,2016(06):83-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