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不断增强实效性,切实提升大学生的获得感,就必须不断转变、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坚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深入探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从而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问题意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任丽,徐艳.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20):123-124.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意识的内涵
何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意识?具体来讲,就是授课教师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为切入点,设立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的具体表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寻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法,从而达到切实解决问题的目的。师生在具体的交流互动环节中,教师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多提问,培养其敏锐的洞察力、分析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具体问题的参与者更是问题的解决者,这将有利于将课堂教学体系和内容实际转化为学生的认知体系和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通过自己的内心感受世界,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1]。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意识导向的重要性
(一)问题意识导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将问题意识作为其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问题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性的重要载体。但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学的问题意识并不强烈,学生大多不能从问题入手,通过系统的问题脉络梳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势必导致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好等后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必须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一方面:需要关注现实问题,以此为切入点,对现实问题予以关注,在课堂上老师定期的为学生们播报实事新闻,以及热点、焦点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无论是现实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需要进行剖析和解读,在老师为学生们传达了社会热点问题之后,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提出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具备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解决破解难题的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二)问题意识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命力的内在动力
事物但凡想要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都需要外界的支持但更需要从内在寻求发力的源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根基和固有品质,纵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强烈的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不断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根本动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固有经验的传授,而是直面问题,回应现实,有来有往的思想交锋。我们要想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有的品质,始终维系其科学前沿性,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授课教师时刻保持问题意识,课堂上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剖析问题现象、起源,找寻症结之所在。这样的思政课堂才是不断提高学生获得感的高质量课堂,也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更好发展的核心力之所在[2]。
三 问题意识导向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路径
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是以问题为“珠”,将其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个环节,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3]。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
要树立问题意识和主体意识的教学理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学理念是其灵魂,坚持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树立正确的问题意识以及主体意识。首先要确定好问题,问题是什么?如何提?如何将学生的关注点纳入问题中,从而实现对现实问题的有效回应。其次是关注“人”,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恩格斯曾指出:“就单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以此可见,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了解其认知特点以及发展诉求;要建立“以老师为引导”、“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氛围,将老师与学生放在一个较为平等的位置,在学习中共同进步;站在学生的角度,将认识学生的内心,关心、尊重学生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的前提,将“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一以贯之,尊重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坚持“传授”与“启发”、“外引”与“内生”等多种教学方式,不断丰富课堂活力和感染力,使之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收益的课程[4]。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讲授来实现的,教学内容是实现主客体间思想交流碰撞的主要媒介,它在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因此对于教学内容,教育者要根据实际对象有针对性的进行整体设计,不断优化。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到的教材体系真正的转化成对学生有用的教学内容,因为教材从整体上讲非常的严谨、科学,理论色彩较为浓厚,这对于95后,00后的新时代大学生而言,难免有些“晦涩”、缺乏新鲜感,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在深刻领会教材的精神基础上进一步凝练教学内容、突出每个专题的重点和难点、形成讨论式、专题式的教学内容。其次,要将教学内容体系更好地转变成为教学问题体系。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必须融入时代的问题、热点、焦点问题和学生思想实际问题,主动回应学生的所思所想,使其能从课堂的理论学习中找寻的到解决现实问题的举措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被称之为理论课,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体,学生大多是以被动的接收、接受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大都与互联网和新媒体新技术发展相伴而行。对于一味的填鸭、说教的教育方式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而言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他们更需要形式多样,参与性强、互动性高的思政课堂。面对新问题、新对象、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坚持引导式、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更加注重与学生交流、更加关注学生反应且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加大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网络教学的内容设计和功能发挥,不断创新网络教学形式,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通过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从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5]。
参考文献
[1] 陈德祥.问题意识、问题逻辑、问题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思路新探[J].学术论坛,2013,36(05):192-197.
[2]张元,张学武,金芙蓉.协同治理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12):129-131.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4]吴德慧.简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制度改革的“四个结合”——以许昌学院思政课考试制度改革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27(06):60-62.
[5]章德胜,刘凤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环境及困境分析——案例教学:大学思政课困境突破的重要路径[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36):87-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