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医药行业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的高级营销管理人才,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山西中医药大学医药管理学院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根据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建立并实施企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选聘企业优秀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和日常学习指导,实施多方位的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职业素养。
关键词:市场营销;校企合作;导师制;职业素养
本文引用格式:王金虹.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导师制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21):73-74,77.
一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很高,我国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很大,就业竞争者更多,对创新能力要求也更高,因此较强的职业素质和主观能动性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和岗位要求。校企合作是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企业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应该贯穿整个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本文结合山西中医药大学医药管理学院与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进行全面、深层次合作的实践,探讨如何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有效实施企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的专业学生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
二 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背景
高质量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学生素质和技能的提升。真正的营销工作注重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这种能力可以有效指导学生的职业行为,让学生在毕业后的职业道路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而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施校企合作导师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协调联动。山西中医药大学医药管理学院以市场需求、行业需要来设计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多级合作、校企共建、互利多赢”的体制,通过导师制管理、专业共建等多种方式将校企合作贯穿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导师制为学生搭建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平台,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强化就业素质为目标,导师全部来自山西振东集团中具有丰富营销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企业导师能从专业发展和实践应用角度来指导学生构建专业知识结构,企业导师还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学业、职业规划指导。企业导师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行为的信息来实现自我反馈;发挥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促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其具备更强的社会竞争力。
三 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导师的选聘
在本研究的实施过程中,60名导师都是由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遴选聘请的具有丰富营销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来担任。企业导师能从更高更广的层面指导学生如何从专业发展和技能掌握的角度来构建知识结构,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能更有针对性地参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教学工作,有目的地去了解学生,并对出现的个体状况随时做出反应,解答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疑问。这种指导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振东集团企业导师与学生保持相对稳定的接触,每学期初与每学期末必须与学生见面,采取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方向性的专业学习和契合市场需求的生产实践,让学生从生产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市场。通过全方位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企业导师制方式的构建,来满足市场和企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
(二)设定可行的研究课题
围绕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导师制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相关的课题研究、社会实践、企业见习、社会调研等活动,做企业导师的业务助手,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我们与企业共同制定的研究课题如表1所示。
(三)导师分类指导学生
基于每个学生学习的差异、兴趣特点、就业目标以及教学资源的有限性,企业导师要对学生建立不同的导学目标,并围绕导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导师制面向医药管理学院三年级营销专业173名本科学生。每位学生对自己就业方向和学习兴趣已有明确认知,学院要根据每个导师本身长处和资源特点,设定不同的方向,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条件进行选择。导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学生的专业认知、社会需求、就业岗位和方向、业务知识构建、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指导。导师制的推行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特长,提高学生专业素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企业导师”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目标明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而且锻炼了学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为求职就业奠定基础。学院成立了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导师和学生的指导关系,每位导师指导学生2-4名。项目开展之初,师生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导学目标,然后通过讲座、座谈、讨论、参与课题研究、社会调研等面对面的方式围绕专业实践、心理指导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几方面开展为期一年的导学活动,活动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微信等远程沟通方式进行。导师当面指导每位学生每月不少于一次,平时要主动与学生保持联系。通过理论引导和实践指导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四)完善导师制管理的考核机制
导师制的管理机制要把对导师的过程管理、目标管理和动态管理结合起来,加强对“导”和“学”的目标、内容、形式和手段的监控,构建有效的自我评价与监督考核体系。学生在学期初写出导学目标并征求导师意见,每学期后,导师和学生分别对导学活动进行小结,导学活动结束之时,由导师根据考核表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打分和书面评语,所得分数作为进入实验班以及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不合格者,将被淘汰出导师制。
(1)对学生的考核
学院对参与导师制的学生实行宽进严出的培养原则。学院负责对学生的具体考核事宜。考核方法如下:
导师交流活动记录表得分S1:导师评定成绩*50%+记录表份数*每份记录表分值*50%,其中每份记录表分值=100分/学生手册中的总份数;学院考评小组综合评分S2:由辅导员、分团委书记、学院领导组成考评小组对学生参与导师制活动给出整体评价。学生学期末成绩S=S1*70%+S2*30%为确保学生积极投入到导师制活动,保证导师制的有效推行,学院将对学生实行每学期淘汰制管理和遴选优秀学生直接进入振东实验班的办法。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学生将被直接淘汰:
①学期考核得分在全体学生得分的最后5%范围内的学生, ②导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存在有一次无故不参加的情况。对于淘汰空缺的名额学院将根据遴选办法及时补充。两学期考核均为优秀的学生(考核成绩在前10%),直接进入振东实验班学习。
(2)对导师的考核
导师所在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负责对导师的具体考核事宜。考核方法如下:
导师学期末成绩T=学生学期末成绩S*30%+企业对导师的导学活动综合评价T1*70%学院在每届学生大四学年的第二学期末进行导师制优秀导师和学生评比,并给与奖励。
四结束语
医药管理学院基于校企合作“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学校课堂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的矛盾,提升了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在今后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导师制”教学模式还要不断深入,要搭建更有效的校企合作交流平台,以解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还要科学考核导师的工作业绩,以激发导师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赵听,宿林林.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26-27.
[2]吴俊杰.高校市场营销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36-37.
[3]周林森.高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初探[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17.
[4]杨敏,贾新民.校企合作“双创业导师制”探究[J].职教论坛2011.07.
[5]杨红云,孙爱珍,何火娇等.双导师制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14):34.
[6]李伟,刘振艳,彭迅一.市场营销课程开展视频案例教学的实践性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153-1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