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MOOC作为一种现代教育形式,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建设和开展MOOC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传统教学的弊端,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应学生所需、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充分展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特点和课程作用。
关键词:MOOC;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赵晶.MOOC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创新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23):247-248.
MOOC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新产物,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集大规模(Massive)、开放性(Open)、在线(Online)和课程特点(Course)于一体,它的主体是通过分享和协作以增强知识的学习者们。
MOOC的出现,彻底改革了传统教学模式,巧妙地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利用网络平台可以惠及无限多的学习者。通过教学团队的合作,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新思路,真正实现“有教无类”和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并且,利用信息的大数据分析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跟踪记录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多维度的学习评价,探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规律。MOOC式教学模式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打破了课上课下的局限,能够兼容并包,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影响了社会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改革教育内容,转变教育方式,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1]。
一问题提出
近几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得到重视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校基本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各类规章制度建设也相对比较成熟,能够定期开展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等(石静,2018年),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弊端。
教学方法传统、单一。高校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依旧停留在教授理论知识为主,缺乏互动和体验式的课堂设置,使得大学生很难在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调节能力,很难实现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更不用说素质目标了。
教学内容局限。由于开课时间的限制,使得很多大学生需要的课程内容不能在课堂时间学习,例如,我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时安排为32课时,大一一学期完成,时间有限,只能选取大学生当前极其需要的心理健康内容,但对于大三年级需要的就业心理,以后人生会面对的挫折心理,生命教育等同样重要的内容就没有时间涉及了,因此教学内容很受局限。
教学资源整合不够。虽然,高校基本设置了心理咨询,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但基本是各自为营,心理资源的整合力不够。
结合MOOC的大规模、开放性、在线和课程特点,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解决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弊端,更好的发挥高校心理健康优势,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3]。
二 MOOC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
(一)利用mooc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课程内容结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着“预防为主、教育为本”的理念,遵循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学会调试心理困惑,避免心理事故,营造和谐的阳光校园。因此,以学生的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为目标,选取学生最需要最想学的内容,并设计情境式内容结构,共设计八个问题情境,分别是:健康从心开始;我是谁?我爱我;我的情绪我做主;和学习做朋友;人际关系我、你、他;恋爱花开;前方不迷茫;增加生活的弹性。对各内容进行了知识更新,把知识点进行碎片化、颗粒化处理,开展专题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情境下对应实践技能活动(心理体验活动和心理剧视频制作)。
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能够在MOOC学习平台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情境,可以展开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学习活动,并且随时可学,随处可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学的会、学的懂,又能学来用,充分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
(二)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互通,让“咨询师”进课堂
MOOC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采取问-想-做-评的教学模式,以心理问题情境作为切入点,以理论知识作为支点,进行线上学习和讨论,以心理实践技能活动作为载体,以线下心理感悟活动作为补充,网络学习平台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配置合理,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关系处理得当[4]。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是丰富多样的,有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个性心理面貌出现三大转变,即从封闭性转向开放,从依赖转向独立,从关心书本转向关心社会(刘永荣等,2011年),了解这些心理需求及其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整合各方面的心理资源,加强校校联合,校内校外互通,例如联合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建设线上的信息咨询通道和线下的心理体验活动的开展;由心理咨询师和我校心理辅导中心教师组建案例分析教师团队,在平台回答学生的留言;多校心理老师合作,建设动态的网络学习平台,使得学生可以和外校进行充分交流,产生共情和共鸣,个人疑惑和实际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行业专家的指导,学生通过MOOC式的教学环境,是以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为目的,以发展自身的心理素质为导向,就像寻找适合自己的咨询师一样,将课程建设成为教学、交流、监督的理论结合实践的多维立体型课程[5]。
(三)充分利用朋辈影响,建立新型“积极关注”的师生关系
有研究表明,心理咨询师与青年学生之间在交流方式、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生活态度、情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心里差距或者心理隔阂,对心理有困惑的学生而言,不论线上还是线下,明知对方是心理咨询师而主动寻求咨询获取帮助的积极性较低,心理抵触仍然很大。(郭君,孙丹娟,2017年)针对这一现象,利用MOOC平台的互动功能,设置讨论组,为有相同心理需求的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形成MOOC式的团体咨询小组,具有共同心理问题的学生更容易彼此产生信任和共情,更愿意主动的暴露自己的心理问题,主动寻求心理援助,使教学内容真正“适需”。
另外,MOOC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详细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风格、学习活动,能够通过分析,选拔出网络中获得信任与支持较多的学生作为某一问题的网络心理辅导员角色,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师辅导与学生朋辈辅导相结合的“积极关注”式的师生关系。
(四)大数据多维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性学习
学生注册并学习所需要的MOOC课程,教师团队碎片化并有效组织所需教授知识供学生自主预习并完成在线讨论与测验,引导学生进行研讨并及时反馈,最后基于MOOC平台进行教学评价,这种评价是基于学习过程、符合网络学习特征的多元评价方式(孙雨生等,2015年),学生个人采用网络积分制,结合教师评价和生生评价的双向评价体系,内容包括学生的网络平台学习情况、测验情况、平台讨论的参与度、作业提交完成情况,拓展资料的学习情况等。
利用MOOC平台的大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兴趣点等具体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可以针对性的适时开展专题讲座网络直播,或者个别辅导,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MOOC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上,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课程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在平台的反馈直接决定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也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团队会根据学生反馈对平台内容进行动态微调。同时,借助平台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性学习,用学生的眼睛寻找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完成心理剧或者心理体验,以音频和视频的形式上传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很受学生欢迎。
三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阐述了基于MOOC形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优势,为解决传统的教学弊端进行了创新性探索,效果良好,可以有效的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三级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与德育目标)和多种工作机制(如教育机制、辅导机制、互助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外援机制、保障机制等)在内的立体型教学网络。
参考文献
[1]田红艳,杨思亮.虚拟课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39(04):139-141.
[2]石静.“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3):153-154.
[3]郭君,孙丹娟.e+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O2O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19(06):124-131.
[4]孙雨生,程亚南,朱礼军.基于MOOC的高校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33(03):65-71.
[5] 杨红军,钟世煌.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08(05):121-1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