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多平台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与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2 16:30: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信息化及大数据环境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未来高校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混合式教学就是将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以此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高等数学知识非常抽象,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下面阐述了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了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最后,利用从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教师综合能力提升以及学生学情掌握五个方面探讨构建多个学习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多平台;教学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罗得文.基于多平台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22):63-65.

         混合式教学模式被誉为颠覆性的教育创新模式[1],是一种有效实现双主体的互动教学[2]模式。它是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并促进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将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板书式教学进行结合的一种全新教学形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激活学生多种思维方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3-4]

(一)学生数学基础差,水平参差不齐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普通高考中分数较低的高中毕业生和中职院校毕业生,这些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数学知识零散,逻辑思维较欠缺,数学理解能力不高。现在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进行单独招生,单招到校的学生普遍比高考招录的学生数学水平差,并且文理混合组班,同一班级的学生,即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既有普通高考的毕业生,也有中职院校的学生,数学水平和数学理解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学习的主动性差,重专业轻基础

         “学习的主动性”是指推动学生积极、自主、持久地发生学习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及其功能,它是学生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有目的地自觉自愿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隐态度和行为倾向。高职学生大多来自教育资源欠发达的乡镇和农村,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高,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大学前,小学目标是升初中,初中目标是升高中,高中目标是考入大学,当进入大学生,思想上有所松懈,目标感不清晰,学习缺乏动力支持,导致学习主动性弱。在高职院校绝大部分学生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认为技能才是以后工作所需要的,而数学等一些基础课程可有可无,学习的用处不大。

\

 
(三)教学方式的落后,资源不够丰富

          “满堂灌”仍然占据着高职数学教学方式的主导地位。教师采取满堂灌教学方式,不掌握学生具体情况,不顾及学生感受,无法让学生体验交互学习的乐趣;教学方式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不能引发学生思考。这种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能当被动的听众。教师不能实时的了解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为学生解惑,授课效果不佳。学生学习资源有限,主要为课堂讲授和教材,并且高职院校所用教材基本上是本科教材的压缩,忽略了高职教学的特点。大部分教材偏重知识,强调结构严谨,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等不够重视。

(四)考核模式较单一,评价不够全面

       目前,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基本上是把考勤、课堂表现以及作业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项目,由于学生上课的表现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学生会抄袭作业,这样的评分政策不是很客观,难以反应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期末考试模式仍以闭卷考试为主,且占比较大,这样的考试造成学习过程前松后紧,期末考试前只有靠死记硬背来应付,使得对数学的概念及本质不能清晰理解,更谈不上高等数学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也就体现不出高等数学的工具性作用。这样的考核模式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期末考试,体现不出学生学习过程的客观记录和评价。

(五)教师思想观念旧,信息化水平低

         部分偏远地区高职教师存在着教育思想观念陈旧,习惯固有的教学模式,对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不适应,反应不灵敏。目前,主要存在着信息化意识不强、信息化知识薄弱、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还不能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效整合,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差。

二 高职高等数学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工科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发展历史悠久,已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教学体系,具有显著特征,教学内容较为稳定。但由于该课程内容难点知识、抽象知识较多,学生学习较为吃力,因而大多数教师会将重点放在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上,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为此,通常会在教学中运用讲解式教学、介入式教学、探索式教学以及合作式教学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却产生许多问题,忽视了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差别。首先是两者之间的生源质量不同,教学内容的编排及困难程度无法按照人才培养需求及时调整。其次是当前的教学班级都是文理混合制,学生之间的数学差距较大,学习内容对于文科学生而言缺乏科学性,难度较大。再次是高职教师均毕业于本科院校,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还是以板书式、讲解式为主,虽然在其过程中,教师也会运用其他方法,但整体均较为陈旧。最后则是教学内容过多,课程时间不足,导致很多教师只能通过填鸭式教学,才能确保任务的完成,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被动,师生缺乏互动。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一是有利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契合高职高等数学的培养目标;二是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增加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弹性需求;三是促进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师资队伍建设[5]。

三 基于多平台高职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基于“线上+线下”四元混合教学模式的创新


         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抓手,开展了“线上+线下”的四元混合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充分考虑学生的数学基础,结合高职学生理论水平差、动手能力强的特点,选取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并对知识进行重新序化。课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包括针对理论性强,知识难度大的“纯线下”模式,即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理论性一般,计算运用复杂,知识难度一般则采取“线下+线上”进行,学生能够对较难的内容通过教师讲授进行充分理解,并于课后在线上完成内容的复习以及作业的解答;计算难度一般,知识难度低则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学生能够在教师上课前对学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和学习,因为内容难度一般,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大部分知识,在线下的讲解时,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轻松学习,并且与教师完成交流互动,课堂效果更好;内容较简单,如运算法则的应用等,则由学生独立完成的“纯线上”模式,该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和学生能够在四元混合教学模式下轻松自如地教与学,也有效解决了以前课前预习茫然,上课云里雾里听不懂,课后复习无从下手的境况。

(二)信息化与课堂深度融合的教学方式变革

         以资源为依托,以助教为辅助,开展了多种教学方式变革。通过网络教学云平台,建成教案、视频讲解、作业库、题库等各种教学资源,同时,利用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手机平台的课堂签到、抢答、问卷调查、小组讨论、话题发布等功能,协助完成各种教学方式的组织与实施。为了使高等数学的教学衔接更加紧密,我们从上一年级中选拔了优秀的同学作为助教,辅助教师开展教学。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在助教的辅助下,我们进行了多种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包括助教辅助式、小组讨论式、讲授法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讲授法与个体学习相结合等,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弊端,在教学中形成师生互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良好氛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教学目的,而且通过线上与线下的交流,能够增强了学生之间、助教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深度沟通,从情感上,学生更加信任、信赖助教与老师,有了这样一座桥梁,学习将是轻松愉快的事情。

\

 
(三)突出过程学习的混合考核方式的改革

         以平台与课堂为主,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纲,开展考核方式的改革。为了能够体现过程教学的效果,课程可利用多个网络学习云平台中各项任务数据的记录与统计,包括视频观看,访问量,作业完成,测验完成,讨论等情况,将各项任务过程完成情况按照比例转化为学生在线上的平时成绩,该项成绩是对学生过程学习的记录。在课堂上,任课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出勤、课堂回答问题、练习、讨论等情况进行综合的评定,得到学生在线下的平时成绩。对于终结性考核,以前的期末考试方式一般为闭卷笔试,或者是开卷笔试,学生作弊抄袭时有发生,而且屡禁不止,针对这些问题,利用网络云平台的试题库,可采取了“机试+笔试”的期末考核方式改革,学生需要在平台上完成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的机试,机试中每位学生的试题是从随机组成的试题库中随机抽出的,考试邻座的两位同学的试题是不一样的,从而避免了学生进行抄袭,更能展示出学生平时学习的真实水平,在完成机试的同时,学生还需要在试卷上面完成计算题等题型的闭卷笔试,此类题型着重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突出演算和演绎的步骤。综合以上的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学生务必需要进行认真学习,才能够达到合格的基本要求。

(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双引擎推进下的教师综合能力提升

         以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不断推动教学改革,提升师资综合能力水平。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灵魂,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是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更是理性思维培养与提升的关键。通过多个平台的课程建设,整个教师团队能够广泛地参与其中,通过对课程建设目标与定位的讨论,课程标准的制定与修改,课程内容的序化及调整,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各个教师在信息化条件下对高等数学课程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能够推动教学改革不断前行。针对当前学生的数学基础及数学能力,积极思考与探索,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升高职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有较大的提升,改革与建设的思路更加开阔,也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五)以大数据为引领,以学习行为为基石,全面掌握学情动态

         21世纪是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在教育领域,大数据在量化教学管理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利用多个网络教育云平台进行线上的学习,内容包括视频任务的观看、学习进度、学习的行为方式、平台访问的次数与频率、作业及测验等方面,各种行为数据被客观、有效的记录,而这些大数据就真实反映了学生真实的学习行为,通过大数据的掌握,教师就基本能够动态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之后的教与学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 结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中,教师或者学生不仅可以利用多个教学平台进行沟通与交流,增强教学主体之间的融洽关系,还可以对多平台中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组合开展基于“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将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高效地串联起来,避免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割裂。高职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挖掘混合模式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优势,还要不断的提升自我的能力与素质,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打基础。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中可以不断摸索逐步完善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中可以不断摸索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迈克尔·霍恩(Michael B.Horn),希瑟·斯泰克(Heather Staker).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式创新推动教育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牛汉钟.关于“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2):38-39.
[3]闵安共.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7):152-152+153.
[4]占德胜.对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2):112-113.
[5]郭建敏,康淑瑰,郭彩霞,田海燕,孙利平.基于混合式课堂教学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4):69-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91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