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时代高职高等数学有效教学探索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5 13:10: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背景下,学生在教育背景,学习需求,智能等方面存在差异,高职高等数学传统教学已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学情和特点,面临教学效率“低”的困境。新时代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只有按照相关教学规律,原则,以学生为本,从学情出发,用整合的方法,探索创新教学,才能突破困境,进行高职高等数学有效教学探索实践,充分整合各类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效果。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探索

本文引用格式:尚秀丽.新时代高职高等数学有效教学探索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06):47-49.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应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符合新时代高职学生学情和特点、顺应信息时代要求。高职教育特色是以能力为本位,既注重职业素养培养又注重职业技能培养的教育。在高职多样化生源背景下,不同生源在教育背景,智能,数学基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很多高职学生是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失败者”,部分学生知、情、行不统一。高职高等数学教学要顺应新时代对高职生的要求,适应信息化时代教育趋势,以创新的视野,从影响有效教学的学生、教师、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四要素出发,探索高职高等数学有效教学,改变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低效”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有效教学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学理论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明确地说:”需要因材施教。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1]。陶行知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草树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的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就是‘因材施教’。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教学做合一强调在“做”上下功夫,关注学法,需处理好知和行的关系[2]。
美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有8种类型,每个人在智能上各有所长,认识学生差异,善待差异,以学生为本,建立多元教学目标,发掘学生潜能,使每个学生成为优秀的自己。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对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可以提供强有力支持。

二 高职高等数学有效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

(一)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定位不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不符


          高职教育中对高等数学课程定位不明确,专业需求与数学素养结合不紧密,在课程设计中存在基础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的现象。一些教师和学生认为高等数学课程可开可不开,数学可学可不学,学了也没多大用处,学校、课程设置中没有认识到这门课程对专业支撑的重要性。部分设置了高等数学课程的专业也没有从专业需求方向认真研究过数学知识的基础助力作用,教学目标比较模糊,教学内容没有考虑学生实际,与信息技术没有有效整合,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效率低下。

\

 
(二)教师层面的问题与不足

        高职高等数学教师教学理念较传统,教师自我效能感较低,教学效率意识不强,教学手段单一,对抽象的概念,数学思想方法等不易理解的内容采用采用“黑板+粉笔”,或教材内容简单搬迁到幻灯片教学方式,教师信息化有效教学意识不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三)学生层面的问题与不足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缺乏动力,消极的学习态度、薄弱的数学基础、不当的学习方法制约着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素材资源开发问题

          高职高等数学教材具有普适性,但缺乏指向性和针对性。要增强高等数学教学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不同高职院校按照不同专业,不同生源需求开发补充教学资源,贴近生活、贴近专业的案例库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等教学素材,高职院校在教学素材资源的开发上不够深入,流于形式,不实用。

(五)信息技术教学环境问题和不足

          高职院校一般对高等数学应用信息技术教学需求的数学实验室以及软、硬件购置的支持不够,教学条件达不到充分使用信息技术授课的要求,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较少,开发制作信息技术资源的能力不足,还不能创新地在教学中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三 高职高等数学有效教学探索原则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师生间平等对话,进行情感交流,教师以饱满的教学情绪,教学激情感染学生,打开学生感知的“阀门”,课堂上师生在愉快的情感交流中,学生更能发挥能动性学习,教学效率会更高[3]。

(二)坚持依据相关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原则

          关注高职学生学情和特点,我们要“因材施教”,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高职教育特色体现在把高等数学理论和生活实际,专业问题联系起来,做到“教学做合一”,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关注学生差异,善待学生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优秀的自己,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恰当使用信息技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自身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对数学知识主动建构,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三)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

         正视高职多样化生源的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分层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相应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自身原有基础上有提高就是有效的教学。

(四)坚持整合的原则

         无论是从教的角度还是从学的角度,要改变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都必须创新,整合是解决职业教育赖以发展的问题和矛盾的必然形式与创新[4],用整合的方法,创新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以改变目前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低效”的困境。

四 提高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构建高职高等数学新的教学模式

(一)根据学情分层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分层教学内容


          为进行有效教学,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在接到教学任务后,积极调研各个班级学生学情,制定分层课程目标,具体设计教学内容时,整合教学文件资源和教学素材资源,确定每节课的分层教学内容,合理组织课程内容。课程教案内容编写与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职业理想、与学生的专业紧密相联,以此增强、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的课程内容难度是维持学习动力,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重要因素。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控制课程知识性教学内容难度,降低技术性难度。教学过程中层层递进,按照从低层教学目标到高层教学目标逐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以便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

 
(二)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学法建议

        教学是双边活动,既包括教,也包括学,它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和学的方法。我们抽样调查所在高职学生统计结果显示,54.95%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高等数学的学习方法需要改进,高职高等数学内容对高职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又是学生不擅长的理论学习,教师结合学生特点,给予学生针对具体学习内容的学法指导建议,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高职高等数学有效教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选取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特点以及教学目标、任务,教学时空条件,教学规律、原则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一堂课,教师一定要告知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意义,引起学生的重视。我们发现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问题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分层合作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微课教学法、直观演示教学法、数学应用软件实验教学法、任务驱动下的阅读教材教学法、查阅信息资料自主学习教学法等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法。

(四)整合信息技术与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创新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给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为数学教学带来了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灵活的教学环境氛围,高职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要顺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和变化,整合信息技术和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创新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对“学”的“阻碍”,使教师的教学为学生的“学”更好的服务。

          进行信息技术与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整合,要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既想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又希望知识的供给形式个性化、多样化、信息化、层次化、复合化的要求,按照有效教学的原则,因材施教,从不同生源的实际出发,通过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力,主动进行知识建构,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数学素养。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整合,学生学习效果有较大提高,就说明整合是有效的,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高职院校可通过对教师培训,举办信息技术教学竞赛,给学生开设计算机等级考试课以及举办信息技术技能竞赛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教与学的能力。学校还需提供必要的条件,鼓励和倡导数学教师开发补充教学资源,案例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等教学素材。教师在实际教学时,不断探索整合信息技术和高职高等数学传统教学,创设多元化教学方法、方式,创新教学。

          信息技术有其优势,使用恰当可以创新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无法完全替代传统教学,高职学生的学情决定了他们学习高等数学课程时,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的示范,启发、诱导,矫正学习习惯,辅导学生学习,指导学生选择利用网络资源、教学资源,同时传统教学提供给学生思考的时空都是信息技术无法做到的。可见,信息技术在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是辅助工具,合理、适度使用可以帮助教师提供可视化、形象化、个性化、移动化的教学,不当或过度使用达不到教学目标。目前出现的“慕课”,“翻转课堂”,“云课堂”,“雨课堂”等有其优势,但这些教学模式还不能和高职高等数学学情、教情、教学资源、高职普遍的教学环境相适应。高职教师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还要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充分考虑高职生源的学情,不顾此失彼,才能创新出实用的,能优化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方式,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五)构建注重学习过程的多元化课程综合评价考核模式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评价目的主要是评价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为适应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课程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各有收获,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和综合素质,可以采用注重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考核模式。这里的注重学习过程是指加大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考查,鼓励学生注重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积累,保持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创新性的学习。在学期总评成绩计算中,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可以设置为40%,包括学习笔记,平时作业,考勤,上课回答问题,上课互动加分项,分层合作学习加分项,创新学习表现加分项,课堂练习,章节小结,微课学习心得,查阅资料完成数学与生活实际与专业联系的小论文,网络学习小结等。阶段性成绩占总评成绩30%,为加强学生对最基本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把学生分为3-6人一组,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利用相关高等数学知识,通过查阅资料或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数学实验等方式对问题进行合理解答,学生在一定期限内合作完成论文并交由老师审核评阅成绩[5]。期末成绩以试卷形式考核占总评成绩30%,通过试卷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计算方法和数学思想以及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要详细做好各项考核的记录,根据记录最终计算出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每学期学生期末成绩总评后,教师需进行成绩分析,结合学校反馈的学生评教情况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便改进教学。

参考文献

[1] 赵长浩.浅谈政治教学中的分层教学[J].长三角(教育).2012(11):26-27.
[2]侯怀银,李艳莉.“教学做合一”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8):16-23
[3] 朱崇实.坚持以学生本和个性化的培养原则[J].求是,2006(24):38,43.
[4]张健.整合:职业教育研究的理论焦点和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9):5-8.
[5]吕志宇.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20):142-1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75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