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从医学视角看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1 11:00: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从医学角度出发分析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厚德方可载纳智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专业教育同向同行。以及作为医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自身修养,如何把握渗透思政教育。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思政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尚晓玲.从医学视角看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思政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9,6(21):222-223.

      《论语·述而》云[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指出才智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是融为一体的,也就是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紧密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群体或组织对身处其中的成员做出的思想以及行为方面的规范,对其思想和行为活动加以影响,从而符合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作为医学生而言,尤其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中医基础理论是进入中医领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对一名中医学生学业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医基础理论不仅可带给未来的医生坚实的理论框架,更将为医生构建精良的医疗处理流程和辨证控制逻辑。医生乃介于人与神之间的角色,其才近仙,而其德近佛。必有仁德之心,精湛之术,方为良医。对于医学生而言,其成才之路注定蜿蜒漫长。明朝裴一中《言医·序》[2]中说:“学不贯今古,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医生要有仁慈之心,像佛一样慈爱为怀,普济众生,医德要高。医生要有精湛医术,像仙人一样可以起死回生,技艺超群,医术要高。因此,学医第一步是:明德,厚德,厚德方可载纳智慧。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与中医专业教育同向同行的。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达到全程、全方位育人。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4]。因此教师作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要先受教育,加强学习。要明确职责,认识自我。作为教师,从执业起,就要树立奉献精神,甘于奉献,不求回报。教师的很多工作都是隐性的,默默的,不为人知的,比如自我提高的学习,为学生专业成长而进行的工作储备等。许多付出都不是以金钱为目的,比如对学生的课后辅导,成长的思想引导,临床带教等。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学生学习进步、思想提升,当我们的努力获得学校、家长的认可,此时的我们将是无比自豪与欣慰的,我们会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身为教师,我们要正视自身的价值,担负起教育的重任,为学生做实事,不说假、大、空的废话,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让学生体会到成长中的扶持和激励,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化为阳光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要承担责任,甘为孺子牛。教师每年都在重复着教书授课,看似简单的工作程序不断循环,可平凡中却蕴含着伟大。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一桶水。”医学的发展随着科技进步,知识体系不断更新,虽然中医在几千年前就比较成体系,但人群随着社会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永不停歇地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完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相对进步的思想理念和知识技能。如果没有担当,没有责任感,就会感到心理不平衡,就会懈怠,想安逸休息,专业水平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落后,对学生而言学到的知识就相对落后。一名教师只有真诚地热爱自己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刻苦钻研,才能站在至高点来培养学生。教师承担着社会进步的重任,却甘于做幕后的英雄,这正是所有教师的伟大之处。无论身处何种行业、从事何种职业的人群,几乎都接受过教师的启蒙、教育和指导,我们看到的成功人士也是经过教师的悉心培育而成长成才的,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积淀着教师的平凡劳动,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教师是重要的向导。要善于学习,力求在专业领域有所发展。学习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推动力,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积累、总结、思考、发现、创新。教师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要做好中医教学,首先要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及所教学科内容,其次还要有其他相关知识的积累,并具备强大的思考能力。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进一步塑造的未来的医生,所以要不断激发学生对中医的探究兴趣和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医学知识需求,要将生活实际与中医结合起来,让学生看到中医的博大精深,临床疗效的持久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中医在学生心目中的认知地位。所以,加强学习,以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适应未来医生的学习需求对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基础理论的课程背后是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有多种哲学先贤的理念贯穿其中。其整体而动态、兼容而存异、从化且中和等思想渗透于藏象、经络、气血津液之中,故而修德即可全才。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六艺的范围之中。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教育的第一要务就是德行修养,将仁、德作为纲领,将六艺作为基本,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名医生具有中医专业的素养和技能固然重要,但还应该具备深厚的品行修养,要有大爱精神,海纳百川的胸襟,因为道德修养对人的思维广博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可以广纳兼容,不执成见,求同存疑,思维即可趋向全息立体状态,从宏观动态视角形成辨证控制逻辑。以德增才,促进学生德才同进同行,可为学生中医专业的终生成长打造坚实的基石。

         时代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教授专业课过程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从希波克拉底誓言到孙思邈的大医精诚[5],在讲授中医学案例时渗透中医世界的医德至善,在列举临床经验时贯穿哲学的辩证观点、矛盾层次分析,通过人体矛盾领悟世界之变,结合时事政治分析中医病机、学习中医治则,以“大国”学“小我”,以“小我”参“大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思想需求和理想期待,引领中医学生坚守专业信仰,夯实专业技能,严守职业道德,强化专业服务,让中医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

\

 
参考文献

[1]唐品.《论语全集》[M].天地出版社,2017.
[2]明·裴一中.《裴子言医》[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影印本.
[3]姚岱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聚焦主体的变化解析——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8)2):10-15.
[4]郝文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国共产党关于教师和教师教育思想的百年发展和实践[J].《当代教师教育》,2018,11(1):9-17.
[5]汪幼琴.西方医患伦理思想的演变[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3):112-1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76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