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在分析地方工科院校找准办学定位的基础上,探讨了新时代新形势下加强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现实意义,并在学生思想意识转变、学校加强学生工程实践的教育体系和教师工程实践教学能力提高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工程实践
本文引用格式:牛建会,等.新形势下提高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认识和探讨[J].教育化,2019,6(18):133-134,137.
Understanding and Discussion on Improv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NIU Jian-hui1,2,XU Shu-xue2,TIAN Hai-chuan1,LIU Chun-lei1
(1.College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Zhangjiakou,China;2.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based on capturing the school location,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students’ability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in the new era of the new situation was discussed,an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the ideological transformation,school engineering practice education system and strengthen teachers’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ngineering students;Engineering practice
在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企业、行业和社会三位一体对朝向工程应用型人才发展的要求变的越来越高,要求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正是社会对高校工科学生能力的根本要求。地方工科高校欲要谋求不断发展,而提升其学生主体工程实践能力是的必然选择[1]。普通地方高等学校根据各自的办学定位,承担着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工作。针对地方工科院校,培养适合新时代新形势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是当前迫在眉睫之事,而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是关键[2]。
一 地方高校找准办学定位,服务区域发展要“接地气”
“地方性”是地方高校与生俱来的基因,“接地气”才是大学的生存发展之道。立足区域状况、找准办学定位、坚持个性办学,更是当今国际上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发展趋势[3]。每一所高校都要有自己的办学定位,立足定位好办学、办好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是河北省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也是河北省唯一的专门培养建筑工程高级技术人才的普通高等地方工科院校,办学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建校近七十年来始终坚持“面向社会,立足河北,依托建筑行业,服务区域经济”的办学定位,“植根建筑,服务建设”是学校的办学信念和文化源头。为国家特别是河北建筑行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在建筑类人才培养和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河北建工学院在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尽管起步较晚,但学校各方努力筹措、积极实施推进、成效十分显著。学校参考多所兄弟院校开展的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的典型做法,短时快速地将创新创业和加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锻炼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学校整体教育工作中,构建了多角度立体化教育模式。经过几年的努力,受教学生主体工程实践锻炼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评价逐年提高。
二 新时代新形势下加强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征程,要有新作为、新气象。全面创新是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不是把培养创新人才摆在重要位置,是当今衡量教师和学校是否优秀的重要维度之一。要充分认识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动性,用创新拥抱新时代,以创新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在加快培养创新人才中,完成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实现教育事业的时代价值。
对于地方工科类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把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作为教育工作的首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具有创新型思维,而创新型思维的形成有赖于在工程实践的锻炼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因此,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工科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增强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是培养现代工程师的必要条件。当前,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培养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内在要求包括:培养学生善于工程思维,善于立足于工程角度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将理论和工程实际相联系并指导实际工程,加深工程理论认识[4]。
三 提高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若干建议
(一)加强学生主体工程实践锻炼的意识
十多年来,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工科院校的学生仍习惯以接受书本知识为主的灌输式课堂教学,仅在乎或者能通过期末考试就万事大吉。另外由于近十多年来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其实验、实践资源增加程度却远远没有赶上学生人数的增加程度,使得实践教学活动如同摆样子走过场,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学中,一些学生尽管出现在实践现场,但仅为了应付考勤,并未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中去,把实践环节当作可有可无的事情。
加强学生投身工程实践锻炼的意识可以从学校实践考核体系上着手,比如学生工程实践结束后,除了要求学生书写工程实践报告和实习日志外,再增加实践答辩环节,答辩不通过者不给予工程实践学分。另外还可以增加回访单位环节,考核学生工程实践锻炼通过与学生参与工程实践锻炼单位联系沟通,掌握学生工程实践锻炼情况的一手资料,严格把关学生工程实践质量。学生工程实践由上一届学生传递到下一届学生,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逐渐增强。
(二)改革学校工程实践教育体系
许多高校的工程实践的教学设施可能很多是在建校初期采购组装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设备核心部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要,有的设备甚至已处于被淘汰的状况。有的高校单纯学生人数扩招而工程实践场地和设施还依然如故,这必然会导致学校工程实践教学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更别谈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了[5]。
有些学校与相关企业签订了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协议,但是很多企业一是考虑到学生实践时间较短,不会真正为其做出成果。另外企业从工程安全和学生自身安全角度出发也不愿放手让没有工程经验的学生去承担实质性的工作,因此很多情况下工程实践实际上仅流于形式,并没有开展有效的工程实践活动,没有达到培养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学校推陈出新,更新实验、实践设施,增加实践环节投入。为适应科学和技术发展,一些老旧陈腐设备该淘汰的淘汰掉,设备部件该更新的更新,引进面向工程应用的实验实践设备,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切实感受体验到当前科技应用,增强与企业的对接能力,在新的教学环境下也会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和积极性。
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企业和高校联合培养机制。企业转换单一高校培养人才、企业用人的思维,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创新为目标,学校和企业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在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方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充分结合学校、学院和专业特色,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措施,改善教学环境,根据行业和企业实际需求针对性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我校与省市设计院、建筑公司等相关企业建立了大量的校外实践基地,将学生推入到企业实际生产中去锻炼,在生产现场学习,培养更多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三)重视加强教师工程实践教学能力
工科专业教师虽然迫切需要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但由于课程教学任务较重,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基本没有完整时间再投身到工程实践能力的自我提高中。另外由于教师与企业联系甚少,个人也很难直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更不用说深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6]。
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教师工程实践锻炼的相关规定和办法,明确要求专业青年教师参加工作后要完成为期至少六个月的深入基层的工程实践锻炼。实践锻炼结束后,要求教师根据参与实践的工程情况提交实践报告。报告考核将重点考察教师在培训期间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技术工艺流程,发现问题,进而提出研究方案,改进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将专业背景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服务企业、服务地方政府并形成良好社会效益的实践工作,最后由学校组织成立鉴定委员会进行工程实践结果鉴定。为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师参加工程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学校规定教师实践锻炼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正常晋升职务职称,六个月的工程实践期间全部减免教学工作量,实践结束考核合格的优先评优等优惠政策,鼓励教师主动到企业参加工程建设。这些制度实施以来,青年教师都积极参加各种工程实践,已先后有30多名专业教师参加了六个月的工程实践锻炼[7]。
四 结语
工科院校努力培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使其成为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的根本目标。工科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较强的工程能力,能否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地位,甚至影响学校的前途和命运。新时代新形势下,地方工科院校切实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才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袁剑波,郑健龙.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3):35-37.
[2]李焱斌,黄玮,赵恒华等.地方高校提升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9):166-169.
[3]谭平.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5):93-96.
[4]袁慧,于兆勤,秦哲.新形势下培养提高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认识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2):61-63.
[5]王安怡,沈璐,陈昌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探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4,(16):67-73.
[6]吕小艳,文衍宣.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13-16.
[7]李映霞,郭秀云,李国明.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以河北建筑工程学校为例[J].才智,2014,(15):33-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