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转化医学思想在医学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取得了众多创新性突破,随着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在新的医学环境和教育背景下,通过分析转化医学的特点及其与外科学研究生教学的关系,为外科学研究生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在转化医学模式下,迫切需要建立外科学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理念,结合临床诊疗现状,将医学科学研究与临床面临的问题交叉融合,构建外科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树立外科学研究生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并提升其科学研究能力,从而为我国培养新一代卫生人才。
关键词:转化医学;外科学;研究生;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徐艺等.浅谈转化医学模式下外科学研究生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9,6(14):139-141
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医学对包括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在内的探索相继进入瓶颈阶段。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巨大的鸿沟。基础研究者往往只关注创新性发现,而未将其成果应用于临床诊断与治疗之中。多年来,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渗透以及临床对基础研究的反馈困难始终是阻碍医学进步的壁垒[1]。近年来应运而生的转化医学理念是一种致力于借助基础医学研究手段以解决临床疾病为目的的新思维方式,使基础科研成果真正意义上为临床实际应用服务[2]。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在新的医学环境和教育背景下,外科学研究生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传统填鸭式教育向启迪式教育模式转变的过程中转化医学愈发扮演着关键角色。“以患者为中心”是转化医学模式下外科学研究生培养的准绳,同时,强调临床医学与基础研究的密切结合、双相转化。近年来,转化医学教育模式正融入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外科学研究生的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进行培养模式的有效过渡,外科学研究生在转化医学培养模式下扮演何种角色等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 以临床应用为准绳促进外科学研究生牢固树立转化医学理念
为了让外科学临床研究生能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借助转化医学,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势在必行。首先,本科时期的医学生培养多以理论教学为主,临床实践为辅,大多医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临床思维;而研究生就读期间,指导教师逐步引导外科学研究生深入临床科室床旁观摩与实习,与经验丰富的上级医生共同从事外科诊疗工作的基础相关研究,从学习中归纳新知识、探索新线索、提出新问题,循序渐进地对外科学基础问题着手研究,将患者疾病的发生、转归等病理转化过程通过思考提炼出深层次的科学问题,从而为解决临床实际应用为目标有目的的进行科学研究。其次,在注重理论知识储备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外科学研究生积极思考,以转化医学模式为准绳,循序渐进地进行科研探索。使外科学研究生在兼顾临床工作的同时能够从事医学科学研究。指导教师应从教学形式和内容等方面不断加强外科学研究生对转化医学的认识,以期拓宽科研思维,提高科研水平。外科学研究生作为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工作者必须思考自己的科技工作如何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借助转化医学思维,发现科学研究与临床工作的交叉点,贴近临床和疾病开展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作为取得正确价值取向的人生价值观。
二应用转化医学理念转变外科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使既往的三级学科划分难以满足现代医疗的需要,因此,亚专业的应运而生是医学发展的必然。由此也为研究生的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亚专业要求外科学研究生加深某一具体领域的纵向深化学习,而由此带来的与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之间形成了深刻的矛盾[3]。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利用转化医学模式逐渐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目前已成为新的课题[4]。首先,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外科学研究生应设计不同的针对性培养方案,使其能够从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顺利过渡到亚专业知识的掌握。研究生培养阶段是学生形成临床思维的黄金时期,此时培养转化医学理念将有利于外科学研究生对疾病诊治的理解。其次,指导教师要时刻树立“以教学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的正确的现代教学理念[5]。导师和上级医生均应有意识地建立学科与亚专业间沟通的桥梁以培养研究生的转化医学思维意识,深入推广启发式的授课模式能够有效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临床思维。
三加强外科学研究生医学实践活动和对外交流合作
加强外科学研究生的科研交流合作,广泛开展医学实践活动对转化医学模式下外科学研究生的培养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教学型医院应重视、积极组织各类教学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更多地来到基层医院实习,以使外科学研究生处于临床诊疗第一线的工作环境中。重视、鼓励各种教学培训和学习,鼓励多学科知识、转化理论的学习,开展多学科专题讲座。其次,参加医院内外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外出进修学习,使外科学研究生不断加深对本门学科理解的同时,更要始终横向探究医学知识的共通点与相关性,有利于使学生将知识点横向贯穿、举一反三。第三,各地市教育局、高校应积极举办博士论坛、专家讲座、转化医学研讨会等各种形式的面向外科学研究生的转化医学思维教育培训班,使外科学研究生时刻树立正确的科研意识,引导外科学研究生在医学临床与基础的结合处寻找科研创新点,以期拓展研究生在科研中的“研以致用”思维。最后,学校、科室应大力推荐优秀外科学研究生到实验室与科研人员合作,双方优势互补,一方面,使临床中面临的问题以基础研究途径予以有效解决,另一方面,使基础研究成果经得起在临床实践中的检验[6]。若情况允许,应鼓励临床与基础研究生导师共同为外科学研究生指导课题设计与实践,经过科学研究,再将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外科临床实践,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如在手术中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可用于分子生物学实验以探索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或患者血清用于研发肿瘤早期诊断、术后复发的标志物等。
四 强化科研与临床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转化医学的最终研究目标就是基础研究服务临床,研究成果回归临床,外科学研究生学术思维不应局限于临床医学范畴内,更不应脱离临床而仅关注基础研究,学科交叉的现象在医学领域无处不在,转化医学实际上是交叉学科的新兴产物,中国经典的教育考核模式是考试,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和相关科研理论外,应把基础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积极纳入考核标准中,即在考核方式上注重理论考试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策略,做到“两条腿走路”,外科学研究生必然能够在转化医学思想指导的考核模式中受益。
五 加强临床实践与相关交叉学科的结合
转化医学的兴起要求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互统一,以科研指导临床,以临床反馈科研。现代医学理念,往往需要从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需、医学遗传学等多角度来思考和防治疾病,进而实现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基础研究在其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在个体化治疗过程中,让外科学研究生们在科研中以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病理学等实验手段为抓手,为临床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的形成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如本课题组以PANDAR、UCA1、SPRY4-IT1、has_circ_0001649等非编码RNA为潜在的胆管癌治疗靶点,积极探索临床医学与基础研究的相通性,以期为胆管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推动胆管癌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的形成[7-12]。转化医学的最终研究目标就是基础研究服务临床,研究成果回归临床,外科学研究生学术思维不应局限于临床医学范畴内,更不应脱离临床而仅关注基础研究,学科交叉的现象在医学领域无处不在,转化医学实际上也是交叉学科的新兴产物。
六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转化医学思想虽然在医学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取得了众多创新性突破,但目前我国在外科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下临床工作与基础研究的结合仍存在很大不足。在转化医学模式下,教育学者应积极探索转化医学的特点及其与外科学研究生教学的关系,揭示外科学研究生培养新思路。
进一步强化转化医学理念并以此模式培养外科学研究生;加强外科学研究生医学实践活动和对外交流合作;强化外科学研究生科研与临床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等思想与实践值得在教学医院大力推广与普及。在新的转化医学理念中,外科学研究生应该以临床迫切需求为导向进行科学研究,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建立转化医学理念以培养外科学研究生的科研及临床工作能力。最终培养出能够从临床医疗工作中凝练出基础科学问题,又能把基础科学研究投射到临床医疗应用的新一代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高胜利,高淑红,燕子,转化医学的哲学认识[J].医学与哲学,2013,(34).
[2]Geraghty J.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J].Lancet,1996,(348).
[3]王翔,姜曙,游潮,医学学科亚专业化下的研究生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
[4]陈道祯.现代医院检验科的质量管理与发展规[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2).
[5]罗三桂.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6):11-13.
[6]刘冉冉,雷聪,王金芳,等.以转化医学为理念的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构建[J].中国医药科学,2013,(3).
[7]Xu Y,Jiang X,Cui Y.Upregulated long noncoding RNAPANDAR predicts an unfavorable prognosis and promotes tumorigenesis in cholangiocarcinoma[J].Onco Targets Ther,2017,(10).
[8]Xu Y,Yao Y,Leng K,et al.Long non-coding RNA UCA1 indicates an unfavorable prognosis and promotes tumorigenesis via regulating AKT/GSK-3βsignaling pathway in cholangiocarcinoma[J].Oncotarget,2017,(8).
[9]Xu Y,Yao Y,Jiang X,et al.SP1-induced upregulation of lncRNA SPRY4-IT1 exerts oncogenic properties by scaffolding EZH2/LSD1/DNMT1 and sponging miR-101-3p in cholangiocarcinoma[J].J Exp Clin Cancer Res,2018,(37).
[10]Xu Y,Yao Y,Zhong X,et al.Downregulated circular RNA hsa_circ_0001649 regulates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in cholangiocarcinoma cell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18,(496).
[11]Xu Y,Yao Y,Qin W,et al.Long non-coding RNA CCAT2 promotes cholangiocarcinoma cells 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induction of 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J].Biomed Pharmacother,2018,(99).
[12]Xu Y,Wang Z,Jiang X,et al.Overexpression of long noncoding RNA H19 indicates a poor prognosis for cholangiocarcinoma and promotes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affecting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J].Biomed Pharmacother,2017,(92).
[13]李肖苒,方兴.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方式完善与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9):5-6.
[14]吴德坤,黄瑞诚,宁桂兰.以自主学习为导向构建外科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J].教育现代化,2017,4(50):83-8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