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传统课堂已不能适应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学的智慧课堂模式将有利于重塑课堂生态。文章主要从教学手段、教学目标、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阐述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学中智慧课堂的具体思路, 包括以“双创”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采用“金字塔”互动式教学, 配置教学环境的网络学习空间, 建立教学评价指标映射模型。
关键词:
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学; 智慧课堂;
基金: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本科生即时课堂参与的创新模式构建” (编号JGA20160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度校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研究生思政教学中‘智慧课堂’模式构建―以桂林高校为例” (编号2018YJCX121)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网络化信息技术基础上, 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化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 给研究生教学带来深刻的变革。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为研究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等文件指出, 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方案试点和实施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 在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大力推进下, 全国高校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建设, 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正不断提高。近年来相关部门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学目标与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不够契合。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有别于本科生, 其培养目标侧重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要重点把握研究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依旧存在教学目标与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两张皮”的现象, 研究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与研究生的思想联系不够紧密, 难以摆脱本科生的大众化教学模式。
二是教学方式与研究生培养特点不相匹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主要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研究或以参与课题组形式进行的讨论学习, 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课教学应以自主式学习为主要方式。但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课堂依旧采取“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上忽视课程的层次性, 未区分出研究生与本科生在培养方式和层次要求上的不同, 未重点突出针对研究生的教学要求。
三是课堂信息化教学动力不足。尽管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课堂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设施配置, 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主要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 是教师“教”的演示工具, 其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1]教师对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动力不足, 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存在。
四是教学评价以显性评价为主。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授课质量以及研究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当前的课堂多以显性的量化评价为主, 对教师的授课评价往往采用教务系统进行评分, 评价方式过于片面。这种方式难以全面评价教学的细节, 非精准的评教分数无法为教师教学提供更高的参考价值。
二、智慧课堂运用于研究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其一, 构建智慧研究生思想政治课教学已成为新时代学习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强调, 要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 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 思想政治智慧课堂的建设顺应了国家主导的教育教学改革新趋势。目前, 有关智慧课堂应用于教学的实例正在不断丰富, 为智慧课堂应用于研究生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其二, 各大高校具备构建智慧课堂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各大高校电脑、网络、教学软件等信息化设备逐渐完善。大数据等技术使得教学信息全面记录、筛选、有效信息的挖掘成为可能, 为研究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智慧课堂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条件。高校中不乏兼具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的人才, 为智慧课堂奠定了人才基础。
其三, 教师以及研究生对智慧教与学的需求。研究生课程的任课教师大多承担科研以及教学双重任务, 智慧课堂中的信息化教学系统能够将繁杂任务代理化。相较于本科生, 研究生通常具有较高的独立思考能力, 厌倦被点名、被灌输、被思想, 需要更具有启智性、自发性、参与性和丰富性的思想政治课堂。因而, 将智慧课堂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顺应研究生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诉求, 具有高度的可行性。
三、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学智慧课堂的具体思路
(一) 教学目标:培养“双创”型人才
研究生思想政治智慧课堂应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双创”) 的21世纪新型人才为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 教学应抓住“一深化两强化”的关键问题, 即深化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 强化其科研能力以及学术道德教育。智慧课堂构建要注意摒弃落后的知识传授模式, 将研究生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与智慧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点燃研究生的内在智慧。
(二) 教学方式:采用“金字塔”互动式教学
智慧课堂采用“金字塔”互动式教学, 如图1所示。“金字塔”由点、线、面构成, 点代表师生个体, 线代表互动渠道, 包括教师间、研究生间、师生间及个体与网络学习空间四方面的互动。“金字塔”从下往上代表研究生及教师的知识贮备量从小到大, 在各层级之间存在无数的平面分别代表研究生以及教师群体, 教学活动中的个体以及所代表的平面可动态移动。
图1“金字塔”互动式教学模型图

“金字塔”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方面, “金字塔”互动式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研究生思想政治课堂中师生的角色定位。这种教学模式应坚持以研究生为中心, 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体积极性, 深度开发学生的智慧, 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资料搜集、教学议题设计、教学方式选择到教学全程参与。每一个环节都应强化研究生的主角定位, 使研究生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自发主动地探求和思考课程内容, 全程参与教学互动, 充分调动学习热情, 达到课程的预设目标。在这种互动中, 教师应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课堂设计和调控。
另一方面, 采用“金字塔”互动式教学模式, 应配置“智慧教室”开展“研讨式”教学。为了配合智慧课堂的上课模式, 桌椅的摆放将从传统“插秧式”转变成小组的“圆桌式”。[2]行动学习理论认为, 如果没有洞察性提问, 程序性的知识将会受到限制。例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课程中, 教师可以结合当代中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设置互动议题, “圆桌式”教室布置更有助于营造研究生展开深度互动交流的“论坛”氛围, 小组的专题研讨将充分激发每位学生的内在洞察力。
(三) 教学环境:网络学习空间的配置
在智慧课堂中要实现知识就像水电等基本生活资源一样方便获取, 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至关重要。网络学习空间的配置包括软平台以及硬平台的设计, 如图2所示。
图2 智慧课堂的网络学习空间设计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学智慧课堂的软平台设计中应包括四个部分, 即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库、互动学习渠道、学科工具软件以及编辑软件。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库应采取师生共建、共享的方式, 研究生可以随时随地上传分享或自行下载学习。资源库内容可包括“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等课程的微视频、课件、教学的延伸内容、查找相关教学资源的方法指导以及可参考链接等。如, 目前课堂派、雨课堂等手机APP已作为互动载体在研究生思想政治课堂上被广泛推广运用。互动学习渠道是实现互动学习的关键载体。思维导图等软件有助于在学习的过程中理清思路, 构建知识网络。可应用于碎片化网络学习的编辑软件, 为学习记录提供便利。
在硬平台的设计中, 学校应积极构建技术支撑系统以及信息技术保障平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学智慧课堂模式的顺利运行要求教学基础设施等一应俱全。如, 每位学生都配备一台电脑或手机, 教师的移动端可对学生端进行控制;教室WiFi全覆盖, 保证网络信号畅通;教师通过电子白板与研究生进行可视化互动;教育云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学习资料的保存服务, 安全稳定的大数据分析功能为教学评价奠定基础。学校还必须构建信息技术保障平台, 采用模块化设计, 避免技术产品之间的端口因相互捆绑而导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危险。
(四) 教学评价:显性隐性评价相结合
智慧课堂中的教学评价以显性隐性评价相结合为方式, 包括对浅层元素以及深层元素的挖掘, 以保证有效实现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尽可能反映研究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并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通过软硬件平台,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对师生教与学中结构性与非结构性数据进行全面动态搜集, 并利用“标签云”等工具对搜集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 筛选有用信息, 建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学过程诸要素为自变量, 教学效果为因变量的思想政治教学评价指标映射模型, 如图3所示。
通过对过程性数据的分析总结研究生特征, 在对研究生做出合理评价的同时, 可以预测研究生下一步所需要的教学内容和形式。[3]对教师的评价, 不仅仅基于研究生教务系统的评价, 还有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亲和力、教学效果等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指标映射模型构建出了既符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学特点, 又尊重教师地位以及研究生主体学习特征的评价体系, 使评价更加全面、准确、动态以及长效。
图3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学过程诸要素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映射模型

四、结论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学智慧课堂模式构建中, 智慧课堂三要素———教师、研究生、教学环境发生了转变, 教师实行智慧化教学, 研究生进行智慧化学习, 师生共同构建了智慧化教学环境。总体来说, 智慧课堂模式构建再造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学的课堂生态。构建智慧课堂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能够焕发思想政治教学的活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当然, 在智慧课堂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中, 笔者发现一些更为深入的问题。如, 为避免课堂教学中的技术崇拜、“为技术而技术”的认识偏颇, 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和应用中继续优化技术与课程内容全面融合的路径;对研究生的学习数据需要更为即时有效地截取搜集与分析、智慧硬件载体需要持续的技术维护;教师智慧课堂的外部教学生态 (包括教学计划、班级人数、教师绩效考核指标、教务管理系统等) 需要及时对应变革。这些问题亟待学校领导层的重视, 以及教务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的系统协作, 这将是后续研究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余胜泉, 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23.
[2]黄荣怀.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 2012 (02) :23.
[3]张羽.基于MOOCs大数据的学习分析和教育测量介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3 (04) :23.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学中智慧课堂模式构建》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910/20180910013648981.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