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把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开放的耗散结构系统,利用教育生态学理论加以分析,并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支持
本文引用格式:程君青.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6):21-23.
Research on Support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Ecology
CHENG Jun-qing
(Ha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angzhou)
Abstract:Tak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nd open dissipative structure system,this paper analyzes it with the theory of educational ecology,and takes Ha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o construct the support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Educational ecology;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Support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各高校不遗余力地进行创新创业理论探讨与实践,各自彰显成效与特色。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科应用性较强,学生创业具有较为明显的职业技能优势,2015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作网络对全国37家知名本科院校和15家高职高专院校进行《在校大学生创业态度和创业意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对创业活动的期望更高,未来进行创业活动的意向也更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期望程度也越高。[1]高职学生创业具有较为明显的职业技能优势,如何构建一个适合高职学生自身特点的创业教育支持体系,支持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职院校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研究将利用教学生态学的思想研究创新创业教育,把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开放的系统予以分析,并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创业产生的正面效果还是不容乐观
目前从国家到地方、从学校到家庭都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效果还是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尚未真正提升创业率,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但大部分学生创业意愿仍然比较弱,实施创业行为的学生比较少,创业率没有明显提高。二是创业成功率不高。在校期间有部分学生开始创业,但真正能够成功的少之又少。三是创新创业教育各自为证,创新创业教育支持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没能有效的促进创新创业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已成为学校顺利开展创业教育的关键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面临着诸多不可预知的困难,一是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种类繁多,但高职学生对政策的理解、运用却不够充分;二是资金问题永远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屏障,支持渠道单一,力度缺乏,缺乏资金筹集平台。三是缺乏智力支持,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紧缺,大部分由辅导员担任,无法对学生创业进行有效指导。由此,高职学生创业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完善、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三)高职院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支持体系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创业教育相对比较之后,在创新创业教育推进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健全,特别是创新创业教育如何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如何创建,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环境如何优化等等,一套适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相对成熟且运行良好、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体系尚未形成。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生态学分析
教育生态学研究始于上世纪30年代,到了70年代出现了兴盛期,有关教育与生态的相关著作大量出现,期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于1976年出版的著作《公共教育》,首次提出教育生态学的概念。所谓教育生态学就是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在教育中的运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与周围环境以及其内部之间开展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看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并其存在与客观的环境中,并且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力和信息的交换。[2]首先包含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人主要为学生。其次学生处在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之中。第三是能够进行信息和能量的输出和输入,是个开放的系统。第四是创新创业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各要素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主要包括社会要素、学校要素和个体要素。如图1所示。其中社会要素主要包括政策资源、产业资源、校友资源以及企业资源,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孵化支持;校内要素包括创业课程、实践平台、创业活动和组织管理,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基础培育支持;学生与学校和社会各要素相互能量交换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机运行。要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处于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中,必须不断提升内部环境的建设,争取外部环境资源,获取社会经济环境支持。
三 教育生态学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构建——以杭职院为例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高职院校,学校与经济开发区、区域主导产业的主流企业、兄弟院校构筑了三大平台,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搭建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构建“通识+创新+专门+实践”的四阶段渐进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建了高职学生创业园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组建一支“企业家引领、专业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创业导师队伍,建立了“护犊资金,个性化管理”的政策保障体系,探索出一条“”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之路。
(一)构筑学校与企业、开发区与学校、学校与学校合作的三大平台
学校在政府的引导下,与区域主导产业的主流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以协议的形式共同建立校企共同体(二级学院),缔约建设的相互联系、相互开放、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实体,二级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包括由理事会、院长、二级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构成的组织机构。实施“共享资源、共育人才、共同管理”的运行模式。该平台的建立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优质的企业及产业资源。
学校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开展战略合作,组建了以开发区政府为主、双方共同参与的学校发展委员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担任学校发展委员会主任),共同谋划、监督和促进校企共同体(二级学院)的发展,推进学校与开发区企业在人才培养、毕业生实习与就业、科技开发等方面的开展合作,区校战略合作平台的建立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政府资源。学校还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互派师资、学生互访、互通资源、共研学术,构筑了同伴互助、协同发展的校校战略联盟平台。该平台的成立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构建“通识+创新+专门+创业”的四阶段渐进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学校提出“创业带动学业,提升就业能力”、“创业成功是我们的教学成果,创业失败也是我们的教学成果”,构建了“通识教育+创新教育+专门教育+创业实践”的渐进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3]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识课教育阶段,在全体大一学生中开设《创新创业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创新创业意识的普及和渗透。第二阶段创新教育阶段,即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在专业课中融入企业岗位创新的案例以及专业创业案例,提升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第三阶段是专门化教育阶段,也可称为创业技能提升阶段,开展SYB创业培训和模拟公司实训,期中模拟公司实训采用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联合华普亿方共同开发的大学生创业网络模拟实训软件,以创业流程为基础,模拟企业创立全过程。随后遴选出具有一定创业基础的学生进入创业学院进行专项培养。四是创业实践阶段,以与杭州开发区合作共建高职学生创业园为孵化器,学生注册公司、开始创业实践。
(三)创建了高职学生创业园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本着“学校可能没有马云式人物,但必须要有培育马云式人物的平台”为理念,[4]学校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联合创办了高职学生创业园。创业园实行以学院为主导、开发区为支持,遵循“共建、共享、共发展”的原则,按照现代企业模式运作,实现“小园区、大市场、小机构、大服务”的高效管理。此后,创业园又在全国率先引入孵化器模式实行市场化运作,为学生搭建了全真的创业实践平台。截至目前,创业园已累计孵化143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培育了11家“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成为集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为一体的“高职学生的创业乐园”。
(四)组建一支“企业家引领、专业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创业导师队伍
学校一方面通过进修培训、到企业挂职等手段,建设一支10人左右专业化的校内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创业指导教师不仅精通创业教育教学知识,也熟悉企业管理与运行。聘请企业家、社会成功人士、优秀校友担任兼职创业导师,不断完善兼职创业导师师资库,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引领、专业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五)建立了“护犊资金,个性化管理”的政策保障体系
学院充分利用杭州市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推出了系列保障举措。一是每年拿出100万元设立“护犊资金”,为学生创业保驾护航,消除了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二是为在校创业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提供创新创业成果学分认定等个性化教学管理服务,破解在校生“创业与学业矛盾”难题。三是构建了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提供免费工商登记注册、免费人事代理服务、申请办公场所租赁补贴和员工社保补贴、申请创业资金资助等服务,让学生创业“轻装上阵”。四是构建了健全的创业教育质量检测跟踪体系。通过对在校生和毕业生创业情况的调研和信息收集,建立学生创业信息跟踪系统,及时更新,并对数据进行动态分析。把学生创业人数、创业与专业对口率、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等作为评价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制定学院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实施方案。同时不单纯以创业成败来评价学生的创业能力,而是从创业带动学业、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等多角度,对学生创业能力进行评价,用评价的结果反馈指导学院创业教育实践。[5-7]
四 总结
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创业环境、创业服务、创业教育和创业平台等各要素组成,为完善的创业服务和全面的创业教育提供保障。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根据高职学生创业的新问题,研究和探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新举措,创建科学高效且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支持需要,也是必然。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一方面,它能够促进高职生态发展以及人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高职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生态系统提供给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等反过来也会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产生影响,有利于高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君青,楼晓春.“三阶段”渐进式高职学生创业服务网络支持系统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14):65-68.
[2]程君青,梁宁森.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高职专业形态建设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04):59-61.
[3]张赵根,陈加明,马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党建与思政工作研究,2013(00):169-174.
[4]孙红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转型和模式重构[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16(03):8-13.
[5]郭龙.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评价研究[D].济南大学,2014.
[6]姚小玲,张雅婷.美国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探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05):122-127.
[7]朱丽.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16(06):117-1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