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首先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其次对地方普通高校转型必备条件进行界定,并分析其转型条件欠缺的原因;然后针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条件建设提供思路,更进一步研究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转型实现的基本路径,以期为职业教育的完善和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转型条件;产教融合;项目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张旭想.基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普通本科院校转型的条件及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4):154-156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1]指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九大报告指出: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引导部分普通高校向应用型大学或职业院校转型,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战略,也是从供给侧对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改革,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本科层次职业人才需要的根本措施。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着重培养学生“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和产品”的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鉴于此,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势在必行,但目前来看,普通本科高校转型条件尚显欠缺,如何创造条件实现“转型”,并形成新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核心任务。
二地方普通高校转型必备条件的界定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需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础,高校、企业、行业、政府四者共同合作是地方高校转型的必备条件。
第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形成“转型”共识,明确发展定位,建成“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教学模式。第二,企业应具备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责任意识,选派人员投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事宜,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与高校共建适应产业先进技术(管理)发展的本科职业人才培训基地。第三,行业要以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和地方建设需要为导向,提出专业岗位群所需的技术(管理)能力要求,指导高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更好的对接,制定应用型人才评价标准,参与项目教学的设计。第四,政府应出台法规和政策,推动实现产教融合,加大经费投入,打造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四位一体的“高校转型”制度环境。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必备条件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组合关系。其中,企业和高校是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主体,地方高校能否转型,取决于两个主体发挥其积极性的合力;行业是促进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桥梁”,政府则是从政策和资金上激励两个主体积极性、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支持者。
三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条件的欠缺及其原因分析
(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在转型中现实条件明显欠缺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包括经济学类、财政学类、金融学类等12个类别,包含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32个专业。目前,全国已有13省(市)陆续出台方案,确定了181所高校完全转型为应用型高校或部分专业转型。但“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转型的条件也非随手可得,很多院校的转型条件明显不足,地方高校必须有充分的认识。
1.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自身条件不足
缺乏一支具有行业背景、有专业学科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条件建设是转型的瓶颈所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难以实现;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少应有的专业特色,很难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专门要求,导致学生不具备就业竞争优势。
2.企业条件欠缺
整体上看,地方企业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盟”的积极性不高,目前的校企合作未能实现“双赢”局面,企业条件的欠缺直接制约高校的有效转型。
3.行业条件缺位
现有的行业协会,对自身的定位不够明确,并没有完全参与到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没有很好的担当起“娘家”责任,应尽的职责未到位,影响力不强。
4.政府条件支持欠力
在实施转型中,还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具体的支持性的法规和政策。就目前而言,由政府出台支持和激励企业的法规和政策,并通过制度相关制度,创造高校转型的制度环境,仍然是一种期待。
(二)经管类专业转型条件欠缺的原因分析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条件不足有高校自身的内部原因,也有社会的外部原因。
1.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自身内部原因
首先,教师实践能力不足。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专业实践能力,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自然艰难异常。
其次,教学模式难以突破。从“校门到校门”的教师,往往把从学校学来的理论,用其教师教授的手段和方法,再传授给他的学生。这种传承的力量是强大的,对于转型为应用型技术大学(学院),教学方式的突破和改革是艰苦的。
再次,专业建设与发展缺乏行业背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多以经管类专业为主,人才培养方向均面向工商企业,教材、教学模式雷同。由于专业建设缺乏行业背景,很难有针对性的专业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很宽,但缺乏特色,就业竞争力较差。
2.社会外部原因
第一,企业缺乏共同育人的主体意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校转型的突破口。这里企业的行动是关键。生存与发展是大量的民营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如不能使其“赚钱”,是很难积极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国有企业,由于失去原有的行业与高校的内在关系,其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也大打折扣,导致企业界整体参加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第二,行业对人才需求缺少信息引导。行业协会应对行业的发展前景和人才需求有准确认识,从行业的层面发布未来(五年后)的行业技术发展以及对各类层次的人才需求,指导地方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的制定与实施,但目前行业协会还起不到此种引导作用。
第三,政府对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激励政策欠完善地方政府缺少既能明确企业责任、又能激励企业主动参与人才培养相应的法规与政策,致使企业参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主体责任不明和积极性不强。
第四,缺少有利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的舆论宣传对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还缺少社会的理解与支持,社会上把职业教育等同于“低水平”的不在少数,导致考生及家长对应用型人才不能正确认识,理性选择。媒体、中学、企业等社会部门,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意义和价值宣传不到位,还没有形成有利于高校转型的社会环境。
四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条件建设的思路
对来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说,能否实现转型,最关键的是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借鉴医学院职业人才培养经验,组建双结构教师队伍
1.医学院职业人才培养经验
人们熟知的医学院是典型的应用性本科院校,其有一支颇具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既是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师,也是医院门诊诊治的医师。
在医学院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中,凭借双师型队伍和附属医院的实习基地,教师凭其扎实的临床实践的经验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中,又能用其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的临床实习。医学院的“特色”,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应用性的职业医生(学士、硕士和博士)。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应该向医学院学习、借鉴,尽快建设一支医学院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职业经管类专业人才。组建“双师双能”和“双结构”型的师资队伍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能否有效转型的关键所在。高校需要从师资人才引进的政策调整(规定有行业背景的要求)、对现有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能力再培养、对教师的评价改革及相应的激励措施更新等,不断对师资队伍进行创新管理。
组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时,应把企业人员纳入其中,形成“双结构”型的师资队伍,在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及实践项目教学中,企业人员与高校教师合作,共同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亦可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作出贡献,从而促进校企长期、稳定地合作。
(二)借鉴国外“行动”导向教学经验,实施以“项目”为载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行动导向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的有效方法
德国现代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即促进行动能力的获得和改进,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可以培养职业专业能力和项目能力。行动导向教学的灵魂是基于“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团队合作,主要学习形式是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主要载体是课题项目或任务,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习得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
2.构建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
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是以“项目”为主线,将教学内容与项目有机地贯穿在一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在完成既定项目或任务的同时,从中得到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5]
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一直为德国等发达国家所倡导,它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是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模式,我们应该借鉴其经验,构建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
五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转型实现的基本路径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转型的关键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必须依据地方经济发展趋势选择相应的行业,明确行业岗位群所需的主要的专业(业务)能力,在此前提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转型所需的条件,才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实现转型的具体路径如下:
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路刚刚起步,对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来讲,探索以项目为载体、学科为指导的,以学生为中心、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的路径,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要转型条件的全面建设。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实现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转型,才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本科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2014-5-2.
[2]王永清.产教融合企业主动作为很关键[N].光明日报,2018-05-10(14).
[3]张应强.实现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N].光明日报,2016-10-21-(07).
[4]汪静.三种德国“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法研究,2014,4.
[5]王屹.浅谈“项目化”教学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
[6]张爽爽.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项目化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4(42):125-126.
[7]张永强,于飞,曹强军,袁晓芳.高职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性研究——以职业生涯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04):138-139+1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