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4 10:15: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机械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适应市场对机械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本文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深入剖析了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依据毕业要求指标点制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达成,采取案例式、项目式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实施教学;结合教学实践案例,对学生能力达成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一做法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专业认证;机械制造;能力;素质;教学目标

本文引用格式:于凤云,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6(17):25-27.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促进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参与国际交流、实现国际互认的质量保障制度。我国于2016年6月2日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标志着工程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工科教育与国际接轨是必然趋势。截至2017年底,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共认证了198所高校的846个工科专业[1]。教育部将推出三级专业认证体系,即“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2018年7月2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三级认证标准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三级认证已经写入“高教40条”,这也将成为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2]。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是机械专业的核心课程,以机械制造工艺为主线,是一门传统制造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相结合、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应用技术类课程,对学生工程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对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主动适应社会需求,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应用型机械人才。

一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大纲的指导性和约束性不强


        教学大纲是指导教与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在师生之间发挥着契约功能[3]。在美国,课程大纲被视为教师教学的承诺与师生之间的合同[4]。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学中缺乏课程大纲制度和文化,教师提供的课程大纲不符合国际规范[5]。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传统的大纲内容一般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目的意义、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考核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在教学运行中,教师不严格按照大纲教学,学生甚至不知道课程大纲的内容,没有发挥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性和约束性,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摆设”。

(二)教学的主体地位不突出

      一般高校每次课是90分钟,45分钟一小节,两小节课中间休息5分钟。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同样遵循这一授课时间,在90分钟的时间里大多是老师在讲,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没有很好的体现。老师讲的辛苦,学生学的被动,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课程实践环节发挥作用小

        机械制造工程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与之紧密相关的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机床拆装等。各环节单独进行,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理论内容和实验内容分开进行,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机床拆装等单独设课,学习专业内容时存在脱节现象[6],缺少将各教学环节内容有效融合的桥梁。

(四)课程评价标准模糊,缺少对学习成果的具体评价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实验成绩等,期末成绩占大部分比例。在期末试卷中客观题比例偏高,记忆性的考核内容多,学生从给定的答案中选择或判断正确答案,关注的是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对课程质量的评价定性的多,定量的少,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

\

 
二 依据毕业要求指标点制定课程教学目标

(一)与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有关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通过评价使毕业要求可证,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应完全覆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规定的“十二条”要求[7]。毕业要求是否达成与以下内容紧密相关,一是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合理分解,二是各指标点支撑课程的合理设置,三是教学活动的合理评价。在合理分解本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基础上,设计了课程矩阵。在课程矩阵中,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共有五个,其中,支撑毕业要求中的工程知识、问题分析、研究有关的指标点各一个、支撑毕业要求中的设计/开发解决方案有关的指标点为两个。

(二)以毕业要求指标点为依据改革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则一一对应原则。为方便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分析与评价,每一个课程教学目标对应一个毕业要求指标点,根据课程支撑矩阵,有五个毕业要求指标点涉及本课程,因此,本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为五个。一体化原则。课程教学目标明确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本课程教学目标即体现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和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又体现学生应用有关技术资料设计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同时,还应体现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求。

        2.本课程教学目标制定对应于工程知识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加工工艺、装配工艺基本知识,能用于机械产品及零部件的工艺规程与装备设计;对应于问题分析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金属切削和机械制造工艺理论,分析加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制定提高加工质量的工艺措施;对应于设计/开发解决方案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要求学生能够对制订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案合理性进行论证,二是能够综合考虑社会、环境和技术发展等多种因素对加工质量的影响,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对应于研究这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夹具组成及功用、机床刚度测定以及零件加工质量的实验方法,并能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三以教学目标达成为目标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教学,教学方法都是服务于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完成教学内容的手段,是“教”与“学”行为的体系,这是教学方法的根本所在。教学理念的变化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机械制造工程学的教学方法,针对本课程的五个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共有五个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是支撑工程知识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这部分教学内容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教学目标二支撑问题分析毕业要求指标点,对于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以案例教学为主,搜集工程实际典型案例,结合案例进行教学;教学目标三、四是支撑设计/开发解决方案毕业要求指标点的,为培养学生对机械系统及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和开发能力,这部分教学内容以项目式教学为主;教学目标五支撑研究这项毕业要求指标点,采取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与课程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四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改革课程质量评价方法

        成果导向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的三大理念之一,成果导向教育是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和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熟悉各种加工方法和常用设备,初步具有分析、解决机械制造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的能力,注重对学生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


\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于课程质量的评价,由评教向评学转变,由评分向评能力转变,考核标准是各项能力的达成。以其中一个班为评价样本,对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的五个教学目标、四方面能力进行评价,各教学目标的评价值分别为0.6946、0.7011、0.7103、0.7434、0.8108,各指标点所占课程评价权重值依次为0.2、0.3、0.1、0.3、0.1,样本班级本课程各方面能力达成情况如图1所示,课程的总体达成评价值为0.72438,达成课程目标。

五结束语

       工程教育肩负着培养工程人才的重要使命,教育部2006年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到2017年底,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覆盖的专业类已达21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取得了显著成效,计划2020年实现所有专业大类全覆盖。各专业主动对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进行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对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依据毕业要求指标点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改革课程质量评价方法,这一做法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内涵的理解,直接影响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具体内容。工程教育应尽快实现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提升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8-10]。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我国近千专业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EB/OL].http://www.ceeaa.org.cn/main!newsView.w?menuID=01010401&ID=1000011710,2018.6.12.
[2]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三级认证标准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EB/OL].http://www.ceeaa.org.cn/main!newsView.w?menuID=01010401&ID=1000011720,2018.7.9.
[3]靳晓光.高校课程教学大纲"契约"功能发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7,6:4-8.
[4]季诚钧.大学课程大纲的理念、要件与特征:基于美国的经验[J].现代教育论丛,2014,2:37-40+50.
[5]张光.高校课程大纲的功能和要件:兼论我国大学课程大纲制度之现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40-46.
[6]郭文斌,高晶晶,李旭英.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6,19(3):109-111+114.
[7]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7年11月修订)[EB/OL].http://www.ceeaa.org.cn/main!newsList4Top.w?menuID=01010702.
[8]汪华方,王歆,徐雨哲.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创新共同体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1):28-29+37.
[9]胡雪,夏博,葛云,等.基于PBL模式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设计探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36):294-295+300.
[10]申路民.专业认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和考核改革研究——以湖南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08):101-1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31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