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中职机电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9 14:56: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前职业学校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较大,存在着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不一致,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经济需要的劳动者要求之间错位。文章以福建理工学校机电专业为例,进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和应用研究,推进学校、企业招生与招工的一体化,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的互聘共用,探索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关键词:机电专业;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

本文引用格式:吴剑英.中职机电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11):155-
158

一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当代职业教育制度发展的方向,其本质是“工学结合”,工作与学习相结合、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与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养方式与现代职教理念相结合,其本质是“工学结合”,学习专业知识和获取工作经验相结合、学校系统教育和企业岗位培训相结合,学校和企业共同招生招工,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传授知识与技能,校企合作培养行、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和技能型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制度。从训练模式上看,现代学徒制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双重身份和双元育人,也就是,学徒不但是企业员工还是职业学院的学生,如何实现“双重身份”现在依然面临制度障碍。而由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G.Kerschensteiner)等努力发展成的著名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因其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而被认为是从学校过渡到工作的最佳培养模式,近几年被很多国家和企业借鉴采用。但中国职业教育不同于国外职业教育的特点。学徒制的模式不能照搬,只能不断摸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二 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在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进程中,我们遇到的问题首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包括课程内容、教学途径方法与质量评价。目前职业学校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较大,存在着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不一致,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经济需要的劳动者要求之间错位。说得具体一点,就是专业培养目标与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不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不顺畅。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以及学生的对口录用等问题,致使教育、企业界和和学生家长越来越多地质疑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因此改革势在必行。学徒制是一种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其实质是基于工作(岗位)本位的学习。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实践,可推进招生与招工的一体化,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的互聘共用,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福建理工学校机电专业作为老牌专业创办于1987年,近几年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道路上历经了企业顶岗实习、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冠名班人才培养等过程。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方针政策,满足中职教育教学和海西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求,2013年,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开始了与福建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组建奔驰冠名班。企业派专门的戴姆勒培训师和技师到校进行授课及教学研讨,引入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安排教师企业培训,讨论、制定培养方案,引入企业教学项目等等。多年的校企合作,培养了一批具有职业教育先进理念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也输送了大量优秀毕业生到福建奔驰,取得了校、企、生三赢。2016年4月,该专业列入2016年福建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开启了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实践。

\

 
三 机电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

(一)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1.加强专业学徒制工作小组运行力度


        在机电专业建立一个由职教专家、合作企业和学校的教师与师傅共同参与的学徒制工作小组,积极探索并实践“共商、共建、共培”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也就是学校和企业一起商讨招生和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共商学徒评价考核办法,建立校企共用的教学团队,构建符合用工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校内现代化实训基地,有效提升学徒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保证学徒制能够运行的更加顺利。共商学徒评价考核办法等。建立“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第三方(行业、企业)评价机制。

2.建立“三段式”育人机制

        从中职学校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岗位综合能力为目标,建立“企业、学校”二元合一的实习管理体系,形成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总体方案(见图1),实行“三段式”育人机制,在培养的时候真正的做到循序渐进,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技能。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习,学生进入到校内外的实训基地中去进行认知教育和专业的见习,并学习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公共基础课程,掌握相关的技术知识;在第三学期到第五学习,选择班组管理模式。教师带着学生开展典型工作过程技能学习,并进行真实产品生产性的训练;在第六学期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到企业中去顶岗学习,进行综合技能的强化,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的掌握相关的技能,感受企业文化。学生竞争意识增强,学习主动性得到提升,对职业规划有了正确的定位。2018年7月首批现代学徒试点班学生顺利毕业,有3人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有27人成为奔驰员工,其中,59.2%从事电工类岗位,40.8%从事加工类岗位,均能胜任岗位工作。


\
 
(二)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

       通过报名、面试、体检等环节,规范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做好校企共商招生招工方案,并由双方共同完成招生和培养工作,实现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的一体化。通过招生宣传和协议签订,确认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借由签订学校、企业和学徒之间的三方协议,确定学校、企业和学徒的权责利害,同时建立校企定期会商制度,共同研究对学徒实习的职业技能指导,为实习学徒安排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确定跟(轮)岗流程等,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改革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开展启发式、讨论式、网络在线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小班化教学,同时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生产实践中问题的能力。以校内现代化实训基地为技能教学场所,注重基本从业能力、社会能力尤其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市场竞争力。

2.构建能力阶次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

       以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学校学生的就业前途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对接海峡西岸产业群,深化实习实训内容改革;结合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遵循学生技能增长与认知规律,构建以任务项目为载体,对传统的学科式专业课程进行整合,系统设计了“能力阶次递进”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四)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教学团队

        想要落实现代学徒制度,需要教师团队的合理性,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推行工学结合,实施双导师制。相应专业教学部选派一些比较优秀的专业教师担任学徒实习指导教师,下实习单位进行实践并指导学徒专业知识学习,也可以给实习单位提供技术方面的服务;学徒实习教学单位选派一些比较出色的技术人员担任实习带教师傅,负责学徒岗位技能传授,建立健全校企互聘共用教学团队的管理机制和制度。同时,建立实习师傅人才和考评员人才库,保障现代学徒制实施质量。从而,本专业建设了一支以学科带头人引领、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核心、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如表1所示)。


\


(五)建立现代学徒制的管理制度

1.完善内部管理


        完善和现代学徒制度真正适应的教学制度和管理制度,进行学分制管理办法的制定,从而保证教学和生产能够进行的比较顺利,并且还应该保证学徒的报酬,对实习前培训制度和准入制度进行完善,做好安全教育,落实学徒工伤保险和责任保险,保证学徒人身的安全;完善信息通报制度,确保学校、家长和实习单位都能够了解学生的情况,此外,还应该对跟踪管理制度以及实习巡视制度进行完善。

2.创新评价模式

        以育人为目标,以能力本位为标准,形成学生自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考核办法。理论评估与操作评估的结合,要求学徒工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并达到上岗所要求的初熟练程度(一般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准),并且学徒工应当在既定的工作岗位上胜任工作,在社会为其提供相应岗位时也能顺利就业,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就业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达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特长”的目标。

        综上,中职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各流程和工作方面可以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课程改革、师资力量建设、教学质量保障、教学策略实施、教育监督与质量保障五个维度进行相关工作的推进(如表2所示)。

\


四 存在问题与反思

      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企业招收学徒工,学徒管理和学徒培养等将使企业成本大大增加,而政府支持政策虽陆续出台但细则不够,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过程中经济利益得不到有效体现,无法形成内在驱动,这直接导致他们缺乏积极性。

       (二)很多专业教师不具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这也导致了教师教学和行业需要差距较大,校企合作和共同培养的难度也比较大。

        因此,要想实施现代学徒制度,需要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来进行推动,将政府具备的统筹作用和协调作用发挥出来,根据社会实际需要来对现代学徒制度进行规范,并且政府还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学生的权益。

参考文献

[1]杨秀琴.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48):21-23.
[2]刘飞,张兴华.中职学校“三纵五横”现代学徒制模式实施及效果——以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7,(35):8-11.
[3]何勇,胡斌武.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师资队伍建设探究——以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酒店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6(17):14-17.
[4]杨士连,于泽元.岗课融通:现代学徒制的意蕴及推进路径[J].职教论坛,2018(01):63-67.
[5]郭冬梅.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学徒)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8(08):112-116.
[6]张劲松.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双师型素质”青年教师培养探析——以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31):124-125+149.
[7]崔陵.现代学徒制试点中职学校亟待走出的五大误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07):66-68.
[8]赵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培养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06):26-28.
[9]王伟,孙鹏.中职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以青岛艺术学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8,(20):11-14.
[10]亚玫.政府主导下的中高职贯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3):39-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09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