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西部地方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需求状况调研与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5 11:00: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的现状对培养人才的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者以西华大学在校大学生为例,对其就创新创业的相关问题进行调研,分析认为高校可以结合学生需求,从制定制度、搭建平台、加强引导等方面出发,不断完善创新创业训练体系,为在校大学在创新创业训练方面做好引导与服务,进一步促进在其创新思维、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

本文引用格式:廖磊.西部地方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需求状况调研与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06):23-25.

        继李克强总理首次公开提出“双创”的号召后,党的十八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教育领域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对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十三五”规划的核心理念更是强化创新与引领[1],但是西部地方高校因受地理位置、政策力度和经济制约等原因,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方面显得力度不足,进一步探索如何开展好创新创业就要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一研究设计过程与结果

(一)调研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研和随机访问调研的形式开展,共发放文件4000份,收回3893份,收回率97.33%,有效问卷3761份,有效率为94.01%。采访对象为不同院系在校的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的本科学生。

(二)结果分析

        1.总体上知晓“双创”概念,并支持“双创”训练。调研发现,超过八成的学生知道“双创”概念,认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离不开创新创业。五成左右的学生认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2]就是创新的代名词,认为实现“中国梦”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有学生认为创新其实不需要天马行空,可以留意细节,从细微之处入手,改变自己的穿着习惯、换种交通工具走之前走过的路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创新。33.80%的学生认为创业是“开创一份事业”,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对学校能提供这方面的训练表示支持。在对创业失败的调研中发现,84.20%的学生认为“创业失败是正常现象,要理性分析失败原因,为以后做好准备”,30.58%的学生认为“创业失败打击很大,一旦失败很难再成功”。如过能通过专业的训练,可以规避一定的风险,失败的几率会适当降低。

        2.基本上对创新创业训练有需求。81.34%左右的学生认为参加了创业创新训练,可以帮助自己开阔眼界、锻炼思维、提升创业与就业能力,习得分析市场信息、了解市场规律的方法与技巧。约两成同学认为,学校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存在诸多问题,如授课教师多为“学院派”,没有具体的创业时间经历,不能给到具体的指导;学校开展才创新创业训练是大众化的普及训练,对于已经度过了筹备期的学生而言,参加相应的教育没有太大的效果;参加学校创新创业训练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是抱着试一试或者尝鲜的态度参加训练,理念上与真正的创业者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对相关的训练没有较大的需求或没有需求。

\

 
         3.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程度不同。对创新创业训练程度的需求上,整体上呈现大一最低,大二较高,大三达到峰值,大四回落的规律。调研显示,超过六成具有学生干部经历、社会实践经历或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需求较高。75.43%的有奖学金获得经历、94.75%有创业实践奖励和85.26%的学生干部经历的同学对创新创业训练有需求。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差异较明显[3-4],整体呈现为就业前景好、就业率高学院的学生较就业不太容易学院的学生需求低。其中,经管类和艺体类学院的学生的呼声相对较高,分别约有94.37%、92.53%学生要求学校开设相关课程,而一些具有较好发展前景、未来职业走向较明显和创业成本较高的专业学生,如土建专业学生、电气专业学生等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只有百分之六十左右。

         4.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内容不同。在对创新创业训练要素的调查中发现,认为影响创业成功的主观因素是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责任感,所占比例分别为22.80%、20.33%和20.69%;认为能够影响创业成功的客观因素是资金、市场环境和人脉关系,所占比例分别为30.57%、22.31%和25.87%。调研结果显示,大一学生希望加强适应性教育,从了解自我、了解社会开拓思维的角度开始训练;大二学生希望了解国家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制度,通过对理论的学习,掌握项目策划书的撰写、项目计划的制定等,同时希望参加一些启迪思维的课程,以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大三大四的学生则认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希望创业的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甚至部分同学已经开始创业,他们更希望能够参加一些实践性、指导性、针对性较强的课程,能够习得在项目具体运营实施上的方法技巧,解决在创业路上常见的问题,也希望通过创新创业的训练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在创业路上一起面对困难,交流心得。

        5.不同年级学生的训练开展形式不同。大一大二的学生希望锻炼自己的创新创业思维,拓展培养创新创业兴趣,所以在创新创业的训练方法上能够以生动活泼、积极高效的训练方式为主,例如参加创业成功的创业家到学校举行的演讲,参加创业成功校友的经验分享会,参加创新创业沙龙积极与志同道合的学生互动等。大三大四的学生则学校提供一些平台,通过到意向单位定向实践的方式,深入实地进行考察学习。所以,他们更愿意参加短期实习、模拟创业、CEO面授等方式的训练。

二调研中发现的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认知存在偏差


         超过五成的学生认为创业的成功直接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认为父母的行业、单位、职位性质及家庭经济资源、政治资源和社会资源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创业的成败和创新的意愿。73.24%学生缺乏创业创新的动力,其职业发展意向是以后找到一份安稳的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之所以对创新创业训练有所需求,是觉得通过训练,自己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求职方面的知识,为自己以后求职增加优势,而不是为了真正的创新创业。

         三成左右真正想创业的学生勇气不足,对自身的核心技术和运营经验保持怀疑态度。认为自己的技术是将现有方法做了微小创新,或者进行了新的组合应用,缺乏深层次的技术自信,认为潜在竞争对手能凭借市场和资本等优势快速模仿,抢先一步占领市场。在如何应对社会各方面的环节,自己缺乏经验,担心自己的项目因自我估计偏差被低价收购或者错失合作融资的机会,进而使得创业者失去对项目发展的占有感和控制权。此外,在大学阶段,没有充足的运营经费,成熟的运营团队和优良的融资渠道创业成功的几率很小。认为参加创新创业训练不能为创业真正起到助推作用。

(二)氛围营造不够

        超过五成的学生认为学校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厚。知道学校有具体的单位、机构开展相关工作,但是不清楚具体负责什么事情,也不知道如何加入相关机构。同时当前社会中存在浮躁脆弱的心态,缺少对失败的包容支持的氛围,缺少鼓励大胆试错的社会环境。进而从在校大学生身上反映在出缺乏大胆创业和创新的勇气。学生不知道学校成功创业的案例,认为是虚幻存在的幻想,在这种氛围下,大学生从事创新创业会具有虚幻主义倾向。

(三)政策宣传不足

         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只适用于毕业生和即将毕业的学生,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比较少[5],调查显示约五成左右的学生知道国家为鼓励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定了优惠政策。但同时数据表明,不足一成的在校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及相关政策执行的各个环节表示很清楚,以致于在准备申请享受政策时,增加了创业的成本与风险,导致最终成功享受到的优惠政策创业的大学生比较有限。在调查中发现,经过宣传学习对相关政策有了解后,部分学生明确表示,愿意尝试自主创业。

(四)学校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不愿意接受学校创新创业类训练的学生,其中超过六成修过职业规划类或创新创业类的学生是为了修得对应的学分,不一定会选择创业的道路,三成左右的学生认为课程中所教授的和实际创业中的情况存在差距,仅有10.43%的大学生认为当前创新创业类课程对以后的创业有指导性作用。同时,部分学生表明是按照学校的培养计划和跟风的情况修了这类课程,而自身没有明确的人生发展目标,缺乏很好的学习和实践动力,对创新创业训练的需求自然也就较低。

三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路径与方法

(一)营造积极向上的创新创业氛围


         建设校级大学生综合性创业孵化园。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承建承载力强、孵化条件好、创业服务优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选拔质量优、项目佳的创业团队入驻孵化园,对入驻团队实施减免房租等优惠政策,同时实施过程管理,对不满足要求的团队启动答辩再申请程序。同时,在基地内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包括商务洽谈室、产品展示厅、会客厅等场地服务;商务仿真、沙盘模拟等创业技能培训服务;融资支持、政策咨询、项目推介[6-7]等创业服务;工商税务质检、人力资源外包、法律咨询、知识产权登记、会计记账等专业代理服务[6]。

\

 
         加强营造“双创”文化。学校应设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将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的成果与学生在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积极树立优秀学生典型,对优秀的创业项目、创业团队给予表彰,加强正面宣传,鼓励潜在创业者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此外,还需要营造宽容和谐的氛围,对创业失败的学生给予理解和支持,积极宣传包容、自由、开放的风气。

(二)不断完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实施创新创业分类教学。学校需分类制定好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培养计划,构建创新创业分类教学体系,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分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低年级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围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激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做好创新创业教育规划设计。对高年级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主,以实践模拟、社会调研、企业实习、创业大赛等实践手段,不断加强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教育。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选拔、培养以及鼓励校内教师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导师,同时通过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担任企业导师,激发榜样示范作用和朋辈教育作用,引进企业成功企业家、政府知名专家指导学生开展创业训练和实践,并定期组织给校内的教师团队参加校内外相关的教学研讨活动,形成一批人员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7]。

        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积极推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深化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引导大学生将创新、创意、创业项目付诸实践,推选、培育处优秀项目苗子入驻当地政府组织的信息创新创业产业园,做精做强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等。同时,建立校企中转站,加强对学校学生成功的包装与转化,将学生的创业成果推广出去,将有意愿的校外企业吸引进来,为在校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实践平台。此外,还需加强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通过设置专项经费,开展案例分析、政策解读,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的指导与服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

(三)加强政策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对国家政策了解与否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概率。因此,学校应注意对国家政策的宣传,通过过程模拟,政策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政策,将国家最新的前沿动态进行传递,注重与当地政府的对接,积极整合当地资源,保证学校创业教育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

          加强素质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敢于通过实践模拟、创业孵化等模式,培养学生敢于直面的创新创业艰辛和面对挫后的适应能力,通过理论学习、系统训练后,不断提高学生的规划统筹能力,未雨绸缪做好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在面对人员管理、信息分析等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将创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模型化、抽象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胡鞍钢.“十三五”规划的核心理念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红旗文稿,2015(23):4-6+1.
[2] 子君.闲话“新四大发明”[J].发明与创新(中学生),2017(z2):72-73.
[3]樊一阳,彭宗祥,牛翔宇.上海高校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6-71.
[4]胡莉.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5]占永琼.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务[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6]杨志刚.加强就业创业培训,促进创业带动就业[J].新商务周刊,2017,(11):72.
[7]童婧之.杭州市创业政策及效果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73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