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对众创空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界定,运用文献综述法说明了目前众创空间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分析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比如: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学校尚未形成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学校-众创空间-企业-社会机构”合作不深入;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在众创空间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策略研究。
关键词:众创空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孙静静.众创空间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21-24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ker SpaceSun Jing-jing
(School of Finance and business,Nanjing City Vocational College,Nanjing,Jiangsu,China)
Abstract:The paper defines the maker space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llustrates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maker space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y literature review.Then,the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colleges.For example,schools do not attach enough importance to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schools have not yet formed a sound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nd the cooperation of“school-maker space-enterprise-social institutions”is not in-depth.On this basis,it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trate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ker space from four aspects
Keywords:maker space;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research
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众创空间的出现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如何将众创空间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两者结合,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力,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形成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就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 众创空间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界定
(一)众创空间的界定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指出“要借改革创新之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3月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态势[1]。这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实施,表明了大众创新创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众创空间是指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资本化途径,构建出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众创空间概念的产生,推动了资源共享聚集地的产生,也为创业者提供了交流平台和活动场所。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界定
创业是社会前进的推动力量,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尤其对高职院校来说,高校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将创新创业教育称为“双创”教育。目前,主要从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界定。狭义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知识讲授、讲座、沙龙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广义方面: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理念,以及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2]。
本文从广义方面来界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堂内容主要涉及创新创业知识、方法、理念以及相关政策法规。众创空间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学生通过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增长了技能,提升了自身综合实力。
(三)众创空间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
我国高校在“众创空间”背景下,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努力构建高校众创空间。杜刚、李亚光(2015)等基于“创客教育”和“众创空间”的视角,对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3]。李猛刚(2015)、谭雪(2016)等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如何科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阐述[4,5]。史进玲(2017)等指出高校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课程体系不完整、服务平台不完善、师资队伍不齐备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策略[6]。任海华(2017)提出发展高校众创空间,构建递进、立体式结构创业教育新体系[7]。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学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虽然,高职院校众创空间研究和发展的时间比较短,但学校众创空间的建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然而,众创空间和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并未出现深层次的融合,因此,为了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对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研究极其重要。
二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
创新创业教育虽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其发展还不够成熟,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未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范畴,更没有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企业、行业的转型升级相结合。
多数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规划不清晰、培养目标不明确,造成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混乱、活动方案零散、教育内容无依据等;加上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团队建设方面不规范,针对不同的专业,尚未形成该专业独有的创新创业课程,课程设置过于笼统、针对性不强。上述情形的会导致现有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有限,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长远发展。
(二)学校尚未形成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多个部门通力协作,多方力量联动配合,共同推进,而一些院校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学校领导、学院教师、行政部门之间的意见相差较大,这影响了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由于学校没有形成完善的奖惩、激励机制,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项工作时,热情不高,投入的精力有限,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应付工作的情况,这些都降低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预期想达到的成效。此外,学校创新创业的指导部门,主要是由学校的专任老师组成,企业专家数量较少,学校老师在回答给学生提供咨询服务时,对企业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很难有比较全面的描述;企业专家人数少,服务的学生数量不多,再次,由于对学生不够了解,在给学生做创新创业咨询时,可能会造成脱离学生实际、与学生实际能力不匹配等情况。
学校创新创业机制的不健全,不仅造成了一定程度上资源的浪费,也让教师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学生没有从这门课程中学有所用。
(三)学校-众创空间-企业-社会机构合作不深入
创新创业教育最终要落地实施,仅依靠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远远不够,需要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进行实习、实训等深层次交流合作,将众创空间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同时借助于社会机构提供机会、平台,形成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众创空间-企业-社会机构四方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形成良性的促进、循环系统。
学生在课堂掌握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众创空间为有创新创业思想的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同时是学生创新创业最开始的实践场所;通过企业参观、短期实践、长期实习,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同时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再改进提高;社会机构可以为学校学生组织活动、提供资源等。通过四方联动,完善现有的创新创业合作体系。
三 众创空间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策略研究
(一)营造“分享-合作”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础是创新创业课程,关键是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理念的形成,保障是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组织创新创业类实践活动是支撑,营造出学校内全员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
高职院校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关注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的提升,将创新、创业、就业课程纳入学生的培养计划。在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上要面向全体、分类实施、结合专业、强化实践,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技能,全面支持创新创业课程的发展。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可分成理论知识和实践延伸,其中,理论部分由创新创业校内基础课程,实践延伸部分可以由专业创新创业讲座(企业专家)、校内团队义卖、创业创新大赛等形式。
学校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科技建设相融合,在学生活动中加入创新创业的元素。比如,将创新元素加入到图书馆、教室、学生寝室,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创新创业活动,如创新创业沙龙;同时通过校园官方微信平台、校园贴吧、APP、展板来加强宣传活动。
(二)建立“多方参与”的众创空间的平台
众创空间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开展提供了实践基地、创业场地。高职院校众创空间的服务范围可以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也可以服务于大学生创业街,众创空间的发展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基地、创业平台,也为有想法的同学提供创业咨询以及后续跟踪服务。
众创空间还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就业方面的主题教育活动、身边的创业真实案例讲座、创新创业的主题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这些方式,分享经验、扩大影响、推进众创空间的发展和渗透。
(三)构建“学校-企业”深入合作的产教融合机制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推动学校人才的培养,也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保障。有些院校的校企合作仅停留于表面形式,高职院校在和企业的合作中,要与企业进行的多方位、深层次合作交流。高职院校学生通过校外短期实训、校企合作企业的中长期实习,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具体工作实践相结合,锻炼自己、提升工作能力,同时能发现自身欠缺和不足,在后面的学习中有重点、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8-10]。
(四)整合资源,形成“学校-众创空间-企业-行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众创空间的发展需要人员、场地、资金,但最根本的是人,可称为众创空间的导师。众创空间导师的组成,可以是本校有专业特长和创新创业激情的教师,可以是校企合作单位的专项负责人,可以是行业专家、学者,本校成功创业、就业的校友,也是导师的重要来源。校友是高职应用型院校的重要资源,在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学生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将校友资源进行整合,发挥校友的自身优势,可以为众创空间和学校筹集更多的社会、企业资源。
将社会企业资源、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等相关力量引入创新创业平台,搭建出“学校-众创空间-企业-行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平台,这一平台有利于高职院校、合作企业、行业协会、兄弟院校之间实现资源互通、共同发展,模式见图1。
学校众创空间可以接触到更多的项目和合作,推动了众创空间的建设;众创空间导师在交流碰撞中有了新的理念和方法,提升了自身的创新创业和实践应用能力;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项目、实习、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锻炼了自己,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创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为就业增添了砝码。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的上升,直观上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学生素质的提高,就业单位给学生的评价高,对学校口碑、知名度的提升具有很大的意义。
四 结束语
众创空间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强有力的补充,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平台和支撑,创新创业教育最好的实践训练基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众创空间得以开展实施的原因,创新创业教育为众创空间的构建、发展提供了持续的人才支持和保障。众创空间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互相融合,形成优势互补,努力开启和谐、稳定、融合的新局面。
众创空间的发展,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平台。高职院校要将自身的人才培养和众创空间相融合,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帮助学生成功就业、创业。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大众创新创业[EB/OL].[2015-01-04].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15-04/16/c_127696882.htm.
[2]赵强.高职院校融合型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8(9):70-73.
[3]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15(5):174-175.
[4]李猛刚.新形势下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信息化教学,2015(12):173.
[5]谭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87-88.
[6]史进玲.“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3):71-74.
[7]任海华.基于创业创新教育的高职“众创空间”服务平台构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40-44.
[8]孙静静.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机制与实践研究——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物流科技,2017(9):156-158.
[9]吴宝善.高职艺术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基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专业融合、分层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写实[J].教育现代化,2016,3(18):12-13+22.
[10]王梦珂.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1):272-273+2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