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新教育背景下,学校更加注重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能力的提高,而地理实践能力是其重要的素养之一。本文首先概述了高中地理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然后阐述了现阶段高中生在地理实践能力培养上的现状,最后提出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此为相关人士参考交流。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能力;培养
一、高中地理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概述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不仅要记住大量的地理知识,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地理认识和在地理品质上的提高。目前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四个层面,分为地理实践能力、人地协调观念、综合思想观念以及区域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念是指人类与地理环境在同一个空间上,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人们对于这两者的关系的认识、理解与协调的必要性的一个想法;综合思想观念是指人们在基于地理学的基础上,对各种地理环境的形成、现象、变化做出认知的思维品质;区域认知能力是指人们能够对一个空间区域的地理环境变化进行预测、分析、解释的方式和能力。地理实践能力是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旨在考查学生在对户外考察、社会调查、地理探测、地理模型构建上的行动能力和一种良好的地理品质。
二、现阶段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也比较多样化,虽然从硬件设施上有所优势,但是由于高中地理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注重的还是以理论传教为主,对于地理知识如何在实践上进行运用还是处于一种透明状态,学生无法理解到地理的深层含义,在后续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就无法掌握更高级的原理和知识。如在2017年重新编制的地理教材中,内容上更加注重地理实践运用的知识以及地理条件形成的过程,虽然教材内容上更加注重与地理核心素养提高的关联性,但是另一方面,对于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想更上一层楼,学生如果基础掌握不好,就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认识和记忆,非常不利用学生对地理的掌握能力以及地理素养的提高[1]。
三、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将地理实践教学引入生活中
生活离不开科学,两者具有相关性,因而地理作为一门科学,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随时可见的。通过学习高中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认识地理、运用地理,而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可以增强对地理深层次的认知,提高学生自身的地理实践能力[2]。
例如,教师在讲到天气原因影响地质变化的知识的课程时,通过对一个地方因为连续几天的暴雨从而引发泥石流的情况做一个影响分析, 然后让学生去上网或者其他途径搜集相关的因素,如温度、气候、季节、地质含量、地壳情况等做一个调查,然后进行报告解析,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泥石流引发的因素以及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很快地对地理有一个质的认识。
(二)加强乡土化整合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地理学习环境,学校可以在课表中增加一个结合本地乡土风味的地理课程,这样学生在一种更接近课本知识的情境下学习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在这个过程学生会更加具有学习动力。这个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实践的考察,通过对本地的风土文化、地理位置、板块大致结构、季节、气候、政府对地区的改造等情况进行大致的了解,学生能够进行一个课堂与实践上的知识积累,而人和地域的关系、政府对自然环境的改造等都是重要的地理知识内容,这门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提高地理实践能力[3]。
(三)开展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能够使得学生直接接触到大自然,从而对于地理知识地认识和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学生到户外去进行地理考察,不仅涉及各种地理环境因素本身的影响,而且还有其他动物、气候、大气变化、温度变化等外界因素的间接影响。因素,仅仅靠课本的知识应用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学生在去课外的活动中去考究星空变化、太阳变化、植物识别、气象数据检测等内容的时候,可以利用现在科技,下载一个软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通过数据的实时变化了解地理知识,这样非常有利于地理实践能力的快速提升。
综上所述,地理实践能力是地理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地理实践能力的提高,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运用地理、认识和操作导航系统、做一些野外考察等,在这个实践的过程学生能够将知识和实践有效融合,不断提升对地理的认识,将来能够更好地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过程中,不能一直按照传统的照本宣科式讲课,而更多的是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知识的用处和如何运用,才能让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吕志忠.例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12):48.
[2]杨超.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7(7):113.
[3]项平.利用乡土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研究[J].成才之路,2017(6):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