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从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分层教学的优势出发,探讨中职分层教学策略,切实落实“人人能成才,行行出状元”的教学理念,使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适合的学法,并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获得全员发展、个性发展。
关键词:中职;分层教学;策略
一、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质量差,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甚至没有目标,自控能力差,学习心理不够稳定,普遍存在厌学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留得住,有事干,肯干事,学有成”,这就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择什么样的“教”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学习,解决好“吃不饱”“吃不消”的问题。
二、分层教学的优势
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改变了教学中忽略各种差异的“齐步跑”“一刀切”的做法,更大程度地解决了“人人有目标,人人有事干,事事有能力干,人人能成才”的目标。这种模式极大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够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的发展。
三、分层教学策略
1.调查分析。中职学生的学习不同于普通高中的学习,它是以“三校生高考”“高职院校单独测试”“中职学校推荐”“联合办学”的方式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以“直接就业”为目标的学习方式等。但因为每个学生的目标不同,学习基础不同,所以必须选用不同的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首先,通过考试、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实训考核等手段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其次,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掌握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心理状态等各个方面。最后,这种调查是中职分层教学的基础,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而是在学生的每一个阶段的学习中都应该考虑的,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准确把握每一个学生前一个阶段与后一个阶段的变化,从而进行卓有成效的反馈教学。
2.学生分层。(1)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阴影。以问卷调查(占60%)+教师评价(占40%)的形式把学生分为A、B、C三组。问卷内容应包括: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学习目标、学习态度、考试成绩、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心理承受挫折能力等方面。(2)以班级为单位分为A、B、C三组,分组不打破学生座次,不宣布学生等级。分组后根据教学情况向各组分别布置不同的任务。(3)加强动态分层,把每一次的分层都作为下一次分层的基础和标准。鼓励组内竞争,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奖励并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 重新分组, 及时调整功课任务,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探索、竞争,进一步诱发学生内动力。
3.教学目标分层。中职分层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升学+就业”的理念,把握教学目标,有区分、有重点地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重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同班级按教学目标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A组,掌握教材中提供的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B组,过程、方法及应用,即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明白知识点的来由,能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C组,学习态度、价值观,即通过教学使不同组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价值,保持学习的动力。
4.分层授课。课堂教学是中心,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既然学生存在差异,在授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就应该按照由浅入深的方式,让不同小组的学生都能接受所教的内容。哪些内容A组掌握的,哪些内容是B组应该掌握的,哪些内容是C组只作了解的,这些都要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出来。
5.分层作业、提问。作业和提问内容设置时要体现分层的思想,不同的小组设置不同的作业和提问内容。不同小组设置的作业要符合学生实际接受的能力,有梯度的设计,不能硬性要求哪些同学必做,哪些同学不做。
6.分层辅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选择不同的辅导方法和内容。中职教师应该以学生、知识为中心,使学生从做中学,利用小组分层互动,完成各科任务。根据学生的理论技能学习,制定对应的个人辅导、小组辅导、班级辅导,组长负责,科任教师检查,进一步巩固、复习所学知识与技能。
7.分层评价。教学评价必须打破平时“唯分数”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法宜采用多元化、综合性评价模式,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综合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期中期末测试成绩、实践操作能力;平时课堂表现、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深入研究问题的能力;思想进步、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有错即改;动手能力强、操作规范、相关工具运用熟练、专业技能操作测试符合相关标准;纪律意识强、能够抵制不良诱惑、能够比较客观评价自我;文明礼貌、安全意识强。
8.总结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后,和以前相比较效果如何,哪一组的提升比较快,哪一组比较滞后,问题出在哪里。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能生.重视个体差异,促进全面发展[J].教育研究,1998(3).
[2]孔庆邮.数学分层教学及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200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