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学生资助是教育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是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高校应从资助理念、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助需求、资助形式和资助管理着手, 精准资助, 推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稳步前进。
关键词:
经济困难学生; 学生资助; 精准资助; 发展型资助;
基金: 北京市教工委2018年度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研究” (编号BJSZ2018ZC04); 2018年度清华大学学生工作研究项目“高校资助育人的科学内涵和实践探索” (编号THXSGZ2018-ZC-12) 的研究成果;
教育扶贫在脱贫攻坚战略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学生资助是教育扶贫工作的必要环节, 也是确保高质量脱贫的关键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 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在国家“精准扶贫”的战略背景下, 精准资助成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发展方向。近十年来,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蓬勃发展, 资助政策不断完善, 资助力度逐年增大, 资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在资助政策执行过程中, 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念陈旧、标准粗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管理不完善等问题, 影响了资助育人成效。新时期, 强化学生精准资助将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现存的问题
一是资助理念和资助模式有待升级。在资助理念方面, 目前很多高校资助工作仅停留在经济资助层面, 忽略了发展型资助的重要性, 没有为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精神支持提供多样化帮助。在资助模式方面, 多数高校只提供“助、奖、贷、勤、补、免”等传统经济资助模式, 在学生发展型资助措施方面缺乏系统研究和改革创新, 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性发展需要。
二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资助标准亟待完善。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夯实学生资助工作的关键步骤。目前, 部分高校将学生填写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和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作为认定的唯一依据, 困难生认定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在资助标准的制订过程中, 一些高校制定的资助标准不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且未定期进行调查和更新, 导致资助标准与求学费用之间存在差异。此外, 部分高校忽略了学生在家庭背景、贫困原因、家庭贡献等方面的个性化差异和各类资助项目的不同定位和要求, 只是按照既定的困难等级制定统一的资助额度和匹配同样的资助项目, 导致学生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
三是资助信息平台不完善, 资助体系缺乏有效监督。目前, 一些高校资助工作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 学生的申请、认定信息管理和统计仍以人工为主, 资助信息难以得到系统化处理分析。在监督和考核方面, 一些高校的资助管理部门尚未形成内部自核机制, 资助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监督和考评, 在工作中难免出现违规操作等现象。
二、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建议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高校学生资助理念不断更新。高校学生拥有个性化需求, 每个人发展路径和方式也各不相同。精准资助作为适应新形势、新特点的资助理念, 主张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独特需求, 为其提供个性化资助, 包括满足学习生活需要的经济型资助和支持其全面发展的发展型资助, 要做到资助对象认定精准、资助标准制定精准、资助需求满足精准、资助形式和资助管理精准。
(一) 资助对象精准
资助对象精准指通过科学方式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找准受助对象。2007年, 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1], 这一指导意见是保障资助对象精准的重要规范。除了依据学生填报的家庭经济情况和生源地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 一些高校研发了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认定模型, 一些高校还在参考量化指标外引入主观谈话形式, 开展与贫困学生一对一谈话, 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
此外, 资助对象进一步精准认定还需要高校与国家、地方税务部门、民政部门和扶贫机构进行信息互联共享, 真正全面掌握学生家庭收入情况, 降低认定过程中主观因素影响, 确保客观、公正、精准地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二) 资助标准精准
资助标准精准指在学生资助工作中, 制定的资助额度要适应高校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 满足学生在校的基本求学费用。实现资助标准精准, 关键要准确掌握学生在校求学所需的基本费用。这要求高校要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坚持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原则, 充分考虑所在地域经济发展特点, 并持续关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高校在制定资助标准时, 可通过问卷调研、学生访谈等形式, 掌握学生在校求学基本费用。同时积极关注国家及学校所在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情况, 掌握物价变动等基本信息, 并将其纳入学生基本求学费用的计算和资助标准中。今后的工作中还应进一步探索大数据技术应用, 通过跟踪分析学生在校期间消费情况,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 实现动态调整, 切实做到资助标准精准。
(三) 资助需求精准
资助需求精准指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要根据贫困学生特点, 满足其个性化的物质需求和发展型需求, 使其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实现个人发展。需求精准是精准资助的核心要求, 也是衡量资助工作精准与否的重要标准。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物质需求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求学期间的基本需求, 还有发展型需求也应得到满足。除经济方面的困难外, 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眼界视野、学术研究、社会经历等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资助工作不仅要保障学生在校顺利完成学业, 而且应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
目前, 国内高校发展型资助工作大多处于起步阶段, 发展型资助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进一步拓展, 继续向个性化、精细化方向努力, 如为学生提供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的全流程发展型资助“套餐”, 包括新生适应性训练、能力提升、人文素质培养、海外交流、社会实践、就业辅导等项目, 使发展型资助适合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 真正做到资助需求精准。
(四) 资助形式精准
在精准了解学生资助需求的基础上, 资助形式精准包含经济型资助和发展型资助两个方面。经济型资助形式精准指在满足学生经济需求时, 资助的力度、手段、时间等实施细节要精准, 给予学生足够的资助额度, 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资助方式, 把握资助发放时间节点, 发挥资助最大效能。
发展型资助形式精准指在提供发展型资助时, 根据资助项目和学生特点、个性化需求, 使用适当的活动方式, 探索资金支持以外的多种途径, 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国内高校在资助形式精准方面不断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在经济型资助方面, 国家建立了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高校针对学生的不同经济需求和不同时间节点, 给予贫困学生不同形式的经济资助。入学前, 寄送路费和生活费, 为贫困学子送去温暖;入学报到时, 开辟“绿色通道”, 发放“爱心礼包”, 解决他们入学的燃眉之急;在校期间, 评定各类资助, 使他们安心学习;放假前, 发放交通路费和“年货礼包”, 确保他们顺利返乡, 欢度新年;毕业后, 学费补偿和贷款代偿资助政策激励青年学子奔赴基层就业。
在发展型资助方面, 国内一些高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 清华大学启动“鸿雁计划”, 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海外交流提供发展型支持。“鸿雁计划”涵盖学术科研、实习实践、学习培训等各类海外交流项目, 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可以享有平等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北京大学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开设了“燕园领航”“燕园携手”“优才拓展”“燕翔工程”等成才项目, 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全面发展。[2]浙江大学设立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中心、口才中心、职业发展中心、“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等综合素质训练平台, 通过多样化的素质训练内容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的要求。[3]此外, 一些高校还依托校友资源, 给学生匹配校内外导师, 为学生解疑答惑、指点迷津, 帮助其更好地发展。
(五) 资助管理精准
资助管理精准是精准资助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管理精准包括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建设、队伍保证、监督考评等多个层面。
在规范化管理方面, 多所高校设立了独立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组建资助队伍, 统筹全校的资助工作。高校还应细化学生资助管理办法, 规范资助流程, 加强资金管理, 注重资助队伍的业务培训, 提高资助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水平与工作能力, 从整体上提高资助精准化管理水平。
信息系统建设为学生资助工作搭建了信息化平台, 为实施精准资助提供了技术保证。目前, 教育部正在推广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本专科生和研究生资助子系统, 这将从整体上提高我国高校资助信息化水平。此外, 高校应继续加强自身对内和对外两个层面的信息系统建设:一是搭建校内学生资助平台, 利用信息化手段收集、整合、管理受助学生信息, 使学生申请、评定的流程更加简洁规范;二是对接高校与国家、地方相关部门的信息系统, 实现信息连接和资源共享, 形成全方位的信息网络, 在国家扶贫工作总体框架下实现高校学生精准资助。
在监督考评方面, 自2013年起, 教育部每年对中央部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实施年度绩效考评。考评内容包括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信息平台建设、政策落实、信息管理、宣传教育、工作成效等方面, 这为高校资助工作提供了有效外部监管。高校内部应建立完善的监督考评机制, 丰富工作管理手段, 细化各级资助管理人员的责任, 设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顺畅通道, 建立激励机制, 提高学生精准资助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财[2007]8号) [A].2007-07-10.
[2]杨爱民.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性化成才支持的研究——以北京大学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3 (4) :58-59.
[3]浙江大学.浙江大学“五精准”确保精准资助落实到位[EB/OL].
《新时代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实践与探索》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805/20180805115032371.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