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工科与工程教育认证下地方院校电气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18 16:14: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结合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对地方院校电气工程传统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给出了方案。瞄准新一轮产业与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机遇,优化电气工程专业层次化、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电气工程专业多元化、开放性的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一套多角度、周期性的衡量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闭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反馈机制,形成地方院校电气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支撑产业经济发展、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工科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新工科;地方院校;电气工程;实践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赵凯辉 , 寇广孝 , 童玲 , 等 .新工科与工程教育认证下地方院校电气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J]. 教育现代化 ,2021,8(35):57-59.

The Reform of Practice-Teaching for Electrical-Engineering in Case of New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ZHAO Kaihui1, KOU Guangxiao2, tONG Ling3, HUANG Gang4(1.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2.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3. Library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 School of traffic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China’s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a scheme is given for the reform of the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local colleges. Aiming at the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the  new  round of industrial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we should optimize the hierarchical and modular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We build a diversified and open 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 for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We  have established a  set of multi angle and periodic “closed-loop”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evaluation feedback mechanism to measure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majors, and form the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ur aim is to train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the ability to support 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Key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new engineering;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一 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一带一路”等国家创新驱动重大发展战略 [1] 的实施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新工科”建设(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主动应对新一轮产业与技术变革,主动培养未来产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复旦共识”提出了新工科建设的目标;“天大行动”明确了新工科建设的基本途径;“北京指南” 确定了新工科建设的具体方案。

在新工科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 [2],作为地方院校传统工科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电气工程”专业),要根据国家新一轮创新驱动战略和产业与技术变革 [3],积极推进地方院校新工科建设,积极探索地方院校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不断提高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在新工科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 [4],深入理解《华盛顿协议》,对标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要求, 作为传统工科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电气工程”专业),应根据新一轮产业与技术变革,根据电气工程行业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要求, 深化电气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提高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电气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二 电气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内容

深入理解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和国内新工科建设现状,立足产业背景及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地方院校电气工程专业的实际(以我校为例 [5]),首先,明确电气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优化电气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其次,打造多样化的电气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全面提高电气工程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最后, 建立电气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反馈机制, 构建面向新工科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一) 优化电气工程专业新工科“层次化、模块化” 的实践教学体系

1)构建层次化的电气工程新工科实践课程体系。电气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堂实验课、独立开设的实验课、主干课程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创新创业竞赛项目等。根据知识的获取、应用和创造,电气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可分为三层(图 1)。

\
第一层为培养基本素质能力的基础层实验,侧重基础理论及实践知识的获取及应用,主要锻炼学生的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力、仿真编程能力等;第二层为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层实验,侧重于电气工程专业理论知识的实践及应用, 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专业理论及技能,还要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第三层为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创新层实验,侧重于电气工程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具有电气工程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2)构建模块化的电气工程新工科实践课程环节。优化电气工程实践课程体系,增加知识关联性
高的课程模块综合设计实验。通过各级各类电子设计竞赛、学科竞赛等活动,吸引优秀本科生参与团队科研项目,培养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6]。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平台, 鼓励学生创业和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具有我校特色的企业实践基地,如包装自动化产学研实践基地、轨道交通企业创新实践基地等,可为电气工程专业新工科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二) 打造电气工程“多元化、开放性”的新工科实践教学平台

1)构建多元化的电气工程实践平台。
依托我校电气工程重点学科平台、重点实验室、省级创新平台“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校内生产实践教学基地等,优化现有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校内科研创新平台,构建校内竞赛实践平台;依托我校包装专业和交通专业特色,优化包装自动化产学研实践基地、轨道交通企业创新实践基地等企业实践基地; 依托我校的“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与装备”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协同合作单位等多家企业,提供校企深度融合的企业实践平台。从而形成集实践教学平台、竞赛实践平台、企业实践平台的多元化电气工程实践平台(图 2)[7]。

\
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教师可利用实践教学平台和竞赛实践平台完成教学任务,用企业实践平台的典型案例丰富教学资源;校企产学研合作的加强,既能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还能在创新实践起到积极作用。

2)构建开放性的电气工程虚拟仿真实践平台。针对高电压、大电流等条件下难以开展的实际
实验项目,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虚实结合的电气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工程实践平台,丰富实践教学平台内涵。同时,优化实践教学平台的管理制度,构建开放性的电气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平台。我校申请建立的省级“电气信息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可为电气工程等 15 个专业提供较为完善的虚拟仿真实验解决方案,取得了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的丰硕成果。

(三) 构建电气工程“多角度、周期性”的新工科“闭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反馈机制

1)建立多角度的电气工程专业新工科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监控体系。
根据新工科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根据基础层实验、提高层实验、创新性实验等不同层次实验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的要求,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企业层面等多角度评价培养目标,建立电气工程新工科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监控体系(图 3)。

\
根据评价反馈结果,完善新工科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有效监控实践教学培养质量,建立多角度的电气工程专业新工科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监控体系。

2)建立周期性的持续改进的“闭环”实践教学质量目标评价反馈机制。
根据电气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目标,建立校内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的培养目标评价机制,由任课教师、在校生、毕业生、行业专家、企业人事部门和社会上的相关评价机构等相关主体,对电气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合理性评价。根据周期性的评价结果,作为对实践教学培养目标进行修订的依据, 形成评价结果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路径选择、合格人才培养的全面闭环评价机制 [8]。

三 结论

在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理解《华盛顿协议》,对标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提出的改革要求,从新工科建设人才所需核心能力为切入点,明确实践环节培养目标, 透视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传统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电气工程新工科层次化、模块化的工程实践培养方案; 打造多元化、开放性的电气工程实践平台;建立多角度、周期性的新工科电气工程专业衡量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闭环”评价反馈机制,培养新时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气工程专业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 .《中国制造 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2017)[M]. 北京 :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
[2]徐光辉,权轶,付波,等 . 新工科与专业认证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建设探索 [J]. 教育现代化 , 2019, 6(25): 84-85.
[3]施晓秋,徐嬴颖 . 工程教育认证与产教融合共同驱动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2019, (2): 33-39.
[4]姚伟 . 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 2019, 6(25): 60-61.
[5]熊伟丽,陶洪峰,刘艳君,等 .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思考 [J]. 高教学刊 , 2019, (12): 62-64.
[6]游奎一,赵方方,王威燕,等 . 在新工科背景下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 2018, 5(52): 14-16.
[7]白逸仙,柳长安,艾欣,等 . 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传统工科专业的挑战与应对——基于十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的实证调查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2018, (3): 53-62.
[8]安勇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改进工作质量提升的深度思考 [J]. 中国高等教育 , 2018,(23): 38-4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50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