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专业因社会需求而建设,专业建设质量因学习者能力培养需求及社会对学习者能力素质要求而提升, 学习者个人学习需求及社会对学习者能力要求随社会发展而改变,尤其是信息时代变化时时发生。因此,专业建设质量也随需求改变而调整,是一个动态持续提升的过程。个人和社会需求决定专业建设的目标和标准,专业建设目标和标准决定了专业课程体系,而专业建设质量取决于课堂质量,课程建设质量及专业课程体系也影响着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专业建设质量体系是构建“课堂质量确保课程质量,课程质量确保课程体系整体质量,课程体系质量确保专业建设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的专业建设质量保证体系。对现阶段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基于“质量诊断与改进”专业建设质量保证体系构建思路,并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开展了试点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社会效益,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担升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质量诊改;专业;人才培养;课程;
本文引用格式: 王清江 , 王悦 . 基于“质量诊断与改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探索与实践 [J]. 教育现代化 ,2020,7(97):76-80,84.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mproving Quality of Major Building Based on Quality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WANG Qingjiang, WANG Yue(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Institute, Chongqing)
Abstract: Major is created to cater for social needs and the major building quality needs to be improved with the need for learner’s capability training and the society’s requirement of learners quality. Learner’s individual need for study and society’s requirement on the learner’s capability are changing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age.
Accordingly major building quality is being adjusted with changing need and is a continuous dynamic process. Individual and society’s need determines the objective and standard of development of a major , and the objective and standard further determines the course system. The quality of building a major depends on the quality of the class, and the major building and course system also have effect on the training objective. The quality system of developing a major act like this, i.e. the quality during a class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a course, which ensur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course system, while the course system quality will ensure major development knowledge, capacity and quality objective.
This thesis analyses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a major development in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 and proposed a quality ensuring system based on quality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Pilot project on applying this method was conducted with the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jor, which obtained both good result and social benefit and can serve as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ion on major building.
Key words:quality diagnosis; major; training; course
一 引言
2015 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及《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掀开了我国高职教育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序幕。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从办学体制 - 机制 - 专业课程建设及教学模式都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地方示范院校和国家骨干院校建设极大的推动了高职院校整体发展。现在各地又开始了“优质院校”建设工作,各高职院校积极行动,追赶建设国内、国际一流高职院校,势必推进高职院校又一轮更大的发展。但在高速发展的背后,各高职院校也存在发展粗放, 内涵建设不足,专业建设质量急待提升等问题。
二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专业建设质量高低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 一是专业培养的人才有用吗?是否是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二是专业培养人才的岗位适应性和竞争力。现在唯一性和垄断性的专业已不可能存在,在众多院校相同、相近专业之中,谁培养的人才更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那这个专业就是高质量的专业。
高校的根本职能是人才培养,是为学习者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学校有别于企业,其产品是学习者能力培养和再提升,学校提供给学习者的教育服务是从某一或某类岗位需求出发,培养学习者的应用技术能力。既然院校提供的是教育服务产品,那该类产品质量也同样与“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相关。现阶段专业建设质量五大要素存在问题如下:
(一) 专业建设质量 -- 人的要素,能力提升慢
教育服务产品的提供者教师,其能力、素质、水平决定了教育服务产品的质量。但现阶段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总的来讲师资队伍整体能力不足,水平有待提升。但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能力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培养。因此, 人的因素对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 专业建设质量 -- 机(设施)的要素
一是资金有限,教学设施无法紧随科技进步随时更新。办学离不开教学设施、教学场所、实训条件影响专业建设质量,如有足够多的资金来建设高大上的教学场所和实训基地,必会推动专业建设质量的提升。但现实情况是资金受限,不可能建设与实际工作岗位完成相同的教学场所,尤其是理工科类专业,实训场所需大量的资金,况且,科技的发展, 新技术的采用,岗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教学设施不可能完全随科技发展随时更新。并且高职课程资源与专业建设目标契合度有待提高,现有高职课程资源多沿用相应本科课程体系,注重知识系统性和理论性,满足高职应用技术岗位实践性教学内容不够。
(三) 专业建设质量 -- 料(学习者)的要素,生源质量不高教育服务产品是对学习者能力、素质培养的成效,因此,学习者参加学习初期的能力、素质就是该产品的现状材料,但高职教育面临的生源质量持续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资料显示:高职学生 50% 以上存在厌学等问题。
(四) 专业建设质量 -- 法的要素,教学模式单一, 创新不足
一是现阶段教学模式仍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现代学徒制、混合式教学模式仍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 尚未形成长效机制。二是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教师多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对照课本完成讲授的内容, 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 专业建设质量 -- 环境的要素
教学场所多为校内教室和实训基地,与现场相差甚远。现阶段,因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企业参与教学主动性不足,加之安全管理等顾虑,高职教学不可能大批学生到企业现场去完成学业,无法实现学校、生产现场“双现场”教学。
综上所述,专业建设五大要素中均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制度方面、资金方面的问题, 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问题。制度和资金问题不是一时一刻能解决的,下面重点从专业建设目标和课程建设方面探索分析。
三 专业建设质量提升研究与探索
(一) 专业建设质量提升工作总方案
需求导向,专业建设与专业质量提升都源于需求,专业建设和提升质量动力来自于学习者能力培养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内、外部需求调研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专业发展的目标,包括专业建设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目标是专业的发展目标,包括:专业建设总目标及专业的学生人数等具体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包括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在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再分析与标准一一对应的课程,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构建后,完成课程标准和课程建设目标,再构建课程课堂质量保证体系。从而构建起专业建设质量提升全方位质量保证体系。专业建设质量保证体系见图 1。
(二) 专业课程建设质量提升改进
1.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建设质量需求调研基础上,确定新建专业或调整既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标准。再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标准,一一对应设置专业课程,构建或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将原有课程体系中与人才培养目标无关课程取消,与人才培养目标、标准对应不紧密的课程调整其内容和课时数量。同样,对应人才培养目标,增加原有课程体系中缺失的课程,从而构建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标准相应的课程体系。
2.专业课程建设,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完成后, 依据课程所承担的人才培养分解目标、标准,编制每一门课程的标准,进而,确定讲授内容。从而确保第一门课程标准和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并结合社会需求调研,可获取教材实际情况, 确定每一门课程的建设目标和计划。课程建设标准如下。
课程(标准)建设要求:
1.课程名称:
2.课程性质:
3.课程定位:
4.课程目标
4.1能力目标(岗位能力、对接工作任务等):
4.2知识目标(与工作任务岗位能力相对应知识点等):
4.3素质目标(职业素养等):
4.4 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等):
5.学习情景设计

6.能力任务训练

7.职业素养训练

8.创新能力训练
现阶段,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大多质量不高,究其原因:一是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法为主,未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兴趣;二是教学内容陈旧,高职教材多沿用本科的教材体系,偏理论教学,未关注学习者的现状和需求,学习者也就没有学习兴趣; 三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紧密,上课不好玩; 四是师资的能力和水平满足不了教学需要,尤其是实践课程,教师自身也缺乏实践经验;五是教学评价滞后,一般每学期评教一次,造成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需求不能及时反馈给教师,也就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可从教学方法、教材及师资等方面综合制定提升措施。教学方法上探索现代学徒制教学、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改革。教材内容在前面分析研究基础上,可调整编制适用于专业建设质量提升的校本课件。
针对师资队伍能力方面,采取课程团队教学模式,团队成员兼顾教师年龄、经历,构建老中青结合的课程建设团队,课程团队成员共同研讨课准,编制教案和授课计划,共同完成课件资源,这样, 既可弥补年青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短板,又可集合队成员集体智慧共同完成课程教学,整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改变评教模式,将每学期评教改为每月评教,通过学习者学习效果调研,听课及教学督导等多渠道采集课堂教学信息,并畅通信息传递途径, 及时将教学信息反馈给教师。
四 专业建设质量提升实践
经外部专业需求调研和内部学习者及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学习者能力提升需求调研,对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讨,调整确定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并将知识目标分解为专业发展知识、专业核心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个人发展知识四大知识目标,将能力目标分解为专业发展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四大能力目标。
将素质目标分解为职业素养和个人发展素养两大素质目标。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对应完成了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 组建了课程建设团队,开展课程教学。深化校企合作, 开展了校企“双导师、双教学场所”联合培养试点改革。目前,该专业学习者学习兴趣明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推动了专业建设质量的提升。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见表 1。


五 结语
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 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以人才培养要素质量整断与改进,以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为基础, 构建专业 -- 课程 -- 课堂三位一体专业建设持续诊断与改进质量保证体系,形成长效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机制。并以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探索试点,构建了城轨专业建设目标及课程体系、标准,推进“双导师、双现场”校企联合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为高职专业建设探索了一条有效持续提升质量的路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 年 ).[EB/OL].[2016-03-17].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3]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 [2011]12 号 ).[EB/OL].[2011- 09-29].
[4]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教职成[2014]9 号 ).[EB/OL].[2014-0827]
[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 教职成厅〔2015〕2 号 ).
[6]陈运生 , 冯云龙 , 卢代夫 , 等 . 基于现代学徒制教学运行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J]. 职教论坛 ,2017,8(27):74-78.
[7]曹美红 , 赵丽萍 . 构建我国现代学徒制面临的障碍 -- 基于制度学的剖析 [J]. 职教论坛 ,2017,3(3):44-48.
[8]夏燕兰 , 王文凯 .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11(33):91-9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