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13 11:28: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立德树人在教育中是十分关键的,更是教育的初心和使命,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在立德树人中十分必要。本文从专业教师培育、教学目标确立、思政元素挖掘、教学模式创新以及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对思政教育与电子信息类专业课教学有机融合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思政教育;专业课教学;融合路径

 本文引用格式:王新新,田延娟.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98):121-123.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Xin-xin, TIAN Yan-juan

(Shandong Electronic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nan, Shandong )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is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and initial intention and mission of education. It is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moral education to promo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The paper explores integr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from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teacher cultivation, teaching goal establish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 mining,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and teaching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Integration path

       职业教育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培养道德水平高、有共产主义信念和责任感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够在社会重大事件中勇于担当、冲锋在前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肩负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历史使命。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将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专业知识传授和正确的价值观相统一,是推动课程思政教育、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

      本文对思政教育有机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究。

一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

       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十九条明确提出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改革试点,让课程建设与思政建设保持同步,逐步养成学生职业技能与敬业精神。

       有研究报道认为,课程德育在实施过程中属于隐性德育过程,主要实施内容是通过非德育课程中的德育资源最大化的展开道德教育,此项实施措施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和隐蔽性,在开展道德教育建设的过程中价值巨大,而在教学课程中融入科学精神,能让学生在接受技能实践和专业知识时受到双重教学,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内涵等综合素质能力[1]。

        发挥专业课中思政教育元素的隐性特性,通过专业课所蕴含的思想道德追求、科学精神、爱国情怀、优秀传统文化、人格培养等内容,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效的发挥思想价值引领作用,发挥专业课在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

二 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

       思政教育不是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它即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教育,“教做人”;还有科学方法论的教育与实践,“教做事”;而专业课程思政进一步丰富了其特色鲜明的思想内涵。

       三观教育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思想路线,党与国家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价值观,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坚持,人文素养,与社会相融的性格和行为等。科学方法论与实践通常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专注和钻研精神、认真的做事态度、勇于质疑和批判的意识、探索和创新意识;以及观察、想象、思考、推理、判断、分析、综合等能力,逻辑应用,特别是思维品质和能力等。这些层面上下贯通、联系紧密、相互依托、不可割舍。具体实施中,可将任一层面中的单个或者多个思政元素提炼,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开展教学。课程思政工作,是接受可传统教书育人的理念形式,形成创新性的现代实践教学,在内涵与延展上更为广泛,能有效落实“德智体美劳”,具有极强的边界与包容性,内涵也更加丰富[2]。

三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合的实施路径

(一) 增强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意识,提升思政教育水平


        专业课教师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交互活动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思政教育能否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专业课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一是要提升专业课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二是增强专业课教师的“三全育人”意识,提高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可度和重视程度,如利用制度约束、专题研讨和成功案例分享等方式,使专业教师达到理念认同、效果认可,形成专业教师对思政教育的内在需求[3];三是提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专业课教师深厚的专业功底及专业文化积累是教学能力提升的基础,通过专题培训、教师之间交流、示范课展示等形式,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

(二)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情感目标,铸就专业课程的“灵魂”

       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基础上,增加情感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党、爱国的情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认真负责、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等设定为情感目标。通过情感目标的达成,实现思政育人育心的教育效果,铸就专业课程的“灵魂”。

(三) 结合时代特点和专业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谨踏实、专心专注、诚实守信、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等。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要结合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时代内涵,从独特的行业价值和企业文化中挖掘,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开展。例如结合专业技术发展历程,挖掘历史时期中重要人物不畏艰苦、追求卓越的精神;结合产业发展,挖掘优秀毕业生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优良品质,体现榜样的力量;结合专业特点, 挖掘专业素养中必须具备的职业精神;结合教师教学经历,分享学习经验和感悟等。

        当今我们正面临疫情防控这一社会重大事件,每一名学生都是全民战“疫”的见证者和践行者,把在疫情防控中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和担当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真实案例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鼓舞学生努力学好专业,把个人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4]。

(四) 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形式不能刻意死板,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要紧密联系社会热点、国际国内形势、现实问题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应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主题辩论等,以短视频、典型事件、名人名言、励志故事等为载体,用播放视频、讲故事等形式,增强课堂吸引力,师生互动,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五) 实施动态性考核,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融入思政教育的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是对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和思政目标达成效果的综合评价,考核评价标准应具有导向性、有效性和开放性,以过程性考核为主,通过道德观测试、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评价学生, 关注学生阶段性的进步,关注学生在价值观树立、个人行为规范养成、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的思政教育成效。考核评价结果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把握学生成长动态,同时对课程教学的改进和提升有指导性作用。考核评价的主体应包含教师、学生、督导和企业,多角度、多维度实施[5]。

四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具体案例

       以《网络与宽带接入技术》课程为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中,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防控这一社会重大事件,挖掘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等素质。

       表1为《网络与宽带接入技术》课程第一堂课的教学设计示例,其中融入了较多思政元素。

\
                                          
五 结 语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思政课程的带领下实施综合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与专业知识,需要紧紧抓住教师、课程、教学等要素,从教师培育、课程思政改革等方面入手。实践证明,更新专业教师教育理念、制定课程教学标准、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考核评价,是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7]。

参考文献

[1]詹鹏,邵献平.论课程德育与德育课程的融合——构建高校德育教学共同体[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135-140.
[2]牟芳芳,国海东,郭春霞,等.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工作中教学目标设置与实施的探索[J].中医教育,2019,38(06):63-66.
[3]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57-61.
[4]赵仕宇,郭丽霞,陈小梅.“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探究[J].机电技术,2019(02):103-105+120.
[5] ] 战崇玉, 徐莉. 高职院校专业实践课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探析——以“PLC”实训课程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9(29):11-13.
[6]王红乾.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J].河南教育(高教),2019(12):73-76.
[7]朱宁,都希.“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价值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7):200-2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31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