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为了适应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形势,地方高校开始将研究生管理重心下移到二级学院。文章基于高校探索与实践,认为二级学院的研究生管理所面临的困难包括研究生群体和研究生工作复杂性大幅度增加、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责权利明晰不够、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队伍与管理机制需要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和学位点的作用需进一步发挥。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的优势包括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更有利于突出特色和个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包括统一各级管理者的认识、确定各级管理者的责权利、理顺二级学院内部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提高研究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创新二级学院研究生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校外兼职导师队伍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
关键词:地方高校;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优势;问题;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赖晓莲,周水平,杨光耀 等 . 地方高校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的优势、问题和对策 [J]. 教育现代化,2020,7(96):156-159.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in Secondary Colleges of Local Universities: Advantage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LAI Xiaolian, ZHOU Shuiping, YANG Guangyao, CHEN Shangxing, WANG Zongde*
(College of Forestry,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graduate students, local universities began to transfer a large number of graduate management to secondary college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the authors' view is that the difficulties include the divers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complexity of graduate work are greatly increased, the duties, rights and benefits of graduate management in secondary college are not clear enough, the management team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secondary college need to be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 and the role of graduate tutors and discipline sit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The advantages of graduate management in secondary colleges include higher efficiency, lower cost, and more favorable to highlight characteristics and personality. In addition,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It includes unify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all the managers, determining the duties, rights and benefits of the different managers, straightening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subjects in secondary colleges, improving the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self-management and self-service of graduate students, innovat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secondary colleg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ncurrently tutor team and graduate training base.
Key words: local university; secondary college;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advantage; problem; countermeasure
近年来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急剧增长, 类型和结构日趋复杂。大部分地方高校为了适应新形势,将管理重心下移到二级学院 [1]。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的水平和效果,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地方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和国家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目标是否能够全面实现,高校也面临着研究生管理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2-4]。
二级学院既是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就业的具体组织者,又是研究生导师遴选、培养和考核的具体执行者,也是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具体管理者,因此有更多自主权,有利于结合学院特色和优势进行个性化的管理和培养,但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问题, 是一个新课题 [5-6],本文基于高校实践与探索,分析了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的特点和优势、困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 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的特点和优势
(一) 具有更为直接和快捷的优势
不少地方高校的二级学院已经承担了研究生具体管理的大部分工作,包括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学位、学工和就业工作,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推荐和具体管理,研究生的实践和创新基地申报与建设等各个方面。由于二级学院的管理工作人员对于学院各方面情况都非常熟悉,这些工作由二级学院来承担,确实更为直接和快捷,如果运转正常, 并且不断理顺和加以引导,其效率和效果应该能得到较好保障。
(二) 具有较好人员和成本的优势
新形势下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有新的和更高要求,如何加强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加强研究生党团工作、研究生的校外实践工作和研究生的高质量就业等都需要进行落实和推进,大部分地方高校二级学院在党务、团务、学工、科研等方面都已经有较为成熟的体系和机制,因此二级学院的研究管理工作可以与之进行衔接和融合,有较好的人员和成本方面的优势。
(三) 具有凸显特色和个性的优势
每个二级学院都应根据学科专业各自的特点,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体现自身特色。研究生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后,二级学院可以更为自主地在研究生管理上充分考虑凸显特色和个性化发展方面的优势,比如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课程建设方面考虑地方资源、产业、行业等方面的特色与优势,在培养模式改革、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结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 加强校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等。
二 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 新形势下研究生群体和研究生工作复杂性大幅度增加
新形势下,二级学院面临着群体复杂性增加、研究生工作复杂性增加和重心下移的双重困难, 包括二级学院研究生规模、结构、类型的不断增加, 入学年龄正在从 90 后向 00 后过渡,同时还有部分 80 后的在校生;研究生的来源日益复杂,有来自本校的推免生、其他具有推免资格学校的推免生、一志愿报考上线生、调剂生,博士中则有直博生、申请考核招生的、普通考试录取的。新形势下,国家和省级政府全面推进了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资金投入机制改革和全方位奖助体系改革,在学工方面的思政教育、创新创业和就业也提出了不少新要求和推出了不少新举措。因此二级学院在新形势和重心下移背景下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大幅度增加。
(二) 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责权利明晰度不够
大部分地方高校二级学院当前的研究生管理工作正在逐步接收研究生院或研究生学院所下移的管理工作,但这个下移过程有时难以避免零散和离散,系统性和配套性往往还需要加强。在这个过程中最好是能够增加规划和计划性,尽量多给二级学院做好思想准备、人员准备、条件准备和制度准备的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下放各项工作,使得二级学院能够消化、吸收和创新, 实现工作的灵活性更高、个性化更高和特色化更明显,真正做到工作下放之后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这些目标的实现, 需要认真和深入地分析和讨论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的责权利究竟需要如何配置,才能提供比较充分和全面的保障,明晰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的责权利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研究生院从学校层面如何来与之衔接,既有利于给予二级学院相对灵活的责权利实现开放搞活有特色,也能使得全校层面研究生和学科工作总体目标的实现。
(三) 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队伍与管理机制需要建立健全
一般认为,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工作主要是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学工、党团和学生团体等方面,但实际上还应该包括学位点、研究生导师、校内外实践和创新基地。此前,二级学院的管理体系建设主要是围绕本科生培养设置的,因此研究生管理重心下移到二级学院之后,将面临如何围绕研究生培养来配备管理队伍,并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既可参考本科生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也要注意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差异性, 本科生的教育是集中式的,而研究生的教育主要是阶段式的,在前 2~3 个学期相对集中地修完课程后, 就开始进入导师的课题组开始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或进入实习实践基地在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践活动和学习。
目前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机制尚需要逐步实践和总结,尽快建立高效长效机制,研究生管理所有主体也亟待梳理和分类,每一类的人员组成原则和考核办法尚需制定,一支与新形势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工作相适应的管理队伍还有待建立,同时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机制也需要尽早建立,并逐步加以健全,这是新形势和新常态下将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好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机制完善才能真正适应研究生管理重心下移之后的承接、正常运转、特色形成、质量提高和培养创新型人才。
(四) 研究生导师和学位点的作用需进一步发挥
长期以来,研究生导师和学位点承担的都是与学术有关的工作,关心的是研究生在科研创新方面能力的培养或者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的是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参与学术交流等。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和成长过程中的第一责任人,学位点则类似于本科生的班级,尤其是研究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后,更多时间是在导师和学位点的指导或组织下开展科研活动,因此在研究生管理重心下移到二级学院后,作为二级学院的学位点和各个学位点中的导师,确实需要改变观念,需要将研究生日常性事务方面、思想政治方面、创新创业方面的工作逐步融入到科研活动管理中,营造研究生更有归属感的成长氛围。
三 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 统一各方对研究生管理工作重心下移的认识
研究生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到二级学院,不仅仅是研究生院或研究生学院和各个二级学院的简单工作移交,而是学校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的、带有系统性工程的、具有丰富内容的、对学校整个研究生和学科工作都具有重大影响的工作。原先由研究生院直接向学校汇报的、研究生院与其他相关部门合作完成的工作改由各个学院来完成, 其中许多衔接工作需要提前告知,并提早做出相应的安排才能顺利完成。
因此,各地方高校需要首先对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的现状、困难和问题进行梳理,清晰准确地掌握二级学院的本底情况,再对工作重心下移的工作进行梳理,全面深入地掌握这些工作所涉及的部门、二级学院应该为此增配的人员和条件、下移后工作途径和方式改变应该配套修改的制度和办法等等,再召开一定范围内的交流会、协调会或推动会,从而在决策层面和学校层面为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提供先导和保障。
(二) 确定研究生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后各方责权利
明确各方责权利至关重要。地方高校研究生院或研究生部的职责是代表学校进行研究生工作的总体把握,在招生质量的总体要求、培养环节的严格执行、学位论文质量的严格把关、就业工作的总体组织等,学校相关部门包括实验仪器管理、基地管理、招标采购、后勤管理等部门均应该按照三全育人的要求来承担责任。
二级学院是具体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需要提前思考,预计各类困难与问题,尽早提出来进行讨论和交流,尤其是需要从本学院的特色、优势和个性化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需要学校提供的支持和相关部门共同承担的工作或提供的帮助,从而在获得上级和外部支持方面不会出现故障。
(三) 理顺二级学院内部管理工作主体和分类加强
近年来在我国全面开展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资金投入机制改革和全方位奖助体系改革,加强思政教育、就业引导和应急情况管理等新形势和新常态下,二级学院如何做好具体管理工作,在加强研究生日常管理的同时,着力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需要在学院内部明晰各种具体管理工作的主体,并且进行分类加强,才能将管理与服务工作做实做好。
首先是要加强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的人员队伍建设。管理人员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类,分别是学工类、学科类管理人员。学工类主要是学院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领导、研究生秘书,学院党委和团委(党总支和团总支)领导、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研究生教师辅导员等。学科类主要是各个学位点负责人、学科点秘书、研究生导师等。这些人员中,有些可以是兼职的,但有些必须是专职的, 而且专职人员的设置和数量还需结合研究生数量、层次、类型的多少来配备齐全。
其次需要对这两类人员在研究生管理中应该承担的责任进行相对清晰的划分,避免出现遗漏和重叠,尤其是对于涉及公平公正方面的工作, 涉及研究生培养是否规范和关乎培养质量的工作, 更加应该责任清晰。
最后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每类人员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强化力度,使得每类人员都能够始终保持比较好的总体力量和工作状态。
(四) 提高研究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
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学习的阶段性非常明显,低年级集中完成学位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到高年级则依据学术型、专业型和学位论文的选题分别进入不同的平台、课题组、基地等, 各自完成后面的学业和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不宜使用与本科生类似的整齐划一工作方式。如何提高二级学院研究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是增强研究生归属感和强化学科专业特色优势,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研究生分会和研究生社团组织,结合各学科专业特点,开展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活动和竞赛,展现所在学院的特色和优势,是帮助研究生干部和研究生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具体工作中,研究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及其相关竞赛的组织, 是需要研究生分会和社团组织大力推进的工作之一。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或各类专业竞赛,培养研究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拼搏精神,提高研究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
(五) 创新二级学院研究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所有以上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的要素需要通过建立起有效管理体制,并且实行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够真正实现其效果和效益,在新形势和新常态下,尤其需要加大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较长时间以来研究生管理所采用的大都是垂直式和自上而下式的类型单一的管理体制 [7-8],这种管理体制的特点是各类主体都处于自上而下的垂直线上,大家都是垂直线,相互之间也就是平行线,各管理主体之间交流比较少,主要是各自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同时应付各自的日常管理工作。这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特点是能够较好地贯彻研究生教育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所部署的任务,不足之处是平行线之间的交流上,如果增加了工作的类型,有可能平行线会越来越多, 既增加了人员,还有可能平行线之间的要求存在差异而造成研究生感觉到多头管理和无所适从, 同时还有可能会出现工作的遗漏或重叠,最终对工作效能和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需要大力开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和探索,积极进行创新和尝试。着力改变目前管理主体相互平行的管理体制,改进平行线之间信息交流不够的运行机制,从而改善效能效果, 应该成为改革的重点。矩阵型管理体制是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管理主体分别置于横向和垂直系统,并组成一个矩阵,因此称矩阵型管理。矩阵型管理中的成员是双线汇报的模式,其管理者有两个,分别负责不同类型的管理。将学科管理主体与学工类管理主体分别置于横向和垂直系统,并通过二者的相互兼任,使得原来这两类主体相互平行改变为相互垂直,构建出一个具有主体成员交织的矩阵型管理体制。这个体制的运行机制可以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即时互通,从而提高工作的效能效果。
(六) 加强校外兼职导师队伍和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
校外兼职导师队伍的建设既可以成为校内导师队伍的良好补充,也是一种与国内外科研和生产单位加强合作交流的有效途径,可以促进国内国际合作交流,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全方位合作。多年来,作者所在学院通过国内外兼职导师建设,引进了美国、加拿大等国外的知名学者担任兼职导师和学校的讲座讲授,有力地促进了国际交流工作。
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兼职导师则更为重要,作者所在学院通过多年努力,已经建立了一支有 30 余人组成的校外导师队伍,这些导师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承担了教学任务和指导任务,极大地提升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条件之一,国家层面研究生和学位方面的教指委和省级教育管理部门都非常重视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组织了各类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建设工作。这些基地的建设大大拓展了研究生培养的条件和资源,也促进了基地所在单位的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安琰,杨林 . 校院二级管理体系下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探讨 [J]. 教育教学论坛,2016(28):13-14.
[2]赵进辉,袁海超, 刘木华,等 . 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下的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J]. 教育现代化,2020,7(41): 168-170.
[3]戴智勇,李贺娟,莫建玲 . 高校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浅析[J].教育现代化,2018,5(13):24-25.
[4]刘轩,闫芮 . 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管理问题探析 [J]. 教育现代化,2018,5(9):28-29.
[5]徐晓君,熊森 . 基于 SWTO 分析的医学院校研究生二级管理创新性模式探究 [J]. 教育教学论坛,2020(13):11-13.
[6]刘霞, 应晨希, 王良杰, 等 . 基于校院二级管理模式的学院研究生管理工作探讨 [J]. 高等农业教育,2016(6): 108-111.
[7]陈勇,谭志刚 .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探析 [J]. 中国研究生,2012(11):32-33.
[8]赵燕,郭尚敬,张秀省,等 . 地方综合性大学二级学院硕士研究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J]. 教育教学论坛 , 2017(27): 12-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