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案例融入思政元素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实践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7-29 09:30: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本文尝试将思政元素融入局部解剖学教学案例中,施行案例 - 实践 - 理论 - 实践的教学改革方法。结果与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比较,其技能操作能力、识别标本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均比传统授课班级得到了较大提高。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中加入德育教育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表明在德育教育融入专业课有其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学改革;解剖学;思政元素

      本文引用格式:王永为 , 高亚贤 , 郭森 , 等 . 案例融入思政元素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J]. 教育现代化 ,2020,7(97):61-64.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Incorporated into the Case with Ideological Elements on the Reform of Regional  Anatomy Teaching

WANG Yongwei, GAO Yaxian, GUO Sen, CHEN Zhihong

(Dept. of Human Anatomy, Chengde Medical College, Chengde Hebei)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teaching cases of regional anatomy and implement the teaching reform method of case-practice-theory-practic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he students’ skill operation ability, specimen identification ability and final examination scores were improved greatly. The addi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regional anatomy has not  only improved the teaching effect, but also strengthene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It shows that it is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integrate moral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 words: teaching reform; anatom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一 引言

       局部解剖学是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各专业课的坚实基础,一个没有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医生 ( 特别是外科医生 ) 肯定不是一名合格医生。但由于局部解剖学课时较少,内容偏多, 学生普遍反映知识难于记忆,枯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较差。近年来,国内许多医学院校都在尝试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改革实践方法,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如何把学生的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接受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自我约束力, 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目标,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我们尝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探索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相结合,试图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塑造学生的高尚的情操 [2]。

\

二 思政元素融入案例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

(一) 教学改革授课对象及方法


        授课对象是学过系统解剖学课程的 2017 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其中 2 班共 35 名学生及 9 班共37 名学生为同一授课教师,均为小班单独授课,在上课前学生预习该章节的相关解剖学知识,课程前一天使用问卷星测试学生掌握预习相关内容知识点情况,两个班级平均成绩无差别。2017 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9 班作为教学改革对照班级,课堂教学方法为教师先讲授,后学生实践操作的传统教学方法,讲授过程中同样引入教学案例,但不含思政元素。而 2017 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2 班课堂教学方法由先理论后实践改为病例导入 - 实践操作 - 理论讲解 - 实践操作的授课方式,并在讲授过程引入的教学案例中融入相关思政元素,在真实案例中融入思政元素,不单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通过思政元素中的德育教育,让学生真正学习到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激发内心自主学习的动力,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二) 教学改革具体实施

       胰腺位置特殊,胰腺的毗邻结构较为复杂,在描述胰腺的毗邻结构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毗邻结构的重要性,引入胰头癌病例。胰头癌早期一般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所以往往被患者忽略。但胰头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占肿瘤前四,以早期敏感度低不易察觉,手术及预后均不理想,早期患者早期可以出现腹痛、黄疸、食欲减退、消化不良、饭后腹部闷胀,有时也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患者绝大多数认为是胃部疾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但胰头癌恶性程度高,等到有明显症状确诊的时候通常都已经是中晚期了。晚期患者治疗效果较差,如早发现早治疗,早期胰头癌治疗效果非常好,生存率可以大大提高。一位患者因上腹部胀痛,不适,恶心、食欲不振入院,医生对其进行相关检查后,诊断为胃部疾患,建议其回家服用养胃的药物,隔期复查。后患者敏感度低,未觉察相关症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等出现黄疸、腹痛、消瘦、发热等症状后才来就诊,后经诊断为胰头癌晚期,患者已无法手术治疗,错过了早期的诊断治疗,给患者的生命造成了及其严重的影响,也是医患矛盾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如果能第一次就诊时通过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想到周围的器官毗邻结构,就有可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病人的存活率。通过这个病例告诉学生,只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严谨的医风是合格医务人员应该具有的品质,才能胜任医生的岗位,自己的知识多寡,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肩上有责任,有担当, 为以后能做一名合格的医生而自发的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病例叙述完后,提问如果学生作为一名医生, 这位患者第一次就诊时,描述相关症状,你应该如何考虑?如果要切除该患者的肿瘤部位,需要注意哪些重要结构?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后,分小组到尸体标本上进行演示。

       在尸体标本操作中,同学们分为术者,一助、二助及参观者,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这时教师在一旁讲解胰头癌的临床表现,并根据表现寻找解剖学原因。例如,患者早期出现的消化不良表现,是因为胰头后方毗邻胆总管,造成管道不畅,胆汁及胰液不能流入到十二指肠中,后期胰腺压迫腹腔神经丛而出现的腰背部疼痛等等。然后回到课堂,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讲解后学生再进行解剖操作。这样学生才会对胰腺的周围毗邻结构产生兴趣,知道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意识到为什么要学,如何去学,极大提高了尸体标本操作积极性, 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学习态度更加严肃认真。

       在讲解甲状腺解剖毗邻结构时,引入一位甲亢患者入院做甲状腺切除手术的病例,误将一侧喉返神经切断,术后导致病人声音嘶哑,医生术后得知这位患者是一名歌手……某位医生在给一位女患者做子宫切除术时,结扎子宫动脉却误将双侧输尿管一同结扎, 后又做了输尿管吻合术 [3]。这两次均为医疗事故,第一个案例,病人的歌唱生涯断送在这位医生的手中,给病人带来了惨痛的代价,第二个案例虽做了补救手术,但病人也承受了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损失。这些案例都要学生假设事例中的患者是自己或自己的亲人,自己会有何感受?如果自己是医生, 该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故 [4]。每一个类似事例都会让学生加深对“健康所系 , 性命相托”的理解,医疗中你的任何一个疏忽都有可能会导致一条生命的结束,使他们切实认识到医生责任的重大, 认识到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对一名医生的重要性 [5]。

(三) 教学改革效果观察对比

       通过与传统授课班级对比观察发现,施行思政元素融入案例的教学改革方法的班级中操作标本时间平均为 2.35 小时,传统授课班级操作标本时间平均仅为 1.25 小时,教改班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标本操作(评分采用解剖及暴露出的相关结构进行统分)教改班级学生得分平均为 91 分,传统授课班级平均为 65 分,教改班学生技能操作能力、识别标本能力及期末考试成绩得分均比传统授课班级得到了较大提高。
\
 
        通过对比发现,将思政元素融入案例的教学改革方法对于学生学习效果提高确有帮助,大大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在条件艰苦的尸体标本操作过程中,坚持时间更长,充分说明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学习到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激发内心自主学习的动力,塑造学生的高尚的情操和职业道德,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6]。

三 解剖学课程中课程思政的实施

(一) 思政元素加入解剖学教学大纲中


       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解剖学教学中,既是课程思政,实现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必须将教学大纲随之更新,在原教学大纲基础上,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作风、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具备仁爱之心及高尚医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志献身医学事业的强烈医学使命感等设立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7]。

(二) 育人先育己,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政水平

       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者,只有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政水平,才能推动课程思政不断前进,完成高等本科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研室集体备课,同课异构过程中,集合全教研室教师的智慧,挖掘探讨各章节思政元素,并将思政元素与课堂相关内容有机融合,不必每个章节都有思政内容融入,筛选经典与专业知识内容联系紧密的思政元素,运用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 [6]。

(三) 解剖学中的思政元素的挖掘

       将我国医学大家的成就和高尚品德的事迹融入到有关章节内容中,为学生能够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提供一些榜样,可以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8]。如结合解剖学发展简史 , 介绍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钟世镇,他建立了以解决临床外科发展需要为主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体系。记者采访钟世镇时回忆说:“我去手术室看他们做手术,只是一个很简单的胃溃疡切除,跟旁边的脾动脉没有关系,但主刀医生对解剖不熟悉,就把筷子那么粗的大血管切断了,病人的血一下子就喷到了手术灯上”他知道,这些触目精心的手术事故,原本不必发生,只要医生能多掌握一点解剖学知识。钟院士说“选择临床应用解剖学,不可能治病救人, 但外科医生要获得创新性发展,他一定要熟悉解剖, 所以这个学科就是配合人家,我的人生定位就是配角人生,我配合过的这些人物,都出名了,我当然也成名了”。从钟院士的事迹,让学生从中知道解剖学对医生治病救人的重要性,并从中学习钟院士豁达、谦虚、甘于奉献的高贵品格,严谨的治学态度及鞠躬尽瘁的大师风范。

        在呼吸系统一章相关内容中介绍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2003 年 , 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时,钟南山不顾个人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奔赴疫区指导医疗救治工作,在抗击的关键时刻 , 他临危不乱 , 他主动向卫生厅请缨“把最危重的病人往我们医院送 !”2019 年武汉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84 岁的钟南山院士,却依然逆流而上,从广州到武汉再到北京,他的工作和行程更是安排的满满当当,需要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 上发布会,连线媒体直播,解读最新情况,钟南山院士在关键时刻再次站出来,值得全国人民肃然起敬。
在女性生殖系统一章 , 介绍我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 他的一生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医学事业,在送进医院病情加重期间,虽遭亲友劝阻,但她还坚持工作。此时,她早已不是住院医师,但她要求值班医生和护士,只要病人出现问题,即使是半夜也要马上通知她。甚至在去世前一天还接生了 6 个婴儿。后期林巧稚病情恶化,陷入昏迷,她总是断断续续地喊:“快!快!拿产钳来!产钳……”林巧稚逝世后,她将个人毕生积蓄 3 万元人民币捐给医院托儿所,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大海中。她自走向工作岗位到临终前夕, 心中装着的只有妇女、儿童的安危,献身医学事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给后人树立了榜样。

       在讲解眼球部分内容时,举例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及夫人卓琳逝世后均自愿捐献眼角膜,对学生进行救死扶伤、勇于献身医学的教育, 同时倡导器官和遗体捐献它可以为挽救其他生命提供器官,还可以为医学教育和研究提供标本,是一种伟大的奉献行为,因此应值得大力提倡和支持 [9]。

        在讲解盆腔器官时,介绍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邓稼先,他放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 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默默无闻的奋斗了数十年,由于当时条件艰苦,使用算盘进行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九次要花费一年多时间,每当过度疲劳时,总着急的说“唉, 一个太阳都不够用啊”。他常常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他的事情。他不计名利,甘为无名英雄、艰苦奋斗、舍生忘死、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值得后人去学习 [10]。

        通过介绍以上实例,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良好品德的熏陶,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激励了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决心,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 [11]。

四 思政元素推进局部解剖学教学的意义

        局部解剖学是详细阐述正常人体各局部结构和器官的位置、毗邻、层次关系及临床应用,内容多且复杂,是一门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实践很强的学科。“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因此国内外医学院校都把解剖学作为医学生重要的必修课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局部解剖学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局部解剖学课程中,实践证明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习热情, 增强自我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从内心激发出为做好一名合格医生而学习的动力,并且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也有利于早期塑造学生高尚的医德情操, 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12]。
 
\

        总之,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局部解剖学的教学之中实现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盐入味,不仅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能力,还不知不觉受到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升华,起到了既“教学”又“育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效果 [13]。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16.
[2]安雷雷 , 赵翌如 , 刘恒兴 .《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初探 [J]. 科技视界 ,2019(29):208-209.
[3]姚玲 , 唐正宇 , 王碧玉 . 从医患关系视角剖析开展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J]. 中国卫生产业 ,2019,16(30):143-144.
[4]方祥源 , 王灿 . 解剖学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的探究 [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82-83.
[5]王松山 , 韩红柳 , 李锋 , 等 . 课程思政在麻醉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11(31):54-56.
[6]王志强, 于振海. 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10(08):1555-1558.
[7]刘升长 , 翁美芝 , 舒青龙,等 . 加强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教学 , 促进医学人才培养 -- 以医学基础课程生物化学教学为例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37):133-134.
[8]秦永亭 , 张晓蕾 , 陈珊珊,等 . 课程思政融入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探索 [J]. 解剖学研究 ,2019,41(04):356-358.
[9]李靖 . 课程思政在医学专业课中应用探讨 [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2):461.
[10]赵鸣歧 . 高校专业类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任务与标准 [J].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8(05):86-90.
[11]李凯丽 . 寓德育于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探索 [J]. 解剖学研究 ,2008(04):315-317.
[12]徐丹 , 尹雪娜 , 马世坤 . 基于大学有机化学开展“课程思政” 的探索与实践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10):30-31.
[13]杨红 , 钱培刚 , 程丽芳,等 . 高校专业课教师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初探 [J]. 教育现代化 ,2019,6(86):304-3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15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