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大智移云”的数字经济时代正彻底改变着会计行业,导致传统的会计工作者转型压力巨大。本文立足于会计人才培养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培养三个维度入手,着力培养学生的会计逻辑、计算机逻辑、数据分析逻辑与战略逻辑,实现“跨学科”融合的创新,推动数据处理、分析、决策能力的提升,组建具有数字经济特色的“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拓宽学生职业潜力,培养符合“互联网 +”时代背景的会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大数据;会计人才;高校;培养模式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n the Era of
"Great wisdom Moving to the cloud"
BAO Xiaofeng,WU Weirong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Wuhan Hubei)
Abstract: The digital economy era is completely changing the accounting industry, and traditional accounting personnel are facing unprecedented transformation pressure.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accounting talent training, starting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er training, focusing on training students’ accounting logic, computer logic, data analysis logic and strategic logic, to achieve “interdisciplinary” fusion innovation, and promote data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rocessing, analysis and decision-making, set up a “double-qualified” accounting teacher team with digital economy characteristics, broaden the career potential of students, and train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who meet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 era.
Key words: big data; accounting tal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ining model
一 引言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革、适应大数据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大智移云”时代,会计职能已经从传统的“信息处理和提供”转向“信息的分析使用和分析决策”[2]。《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要进一步夯实会计基础工作,积极融合新技术、新手段,推动会计核算技术的优化升级,要推动会计从核算职能转变为管理职能,并参与决策。同时,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导致用人单位对会计毕业生的需求发生改变,他们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财务专业能力,还要有优秀的企业管理能力、数据整合、挖掘和数据分析能力。此严峻形式下,需要改革现有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跨学科”融合的创新,“互联网 +”会计人才的培养问题迫在眉睫、亟待解决,这一理念也得到国内高校的重视和共识 [3]。
二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一) 会计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大数据时代,传统会计专业的教育模式与时代会计人才的要求脱轨,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显现出一系列不和谐的问题,暴露出众多弊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师仍然按照理论教学 - 讲解例题 - 督促学生练习的固有模式进行课程教学,在期末考核方面,通常是以卷面分数一锤定音。这样往往会生成过窄的知识面、较差的实践能力,而时代急需的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知识的被动灌输”与“填鸭式教学”正逐步扼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导致会计教育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严重缺失 [4]。
(二) 会计课程体系研究现状
目前高校的课程体系构建不尽合理,内容冗杂, 但知识结构又较为单一。专业理论课程由于其难度和广度,学分重、课时占比大,且后期的知识吸收得不到保障,引致其转化成学生在企业中切实可用的实操技能不够熟练、实用性较差;目前的会计知识体系也相对滞后,依然停留在基础的核算要求 [5]。当下的课程体系相对缺乏对财务分析、财务信息化、业财融合一体化、管理决策等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会计岗位,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落后的课程体系导致传统培养出的人才短板逐渐显现。
(三) 会计实训平台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实训平台建设较为简单, 且实验教学水平有待提升。有限的经费在投入满足本科生常规实验教学后已是捉襟见肘,对于大多数高校的会计专业实训平台而言,现有实验条件难以满足对学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6]。实训平台的专业师资仍旧缺乏,且大体上对大数据的利用程度不高,导致学生未深入掌握以大数据为背景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 会计教师能力现状
“大智移云”时代必然要求会计向会计信息化转变。会计信息化不仅要求任课教师有比较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要对计算机原理、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相关知识掌握良好,并将其综合运用于会计教学过程 [7]。而实际上许多高校往往忽略会计信息化所需师资的培养,或者已经有了前端意识但培养模式尚不成熟,目前高校大多数实验室老师、技术员由会计老师或计算机老师兼任,真正专职的会计信息化教师较少,由此导致了在转型过程中, 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仍然不容乐观 [8]。
本文对大数据时代要求的会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解读,剖析现行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高等院校现存问题与自身优势,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改革之路,以打造出互联网时代下集财会知识与计算机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丰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化研究、提高人才输送实践效果。
三 “大智移云”时代会计人才新要求
“积极开展面向互联网应用创新的科研与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提升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加快高校互联网创新型应用成果的产业化”是时代课题,在人才培养新要求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已经纷纷采取措施,如重庆理工大学的“互联网 +”MPACC 人才培养,在“互联网 + 会计”MPACC 试点中增设了大数据挖掘与价值发现、大数据与财务决策等信息系统的特色课程, 中央财经大学也将人工智能元素融入传统的 MPACC 课程中,西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长春理工大学同样走在大数据会计教学改革前列。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计算机相关的元素。但两所学校在教学方式、教师转型等方面的探索仍停留在理论层面,会计教学与“互联网 +” 的融合还不够深入。长春理工大学实施“理工 + 会计”模式,依托本校优势学科与会计专业融合发展, 创建“特色教材——多维课件——开放资源库”的优质教学资源,构建并实施基于能力和素质嵌入的教学模式,来拓展学生知识结构的通用性,提升和挖掘学生进行成本核算、决策的能力和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的能力。通过对上述现存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不难发现,目前,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进程、改革力度与大智移云时代会计职业变革的要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依然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成果、提供的实践经验尚少。
四 “大智移云”时代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转型分析
(一)“大智移云”时代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1)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模式,关键在于“启发式教学”。形成以“SPOC 教学”、“小班教学”、“第二课堂”为主体的研究性教学,具体而言,通过模拟实践情景,实施“目标导向”战略,课堂上讲练结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唤醒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自主意识、鼓励学生做课堂的主导者。
(2) 优化课程体系,打造“多元化”课程,增加跨学科课程内容
优化课程体系,重点是平衡专业课程和大数据课程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有机融合。构建“会计 + 信息化 + 管理”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将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和专业课程结合,在会计学专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计算机维护技能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技能以及简单的程序设计和修改技能,使其具备更好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同时,为更好地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要改革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表 1 财会实验室建设现状与问题
人文类课程、科技类课程、企业运行类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拓展类课程。
(3)培养与“会计大数据”相通的师资力量
优化师资力量,要明确教师角色的多面性,实现从培养者拓展到引导者、促进者、服务者的转化。在现有师资团队的基础上,鼓励青年教师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通过定期举办专家讲座和积极鼓励参加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会议,注重培养专业教师的大数据技术、管理能力以及大数据应用经验;在人才招聘时考虑复合型师资力量,优先吸纳和引入具有数字经济特色的“双能型”会计教师。从大力提高现有师资水平、引入新型人才和改善师资结构的两条路径,培养与“会计大数据”相通的师资力量。
(二) 华中农业大学财务共享实验室的探索
(1)建立了多场景、多角色、多教学形式的混合式实验室教学模式
针对不同的课程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关于会计信息化等课程采用案例探讨教学,采用数据库里真实的财务案例与学生进行探讨研究,实现互动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与思相结合,真正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会计人才;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上机实操型教学模式,老师融合教与用,提升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信息化运用更自如; 财务专业知识课程采用授课与线下小组讨论相结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实训平台操作课程使用角色轮换和场景模拟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到每个角色的扮演,理解每个角色的任务和特点,为以后进入企业打下基础。
(2)建立了“校企合作 + 教学研讨”型的财务共享管理平台
充分利用农业高校优势,与涉农企业搭建了深度合作平台,将涉农企业大数据资源与校内专业化的培养结构相融合,共同建设了包含专业训练、真账实操、案例演绎、岗位模拟等场景的财务共享实验室,实现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及应用能力的有效提升。于 2019 年打造了财务共享实验室,实现了专业化知识体系与岗位的灵活性实践操作有效交融, 在学与用一体化的教学改革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基于此,企业也可以结合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系统, 为企业所需人才提供精准定位,校内实现专业实验教学的由点及面、理论到应用、综合应用的多层次实验体系。其次,华中农业大学建设的财务共享实验室通过专业的大数据融合资源搭建的开放式、动态性的大数据融合平台,充分的融合教师的科研需求,提升其科研创新能力,充分提高“研”的成效。
(3) 提升了会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能力结构在师资建设过程中,华中农业大学会计系鼓励
教师进行跨领域、跨机构的交流,不断培养教师的大数据理念,打造具有大数据素养的师资团队,力求把实体课程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会计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与服务者。对现有教师进行了会计信息化的专项培训,学习教师基本素养知识, 建立会计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的复合型人才具有计算机信息化专业背景和管理会计经验,注入的这些综合知识使教学队伍向信息化和多元化发展。
五 结论
大智移云的数字经济时代,关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大讨论从未停歇,尤其是在空前的转型压力 下,探究出一套完备、科学、与时俱进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已是迫在眉睫。无论是重庆理工大学的财税一体化实验室、上海财经大学的大数据统计科学中心,还是华中农业大学的财务共享实验室, 都是会计学科向新时代靠拢的标志,是中国高校教育者们在努力跟上时代脚步的剪影,在今后的探索路程中,在不断的尝试和实践中,改革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决不会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与实践相结合, “互联网 +”与会计教育的融合会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 李思呈 , 包晓岚 , 熊毅 . 智能财务视域下财务管理一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19,6(A5):1-2+12.
[2] 黄世忠 . 移动互联网时代财务与会计的变革与创新 [J]. 财务与会计 ,2015(21):6-9.
[3] 武静 .“大智移云”形势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21(21):53-54.
[4] 吴思哗 . 浅析大数据技术时代下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 [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8(28):104.
[5] 李新纲 , 张艳 .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大学生主体化再认识 [J]. 领导科学论坛 ,2018(19):88-89.
[6] 杨晓 , 施於人 , 郭建新 . 校企协同型经管中心综合实验与科研创新云平台构建——重庆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方案探析 [J]. 现代教育技术 ,2013,23(11):104-108.
[7] 王海妮 . 高校财务人员转型的能力框架构建与实施——基于管理会计在高校应用的新常态 [J]. 财会通讯 ,2018(16):46-49.
[8] 陈继初 , 胡晓红 .“互联网 +”时代高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探究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05):254-2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