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应用型人才背景下《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的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1-06-09 16:54:01 文章来源:SCI论文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The Course Reform Discussion of the "Building Architec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Applied Talents
LI Xin, LIN Zhi-da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City Institute,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Liaoning)

Abstract: The course ‘Building Architec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se structure of the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For meeting the  needs of applied talents, a reform on the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evaluation mode of the theory course and the practice course of ‘Building Architecture’ was presented, including introducing case to the class,

bringing BIM to practice course, and forming the ‘course chain’ by  applying the  results of  the  practice course to  the  follow- up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he graduation projects. Students show keen interest for this and the learning positivity and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are improved.

Key words: Building architecture; Applied talents; Teaching reform; BIM; Course chain


一 引 言

近年来,土木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建筑行业的发展势头已经过了鼎盛时期,对工程类人才的需求在下降。在此种形势下,学校和社会应积极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考核,这样学生在求职应聘时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1]。

《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承上启下的应用型专业课,它以《建筑材料》、《工程制图》课为基础,又为后续学习力学、结构、施工等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现有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建筑市场的需求,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阻碍作用,为适应新时期培养应用型建设人才的需要,本文探讨了对《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
 

二 现有课程存在的问题

《房屋建筑学》课程包括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两大部分。前者主要为《房屋建筑学专业实践》课打下基础,后者才是土木专业的学生重点学习的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墙体、楼地层、屋顶、门窗、楼电梯等房屋六大组成部分各自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述概念, 很难通过表述让学生联想到实际的建筑结构,学生课上所接触到的就是教材上的知识点和插图,无法将建筑各部分联系起来,也就无法形成对整个房屋的直观认识。

另外,学生虽然已学过《工程制图》,但画图、识图能力、空间想象力依然有限,导致学生画出平面图无法想象出立面图和剖面图。因此,学生对于实践课往往不够重视,照着网上现成的图或者其他同学的图近似模仿的画,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想象和思考,也就失去了实践课的意义 [2]。

由于上述原因,学生上完课考完试后,死记硬背的东西立刻就忘,不仅无法将其应用到后续专业课程中,也无法在以后的实习和工作中学以致用, 这和建筑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

三 教学改革措施

(一) 案例引入课堂

房屋建筑学这门课安排在大二上学期,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专业课的启蒙课程,学生对于房屋各部分的组成及构造缺乏直观认识和感受,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讲,学生无法理解,听课质量难以保证,只能靠机械的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不能活学活用。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将实际工程图纸引入课堂。教师选择两套结构类型不同的完整的建筑图纸发给学生,即学生人手一份案例,教师结合案例图纸来讲解建筑的各组成部分及相应构造。例如,在讲述墙体构造时,可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建筑墙体是否承重,采用的是三七墙还是二四墙;讲述屋顶排水组织设计时,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建筑屋顶采用哪种排水方式;讲述建筑设计部分时,结合案例中的平面、立面、剖面图,学生可更好地理解绘制建筑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为后续实践课打下基础。这样,所有概念性的内容结合实际案例去分析,学生对这门课才会感兴趣,才能更好的去理解、记忆,教师授课也会更加灵活、得心应手。

(二) 理论与实际结合

教师课堂所授内容对学生来说只是概念模型, 光凭想象学生无法产生直观感受,必须将所学理论跟建筑实体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消化理论知识,真正理解建筑各部分的构造。因此,每堂课最后留出五到十分钟的时间,带学生在教学楼里或校园里参观建筑实体所对应的构造部分,这样学生才能印象深刻、举一反三。比如,在讲楼梯构造时,让学生观察教学楼楼梯的楼梯段、楼梯平台、楼梯井的位置并思考该楼梯是板式楼梯还是梁板式楼梯,是敞开式楼梯还是封闭式楼梯,这样学生对楼梯的不同类型一目了然;在讲楼板层构造时,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楼板是哪种类型,主梁、次梁、楼板、柱子之间是如何连接的,理解了梁板柱之间的关系,学生后续进行钢筋混凝土单向板楼盖设计会更得心应手;再如,在讲变形缝时,带学生观察教学楼里变形缝的位置及盖板构造,这样学生对构造的理解从模糊的概念变为清晰的实体,不仅能加深认识,还能提高对课堂的兴趣 [3]。

很多学生大三大四去工地实习,将曾经学过的建筑构造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一问三不知,就是因为理论与实际脱节,机械的死记硬背只是模糊记忆,没有真正消化理解,导致面对实体建筑时一无所知。理论学习和实际参观相结合,不仅能使学生消化理解课堂所学知识,也可为学生以后去工地实践或施工单位实习打下基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 实践课与建筑信息建模(BIM)技术结合

房屋建筑学专业实践是房屋建筑学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建筑设计部分的内容、培养学生绘图识图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 BIM 技术作为信息时代下的新型产物,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借助BIM 技术帮助学生完成房屋建筑学实践内容是大有裨益的。以往实践课中,学生往往设计的都是简单的矩形平面,怕形状复杂限制了立面图和剖面图的想象,但借助 BIM 技术可以避免此问题。例如,设计一幢中学教学楼,学生先自行进行平面设计,然后将相关数据输入 BIM 系统,即可得到建筑的立面、剖面图,这样借助 BIM 手段,学生能看到三维立体的建筑,本来模糊的建筑形象立刻变得清晰了,不管画哪个面的立面、剖面图都容易很多。通过这种方式,可提高学生的绘图兴趣,避免抄袭,使学生更愿意设计一些形状复杂的建筑,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绘图能力。

BIM 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新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BIM 技术也是未来建筑行业主要的发展方向, 因此,将 BIM 技术融入到房屋建筑学实践中,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设计积极性和绘图质量,还可培养学生熟练运用 BIM 技术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实习和就业做好铺垫。

(四) 将实践课成果延用,形成“课程链”

学生对房屋建筑学专业实践课不够重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实践课的成果只是一个成果,没有应用到后续课程中。如果将设计成果作为后续专业课的基础资料,那么无论从选题还是设计,学生会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对待。
房屋建筑学专业实践、土木工程 BIM 技术应用是大二和大三学期两门和绘图设计相关的课程,而毕业设计也是根据建筑图纸进行结构设计,若把这三门课程联系起来,形成“房屋建筑学实践 -BIM- 毕业设计”课程链,前一门课的成果用于后一门课, 环环相扣,这样不仅将专业课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土木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更深的认识,还能使学生意识到实践课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用心去完成。

房屋建筑学专业实践课的上交成果是手绘八张图纸,包括平面、立面、剖面图等,教师将该实践课的上交成果保存起来,用于大三的土木工程 BIM 技术应用课中。在 BIM 课最后上交的大作业中,学生需将之前手绘的八张图纸的内容用 BIM 绘制出来, 再根据这一年所学习的结构知识分析图纸上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跨度、柱距是否符合要求等。修改后,学生和教师将修改后的 BIM 版建筑图存档, 在毕业设计时,学生在该 BIM 版建筑图的基础上添加一些结构方案,比如主次梁的布置、单向板双向板的布置、基础设计方案、场地施工条件等,由此作为自己毕业设计的基础资料,根据整套资料进行结构设计,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课程链”。“课程链” 的流程和各阶段成果如图 1 所示。

\
图 1“课程链”流程及各阶段成果图
 
以往大四学生的毕业设计都是在网上下载现成的版本或在此基础上加以修改,但如果像“课程链” 这样按照自己设计的建筑图去进行结构设计,既可以避免抄袭避免雷同,自己亲力亲为设计的东西学生也会更感兴趣、更用心去完成。这样,学生将自己大学期间的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串联在一起,只有认真对待每个环节,才能保证最后毕业设计保质保量的完成;另外,通过该方式学生也会更加了解各门课程之间是有联系的,对自己专业的了解也会更深刻,对自己专业能力的定位也会更加清晰,这对学生以后择业和就业有很大帮助。

(五) 试卷内容的改革

《房屋建筑学》这门课既需要必要的理解性记忆, 还需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往试卷中的试题无非是选择填空简答等死记硬背的题型,学生机械地背完应付完考试也就完全忘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学完《房屋建筑学》这门课, 学生应对房屋的结构类型、各组成部分之间是如何连接的以及各部分的构造要求理解透彻,要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不仅要知道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试卷中拟增加开放性试题,让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挥主观创造力,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如给出场地环境、地基条件和拟建层数,让学生设计该建筑的基础形式、结构形式等;或者给出屋面坡度、当地的温度,让学生进行屋面排水组织设计并给出屋面防水层、保温层的做法等。学生可结合课上所讲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作答,也可适当添加合理的创新点。增加开放性试题,不仅把所学知识点融入到试题中,又不拘泥于标准答案,可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四 教学改革效果

本学期将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融入到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堂中,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听课效果以及学生的反馈,此次改革还是卓有成效的。将案例引入课堂,学生对建筑图纸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跟着教师的讲课节奏对应去查看图纸, 大多数学生能集中精力听课,课堂讨论气氛浓厚。学生对图纸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进行房屋建筑学实践时也不像以前不知从何入手了,绘图质量也比以前大有提高。

通过实地参观校园建筑,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能主动提出问题或主动发起讨论,去工地参观实践时,也能将课堂所学内容灵活运用并举一反三。

不仅在理论课堂,在实践课堂学生的进步也很明显。由于知道了实践成果将用于毕业设计,学生都十分重视,主动去学习 BIM 技术,不断的调整修改设计方案,绘图也比以前更认真仔细,提出的问题也更有深度了。

在期末试卷的开放性试题中,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答案虽不太合理,但能看出学生答题时的思考过程和创新意识,也就达到了增设开放性试题的目的。

从学生的反馈当中,也看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实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去探索, 愿意发表不同的见解,这对学习能力的提升大有帮助。由于时间节点问题,“课程链”的措施还没有实施,但前面的改革措施已经为后续打下了基础,从目前学生表现出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相信“课程链” 的措施也会提升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关注度并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4,5]。

五 结 论

在应用型人才背景下,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这为学生未来实习和工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安巧霞 , 孙三民 .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J]. 科教导刊(下旬),2016(11):109-110.
[2]魏献忠 . 基于应用型的《房屋建筑学》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 [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3):123-125.
[3]卢红霞 . 房屋建筑学“案例 + 项目”教学模式探索 [J]. 安徽建筑,2018(05):283+295.
[4]林川 . 结合 BIM 技术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改研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2):76.
[5]韦妍 , 董伟强 , 赵晓茜 .《房屋建筑学》实践教学成果分析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25):140-1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82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