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接轨,双语教学已成为国内大学的重要教学模式。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探索和优化双语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及时了解科技前沿和先进工艺理念,拓展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助力高级工程应用人才的培养。该论文从教师团队、教材优化、课件制作、课堂教学、考核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对细胞工程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为提高双语教学效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双语教学;细胞工程;实践与探讨
本文引用格式:刘方方,等.细胞工程双语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J].教育现代化,2020,7(35):166-168.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Bilingual Teaching Mode in"Cell Engineering"Course
LIU Fang-fang,FAN Zhong-jun,WANG Huan-li
(College of Ocean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Yancheng Jiangsu)
Abstract: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with the world,bilingual teach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eaching mode in Chinese universities.Cell engineering is a core course in biological engineering.Exploring and optimizing the bilingual teaching mode will help students to better master theoretical knowledge,keep abreast of the advan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expand their academic horizons,stimulate their innovative thinking,and finally contribute to the cultivation of advanced engineering applicative talent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ilingual teaching mode of cell engineering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er team,teaching materials and courseware,classroom teaching,assessment method and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bilingual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Bilingual teaching mode;Cell engineering;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一 细胞工程课程双语教学的意义
双语教学迎合了新时代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和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化、创新型高级工程应用人才的有效举措之一[1]。
双语教学助力新工科人才高质量发展。在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国际上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以英语为主要语言载体,新工科人才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英语语言能力(包括日常英语和专业英语)至关重要[2]。在新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双语教学形式,可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通过自主查找英文文献、独立阅读了解专业领域当前全球最新发展动态、最新成果及应用情况,拓展学术视野,启发创新思维,有效助力新工科人才的成长和高质量发展。
细胞工程双语教学是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随着世界范围内生物学领域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生物工程行业高速发展,高水平复合型生物工程人才成为各国争抢的对象[3]。为了迎合行业发展新形势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生物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够胜任生物工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实践、产品生产及服务管理等岗位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学生扎实掌握、灵活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先进工艺理念和最新研究进展[4]。《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并且,相较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基础理论课,细胞工程与实际生产联系密切,更突出应用性。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并与国际接轨,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二 细胞工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双语教学形式在国内高校中开展程度较高,但教学效果因人而异。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每门课程、每位任课老师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5],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细胞工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学科交叉、知识点繁杂、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应用性强等特点[6],授课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该门课“难教”和“难学”。该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开展教学,对任课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有一定难度。对于任课教师而言,除了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以外,还需要学生掌握细胞工程专业词汇、学会搜集和阅读英文文献,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需要任课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课,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双语教学水平。对于学生而言,虽然在大一大二已学习过公共英语课和多门采用双语教学的专业学位课程,具备一定英语听说能力,但是由于细胞工程内容本身较为繁杂和抽象,专业词汇众多,要在48个理论学时内达成知识和语言两个学习目标,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难度不小。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从组建教师团队、教材选择、备课、组织课堂教学、考核、教学效果评价等各个环节优化调整、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双语教学潜力,综合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是作者反复思考的问题。结合任教的细胞工程,作者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三细胞工程双语教学的实践
(一)教师团队的建设
教师是参与教学的主体之一,发挥着主导作用,遴选合适的教师是有效进行双语教学的重要环节。细胞工程是高度交叉的学科,内容涉及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免疫学和基因工程等领域,这要求该课程教学团队具有厚实的生物学背景。同时,该学科又具有应用性强的特点,所以讲授这门课的教师还需要有工程实践方面的经历。更为重要的是,细胞工程双语教学需要涉及到英语教学,所以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又需要有扎实的专业英语与口语表达能力。
细胞工程教学团队遴选的双语教学教师均是具有多年生物教学经验的骨干,对课堂有很好的组织和掌控能力;教师团队的专业背景覆盖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领域,团队成员熟悉整个细胞工程学科的教学内容,特别是重点及难点;同时,该教学团队的教师均具有博士以上学位,骨干教师具有1年以上国外访学或研究经历,其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的能力均能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素养和技能水平,学校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示范授课,要求青年教师随堂听课;教学团队每周还组织进行集体备课,要求教师用英文汇报展示高质量的讲义,并用英文报告最新的与该学科相关的科学研究进展,为给学生传授前沿知识积累素材;另外,学校还制定了给予1.5倍课时工作量的激励政策,以及优先推荐参加外派培训或出国访学的优惠政策,以此鼓励和激励更多优秀教师加入双语教学团队,提高其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持续优化教师团队。
(二)教材的选择与优化
作者自2015年开始,以双语教学形式讲授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细胞工程》课,至今已连续授课5个学年。开课初期,经调研,细胞工程没有合适的英文原版教材,针对科研人员的工具书居多,因此,第一学年选用了上海交通大学李志勇教授主编的《cell engineering》,并向学生推荐了李教授主编的细胞工程中文版作为参考书,中英文对照,且保证了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使用效果较好。在后续几个学年的授课过程中,为保证英文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作者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cell and tissue engineering》《stem cell engineering》《cell culture engineering》等参考书,结合工程实例、科研实践和前沿进展,同时兼顾授课对象的语言基础,自编了全英文讲义。讲义注重训练学生对专业英文资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生僻词汇和专业技术词汇进行中文标注,为每一段添加中心句,降低学生理解难度。自编讲义在授课过程中持续更新完善,使用效果较好。
(三)教学课件的制作
无论中文授课还是双语授课,多媒体的使用和课件的制作都非常重要。制作细胞工程双语课件时,作者在每一章节内容前都添加一页,展示本章节授课过程中涉及的生僻词汇和专业技术词汇(中英对照),以强化记忆;注重知识的呈现方式和逻辑关系,凝练主题和各级标题;重难点部分,引入工程案例和最新研究进展(权威刊物上的学术报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章节结尾,总结回顾关键知识点和词汇。授课过程中保持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尊重并认真考虑学生提出的建议,不断更新完善课件。
(四)组织课堂教学
调研发现,近90%的学生对英语授课形式很感兴趣,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鉴于自身语言水平担心听不懂。针对这种情况,作者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采用了“递进式”授课,按照学时将整个课程分为三个阶段[7]。第一阶段中文授课比例较大,以便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积累专业词汇;第二阶段,中英文各半,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实时调整,引导学生逐渐进入状态;第三阶段,以英文授课为主,在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课堂问题交流和课后习题解答,着重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和写。此外,作者在授课之余,注重训练和提高自身口语水平,并寻找机会,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英文教学视频,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细胞工程双语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实践。在几个重要章节,采用反转课堂的授课方式,鼓励学生分组围绕某个专题(如SCNT,transgenic animal),分工协作,查阅最新文献资料,梳理归纳研究进展,并制作课件在课堂上用英文进行展示交流,巩固强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引导学生养成实时关注最新科技前沿的习惯。教学手段方面,适时引入蓝墨云班课在线平台,帮助师生实现课堂互动、在线讨论、资料分享、作业发布、成绩统计分析等,拉近了师生距离,激发了学习兴趣。
(五)优化考核方法
根据细胞工程的课程性质、双语授课形式和授课内容的特点,对学习效果评价考核方法进行了调整和优化。首先,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将平时成绩比例提高至60%,具体考核指标有:课堂表现class performance)占20%,从出勤、课堂讨论参与度、活跃度和语言表达等几个方面综合评价;课外拓展阅读(extracurricular reading)占15%,此部分考察学生依据自己兴趣和老师的引导,在课下搜集阅读最新科研成果报道、SCI论文、英文资料的情况;课件制作与交流(courseware making and presentation)占15%,对学生围绕专题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及课堂展示交流情况进行评价;习题作业(exercise)完成情况占1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比重下调至40%,并对考卷试题进行优化:试卷采用全英文形式,试题内容不局限于教材知识,适度引入课外阅读内容;试题形式方面,由于细胞工程是偏重应用性的一门课程,所以,“标准答案”型试题减少,主观开放型题目增加,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完善教学评价
细胞工程双语课程教学评价由三部分组成,力求客观、真实反应教学情况。第一部分,学生评价,在期中和期末分两次进行,以问卷的形式请学生从教材、讲义、教师口语、教学形式、接受度、学习兴趣等多个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匿名评价。第二部分,教学督导组专家评价,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外语和相关专业背景的资深教师组成专家组,采用随机听课的形式,对双语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价。第三部分,同行评价,由开设中文版细胞工程及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通过听课、走课进行评价。作者每学年都认真收集和分析评价结果,进行教学反思,并在下一学年进行改进。经过五个学年的教学实践,细胞工程双语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得到不断完善,教学效果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特别是学生对本课程的评价,从第一学年的70分左右,到第五学年提高至接近90分。
四总结
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细胞工程双语教学是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必要举措。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遴选组建一支结构合理、技能扎实的教学团队,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激励政策,不断提高团队的学科素养和双语教学能力;第二是优选双语教材,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积累和完善,形成一套契合本专业学生学习需求的英文讲义材料,并持续优化;第三是在课堂教学中,坚持“递进式”授课,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每个环节,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第四是持续优化考核方案,兼顾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和第二语言的掌握,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核;最后是合理开展教学评价,积极开展教学反思,动态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五个学年的双语教学实践,本团队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用英文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查阅英文文献资料、关注最新科研进展的习惯,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细胞工程双语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教学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不断地进行探索、改进、优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翼,孙建华.面向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语言教育,2015(3):45-51.
[2]曹霞,王建生.试论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2(9):94-95.
[3]盛清,刘立丽,丁先锋,等.由生物产业发展需求引发的对生物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1):27-31.
[4]孙延芳,孙杨,王毅刚,等.细胞工程全英文本科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J].大学教育,2018(5):121-123.
[5]陈小冬,惠志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困境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9(01):108-112.
[6]陈明洁,付春华,刘亚丰,等.基于OBE理念的“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9,9(3):12-16.
[7]郭华荣.关于提高《细胞工程》双语教学效果的体会[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7-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