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思政教育在中医院校《诊断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7 08:58: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高等中医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理念提出下,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政治教师的任务,专业课教师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展《诊断学》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结合《诊断学》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尝试性的开展一系列课程思政教育活动,以期丰富《诊断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中医人才。

关键词:诊断学;思政教育;探索

本文引用格式:孙士玲,等.思政教育在中医院校《诊断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44):187-189.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Diagnostics Teaching in TCM Colleges

SUN Shi-ling,LIU Min,DANG Hui,GUAN Xu-tao,HE Qi,WANG Song-peng

(Department of Diagnosis,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Henan)

Abstract:Under 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in higher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task of political teachers,but also the responsibility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To carry out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reform“diagnostics”course,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diagnostics” course,in-depth excavation of the course contains ideological education elements,attempted to carry out a series of courses education education activities,in order to rich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education education diagnostics,improving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create a new era of having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lents.

Key words:Diagnostic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xplore

一 引言

临床医生高尚的医德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内在动力和源泉,而医德其作为人类传统社会道德观念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根植于人头脑里,也是医生在生活和临床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培养最终形成的。在医德医风培养上,刚刚迈入医学大门的医学生犹如一颗幼苗,在充足的阳光下可使其茁壮成长成为一颗参天大树,然而错误的教学方式会使幼苗畸形发展,乃至枯萎。那么如何塑造具有较高品德的医学生,是我们每一位临床教育工作者所背负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基础理论课程学习中不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成功地形成较高的医德修养呢?这就需要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不断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

《诊断学》课程作为高等中医药大学的专业课,通过有机的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等来进行思政教育[1]。医德教育的内在动机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强烈冲击,如现在不少学生认为德育知识的学习已经成为了专业知识的负担,或者仅仅是为了拿学分而放弃主动的学习能力,这就是学生并没有认识到道德教育的独特属性和学习高尚医德医风的重要性,所以造成学生对医德医风教育的抵触。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内因起绝对性原因。而学习的内在动力应当是学生最强有力的动力源泉。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医德医风知识的主观性,才是发挥其学习动机的内在推动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医德修养。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是通过灌输的方法,而是应用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正确把握医德医风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使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理解医德学习的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对于德育知识学习的兴趣。我们诊断学教研室的教师多年来一直在探索如何在诊断学课堂与实践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目前我们已经形成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多个环节里穿插医德等思政教育内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临床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都得到提升。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手段既促进了学生医德的培养,也提高了学生对于诊断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在备课中使授课教授自身的医德修养得到了提高。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因素,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的职责就是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把“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传授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学当作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因素,将思政渗透到理论教学之中。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思政教育。《诊断学》的内容包括症状诊断、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器械检查、病历书写与诊断方法。这些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都可以有机的融入思政内容。例如症状诊断部分的问诊,是医师诊疗活动的开始,也是医患交流的开始,并贯穿医疗活动的全过程。问诊能否顺利进行,不仅需要临床医生具有相当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以及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沟通能力[2]。如讲解问诊的方法时,通过设问“特殊患者如何问诊”、“敏感话题如何询问”等,一方面学习医患交流的技巧,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明白不同社会经历以及文化背景对患者的影响,从而懂得要尊重患者、理解患者、激励患者,争取得到患者的充分配合,才能将问诊顺利进行下去。而在问诊内容的讲解上,可以结合临床上具体病例进行讲述,若临床工作中病史采集不完整、忽略月经生育史等问诊内容则有可能造成的误诊漏诊甚至是误治的案例,让学生吸取既往的经验教训,深刻体会到治学严谨的重要性以及对临床医疗效果产生的巨大后果。这样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有机的结合,学生不仅对于问诊的知识理解印象深刻,而且体会到拥有广博的人文素养、高尚的医德修养与深厚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临床实践是相辅相成且十分重要的。

三根据授课内容设置思政问题,循循善诱

根据《诊断学》体格检查的授课内容设置具体的思政问题,把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要求学生体格检查时不仅要熟练掌握临床操作技能,更应重视自己的医德医风的修养,对病人要有同情心和责任感,为患者之所想,忧患者之所忧,关心关爱病人。如在冬天听诊时,可先用自己的双手将听诊器体检暖热再接触患者的身体;体格检查时在让患者在一个体位做尽可能多的检查操作,避免反复翻动患者而增加患者的痛苦等[3]。例如在讲解“血型与输血”时,笔者首先会问:“在很久以前人们对失血过多的患者就开始试用过输血这一疗法了,但发现有些患者在接受输血后病情很快康复,但有一些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后不仅没有康复还很快死亡,那么这是什么原因”然后切入正题讲述血型的分型依据和输血的基本原则原则,最后十分郑重告诉学生,在临床上为患者输血是一件十分严肃且重要的事情,若不按照输血的基本原则进行处理或者因为工作的疏忽造成血型不符配血失败,在临床上将会导致广泛性血管内凝血和溶血的出现,则可导致病人死亡,同时举出反例对学生进行医德医风的教育,并培养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作风和严谨求学、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类似这种深入浅出的实际例子,一方面使基础知识结合临床实际,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使抽象的医德教育变得更加实际。在课堂理论的讲授中,切莫讲空洞的大道理,在课程中过多的说教必然会导致学生厌学,以领导者或者是审判官的方式教学去教育学生的做法更是不可取的,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结合所讲授内容尽可能的采取生动活泼教学方式,结合一些典型案例进行教育,这样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四 重视实训课程中的思政渗透

中医院校本科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诊断学基础》,在此阶段的大学生思想极度活跃、可塑性较强,在此时的课堂思政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严肃好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理念。

《诊断学基础》是一门具有实践性很强的桥梁学科,有一部分教学时间是用于做实训教学的,动手进行实际操作,所以必须重视实训教学,并且在实训教学中渗透医德医风的思政内容,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针对以往学生实训中操作马马虎虎、实验结果有时弄虚作假、临床病例敷衍了事、病历书写存在主观编造的情况,笔者对在教学中对学生作出了严格要求。在实训中,要求学生必须认真按照实训步骤进行操作,做到操作规范、团结互助,并对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认真记录,同时课后及时按照要求对实验报告进行书写,做出客观严肃的临床判读。在做完实训后必须将实训器械物归至原处,同时将实验室卫生做好。结合实验内容进行思政教育,学生印象深刻。例如在“肺脏听诊”实验中,学生必须区分正常呼吸音与异常呼吸音的区别。在课终总结时笔者设问:“如果一个医师无法准确区分呼吸音的情况将会有什么后果”。很多学生都能回答“误诊”或“延误病情”,甚至“导致死亡”。那么,要防止临床误诊漏诊误治失治的发生,就要求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工作在中要有认真细致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五 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老师在教学中的立场、思想、观点和作风通常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4]。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最多,老师的带头作用对学生较高医德行为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给予学生的影响通常十分深刻。老师庄重儒雅的仪容仪表、真诚而朴实的语言、严谨而认真的工作风格,会对学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相反若老师不修边幅、言语生硬、教学过程中态度冷淡粗鲁、工作上粗心大意这些不良作风,会为学生带来较多不良的影响。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老师只懂得说教,而对自己要求不严,势必会导致不良影响的产生。所以老师首先应在课堂教学中树立自己的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5]。教师必须要严谨治教,同时认真备课努力学习专业相关知识,刻苦钻研临床医学的新进展,努力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治学态度,在学生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尊敬和信服。老师必须重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老师还应当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生活和身体情况,既要做他们学习上的严师,又要做他们生活中的益友,增强师生的感情沟通。老师必须在“敬业乐教”等方面做出表率。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总之,教师要认真备课,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政内容,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如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情感陶冶法、品德评价法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将朴素的人文知识内化成高尚的医德。我们根据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具体特点,对症下药,因地制宜,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使专业知识与思政有机结合起来,将思政渗透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就一定能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合格的卫生技术人才。

\

 
参考文献

[1]张仁枫.高校思政课与“四个自信”教育融合的理论逻辑及创新路径[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34(5):21-24.
[2]卢依平,周淼.诊断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研究[J].中医学报,2010,25(149):796-798.
[3]党辉,孙士玲.诊断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43-44.
[4]周围围,安广宇.物理诊断学教学中人文医学素质教育的探讨[J].中国病案,2017,18(5):76-77.
[5]柳思琪,王艳芬,杨岚岚,等.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生诊断学教学中的意义及实践[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5,3(4):243-2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70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