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学校的中坚力量,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从教师的个人角度,结合本校《中医诊断学》新进教师的培养方法,探索关于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的具体方法,以更好地提高、优化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医诊断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法
本文引用格式:闫颖.关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方法的探索——基于《中医诊断学》实训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9,6(27):91-92.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衔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具有“三基”的学科性质,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1]。其成书是从殷商时期到近现代,汇集了历朝历代医家的智慧和著作,逐渐形成和发展而成。基于其深厚的医学历史底蕴,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本门课程对教师需要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青年教师。由于青年教师经验不足,因此,在几年的时间里,本教研室主要探索出以下五种方法以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一 方法
(一)阅读
《中医诊断学》要求教师能够将古代书籍与现代研究,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因此最基本的要求是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熟悉《黄帝内经》,灵活运用;可应用《伤寒杂病论》、《辨舌指南》、《濒湖脉学》中相关内容;了解《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除了以上基本知识之外,青年教师还应要求以下几点:(1)经常参阅与《中医诊断学》有直接关联的书籍,如《难经》、《景岳全书》、《临证指南医案》、《古今医案按》。(2)重拾《中药学》、《方剂学》,适当的引申将学知识,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3)借鉴名师讲稿、视频,比如《中医诊断学讲稿实录》李灿东著、《费兆馥中医诊断学讲稿》、《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视频》,中国大学MOOC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天芳《中医诊断学》课程学习。广泛阅读,集众家之所长,提升自己对知识理解。比如讲绛舌,绛舌与红舌有异同,分别从舌象特征和临床意义逐步解释:《说文解字》“绛,大赤也”,《舌苔统志》“绛色者,火赤也,深红也”,说明绛色是比红色更深的意思;临床意义:清代章虚谷说“热入营血,舌色必绛”,佐证绛舌主热入营血;《辨舌指南·辨舌之颜色》“…舌绛而润为虚热,舌绛而干为实热,绛而起刺为热甚,绛而光嫩为阴液不足,绛光燥裂为阴液大伤”“舌绛而光亮者,胃阴枯涸也…舌虽绛而不鲜,干枯而萎者,肾阴涸也”,佐证绛舌可见阴液耗损,疾病后期多见胃、肾阴伤。引经据典可以使青年教师的讲课更有说服力[2]。
(二)听课
青年教师专业课程熟悉掌握快,但是有不足,第一:欠缺教学技巧;第二,知识深度不够。为了使青年教师能够学习教学技巧,挖掘知识深度,本校为每一名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分配1~2名指导教师,都是有着几十年经验的本课程的专职教授。要求青年教师,一学期至少听指导教师授课40学时,并记录课堂讲授内容及听课体会;一年内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篇教学有关文章。此外,听课内容还可包括其他相关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内经选读》、《伤寒论》、《温病学》等。通过听课学习,使青年教师能够将输入知识通过课堂输出。比如“酸痛”这一概念,教材解释为“疼痛伴有酸楚感”。这样的解释,已经非常清楚,自觉不用过多解释,但是听课之后,指导教师将其再进一步解释为“痛而软弱无力”,只言片语,恍然大悟。再如,正常人脉象一息4~5至。指导教师引用古籍“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其中指出一息指人的一呼一吸,再动指脉搏跳动2次,故一呼一吸脉动4至,人在深呼吸时(太息),呼吸定息指人的呼吸间隙脉搏跳动1次,故可达五次。由此可见,细节之处有大道理。听课使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深度上有更深的理解。
(三)实战演练
实战教学最能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在试讲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渐提高教学水平。参与实战教学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教研室内部练兵。学校要求教研室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两周进行一次青年教师大练兵。每次授课20分钟,教研室其他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2)实战考核。新进教师,入职半年在所在院内教学比赛一次,以板书为主;校内考核一次,以PPT为主。青年教师准备5模块,分属不同的章,随机抽取1模块,进行现场讲课15~20分钟,专家评审。(3)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院系、校内、省级、国家级教学比赛,甚至包括微课比赛等。通过实战演练,使青年教师在课堂授课时教态更规范、教学方法和技巧有了很大的提升。小到PPT标点符号的使用,大到教学设计方法的改进。比如在书写板书时不能讲课,说完写或者写完说,这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注意事项。再如,望舌色的讲解,青年教师一般授课形式比较传统,先讲舌象特征,再讲临床意义,最后显示图片,而如果换一种方法,学生成先看图片,提示回顾望色的内容,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望色原理和意义,最后出现临床意义,则学生对于舌象特征和意义的记忆更深。
(四)编写材料
教学大纲是教师工作的主要依据[3]。教学设计是课程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中介环节[4]。本教研室要求青年教师:①参与《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设计的修改、实训课程教学大纲的修改;②参考其他院校实训指导,查找实训相关文献编写《中医诊断学实训指导》;③借鉴参考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试题,编写《中医诊断学实训材料》部分章节;④自制《中医诊断学》实训报告模板。经上课使用及学生反馈,发现《实训指导》和《实训材料》存在少量错别字之外,内容上主要补充了四诊技能方法部分。比如在问诊方法和注意事项部分,教材提到“语言亲切,通俗易懂”,学生在实训课上通过角色扮演法演练时经常使用术语[5],比如“您最近恶寒吗?”“您大便时有没有里急后重的感觉?”,《实训指导》中明确指出“避免术语,使用俗语”,并列举正确问诊案例和错误案例示范。
(五) 临床实践性是教育的根本特性,是教师教育课程的灵魂[6]。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正如前人所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学生蜕变的助跑器,是学生经验积累的一部分。跟诊和临床的主要目的是辅助理论课堂教学。只有足够的临床经验与学生分享,才能支撑起丰富的课堂。但是,青年教师的临床经验不丰富,往往导致知识讲授显枯燥,学生上课缺乏激情。因此学校鼓励具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的教师跟名师、下临床,进入学校校医院、附属医院坐诊、跟诊。《中医诊断学》与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每周两次跟诊(周内下午一次,周末早上一次)。跟诊主要收集四诊资料、书写门诊病例、抄方。在跟诊过程中,有以下收获:①在收集四诊资料过程中,发现典型的面色、舌象等,立即拍照保存,以做课堂教学图片影像资源;②凡遇经典案例,记录下来,既可做病例书写的规范模板,又可作案例讨论式教学素材;③常常发现实习医学生在收集四诊资料时所犯错误,如学生在提炼主诉时,常常超过21个字或主要症状超过3个;或学生在问诊过程中,逻辑思路混乱或者问诊内容不够全面。把这些问题反映到课堂上,作为反面教材,有利于学生避免错误。
二 体会
根据学校组织的学生评价教师表、教研室内部问卷调查表、学生的实训考核、期末和考核成绩、近几年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的成绩发现,通过以上五种方式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在扩宽知识结构面、加强课堂授课方法和深度、改善教姿教态、把握教学重难点、增强临床实践技能等方面有明显的提升。随着现代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中医诊断学》PBL教学法目前仍在探索中,因此继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陈家旭.《中医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
[2]林敏,柴可夫,朴春燕.学经典做临床——从中医经典教学改革谈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0):32-34.
[3]《高等教育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学[M].陕西:西北大学出版社,2016:111.
[4]任勇.教学设计的辩证法与教学实施的三境界[J].人民教育,2018(Z2):50-53.
[5]闫颖,王相东,郭小青《.中医诊断学》问诊实训教学法探析[J].国医论坛 ,2018,33(03):59-61.
[6]高斐 . 美国临床实践型教师教育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当代教育科学 ,2016(01):57-6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