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7 08:56: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树立学生价值观、培养学生思想观念的核心教育途径。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强调专业教育过程要纳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内容,对于提升学生思想境界与综合素质,进而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大连大学医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对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从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思政教育融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目标、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内容、思政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纳入思政教育评价等方面入手,探索思政教育融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的路径,推动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关键词:思政教育;价值观;专业教育;综合素质;路径

本文引用格式:曾常茜等.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现代化,2020,7(48):145-148.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ZENG Chang-qian,TAO Ran,LI Dong-xia,SONG Zhen,TENG Mei-jun,ZHANG Qing-hao

(Dalia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Dalian,Liaoning)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core way to establish students'values and cultivate students'ideology.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emphasizes that th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included to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values and world outlook.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ideological realm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and then realizing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talents in the new period.The specialty of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of Dalian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he course.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education are analyzed carefully.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eachers'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raining goals and graduation requirements,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eaching objectives,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eaching content,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second classroom,and integrating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valuation,We explored the path of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education,promote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same direction,collaborative education.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values;professional education;comprehensive quality;path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1-2]。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是通过深入挖掘专业教育中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因素,着力于将价值观的培育植入专业教育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内涵落实于课堂教学主渠道,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这既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特征的重要内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需要,也是保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实现的必然选择[3]。近年来,各高校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各专业和课程的特点,进行课程思政的各种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15]。大连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紧密围绕医学院的“尚医之德,达医之理,学医树人,行医为民”育人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专业课教学轻视思政教育的现象,以专业教育为载体加强思政教育,即把思政教育融入培养目标、融入教学大纲、融入教学内容、融入评价考核体系,充分发挥位教师的育人职责,深入挖掘专业和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充分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推动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一 大连大学医学院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赖思想政治课,专业课程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现象比较普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部分教师对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学习和理解不深入,忽视了教师传播知识、思想、真理,塑造品格的神圣使命;部分教师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不是专业教育任务,缺乏专业教育也承担着思政教育任务的意识;部分教师专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研究,对政治理论学习不重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教育中。

\

 
二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路径

(一)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大连大学举办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题培训活动,积极推动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向主动实践转变,引导教师充分挖掘课程本身特色和优势,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努力塑造学生思想品格,积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中,培养专业教师提升课程思政的创新意识和课程思政的本领。

(二)思政教育融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其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中融入思政教育要求。新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品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素质全面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新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要求中明确了思想道德要求,即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而奋斗。

(三)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目标

立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制定教学目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原有课程教学目标基础上,在2019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中,课程教学目标既要求有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又要求有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将思政教育变成教师有制度的自觉行为。例如,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新增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遗体捐献接受、利用的过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参与中产生“感动、感恩、敬畏、责任”的情感和内在动力,去思考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等素质目标;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目标新增了能够了解医疗卫生领域职业精神的内涵,形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及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获取知识的探索精神等素质目标;生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新增了通过课程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生命,遵循医学伦理原则;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及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素质目标;药理学课程教学目标新增了能够针对药理学知识的桥梁作用,理解其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培养合理用药、安全用药、为人民健康负责的工作态度,树立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索新的医药知识的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等素质目标;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目标新增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自主学习和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为医学微生物学的学科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等素质目标;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目标新增了具有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情绪,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用爱心、耐心、责任心、事业心塑造医生形象等素质目标;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目标新增了牢固树立医者仁心理念,细心踏实,勇于创新,爱岗敬业等素质目标;临床检验仪器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新增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以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人才需求等素质目标;标记免疫诊断试剂制备方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新增了立志发扬创新、创造、创业之精神,为国内标免诊断试剂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等素质目标。

(四)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内容

教案设计上,增设了“思想品德与医学人文方面的内容”,要求教师提高政治意识,根据课程特点,应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学科思维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因素,设计思想政治教育话题,将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真正融合,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育的实例如下:

在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师不仅传授人体解剖学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对医学生责任意识的审视;以“生命在奉献中延续”为主题开展向无语体师致敬活动,培养医学生对无语体师无私奉献的感恩意识,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感恩回报、无私奉献等价值观;教师通过给学生介绍目前我国器官捐献仍然存在巨大缺口情况,希望学生了解遗体捐献的必要性,带领学生祭扫捐献纪念碑、开展遗体捐献宣传。

在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等课程的临床病例讨论中,引入人文关怀内容,倡导救死扶伤,推崇高尚医德。

在病原生物学课程,讲述马歇尔亲自进行吞服细菌的人体自愿者试验,发现导致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祸首—幽门螺杆菌,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故事。通过介绍幽门螺杆菌的发现之路,引导学生学习马歇尔和沃伦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和科学献身精神;讲授艾滋病病毒时,提倡关爱艾滋病病人,让学生理解消除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给予他们理解、支持和帮助是多么的重要。

在医学免疫学课程,通过介绍很多诺贝尔奖大师感人的故事,他们的家国情怀、挑战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淡泊名利的品德,感染和激励学生。例如,讲授抗体内容时,通过介绍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发现经过400多次实验发现白喉抗毒素治疗白喉,获得诺贝尔奖,向学生传达科学家不畏困难、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讲授超敏反应时,通过介绍查尔斯•里歇经过10多年的实验研究发现过敏性反应现象,培养学生勤奋、坚持的科学精神;讲授免疫学诊断时,强调医学检验人员的责任感以及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职业道德;在讲授免疫治疗时,强调遵守职业道德,自觉遵纪守法,不接受患者红包,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等职业道德。
\
 
在实验室管理学课程,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和严谨求实精神的培育。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临床病原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等课程,注重弘扬工匠精神,增强专业的荣誉感。

(五)思政教育融入第二课堂

以“誓言伴我行,责任心中定”为主线,组织医学生誓言宣誓仪式,并邀请专家教授作医德医风主题教育报告;开展“红色时尚宣讲”活动,强化学生的历史传承意识;开展“时事大家谈”活动,加强学生的政治敏感意识;指导学生围绕“青年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学习十九大精神”“《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和“强国一代的使命与担当”等主题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五四青年节、建军节、国庆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等时间为节点,推送红色经典故事,弘扬先辈优秀革命品质;举办“献歌祖国青春飞扬”红歌大赛,唱响青春正能量,展现了医学生的家国情怀;学院精心设计了微信公众号,使得微信平台由宣传工具成为“有灵魂血肉之躯”,设置红色基因,医苑榜样,听见医声,医生之最,时尚话题等多个板块,形成线上线下互动新局面,关注有近万人次;以“青春助力倡实践,笃行致远铸国魂”为主题,进行宣讲,鼓励学生组建社会实践队伍,奔赴全国各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六)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思政教育

学院领导每学期通过给学生上党课、新生导航课、座谈会、一对一访谈等方式,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七)完善本科生导师制

强化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责,促使本科生导师在专业指导中做好学生思想品行指导。

(八)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纳入思政教育评价

修改原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新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体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占有一定的权重。在课堂教学质量认定、课堂教学优秀奖和卓越奖评选、教学名师评选、教学课堂教学竞赛、教学观摩课、教学改革立项以及教学成果评定等环节中,增设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引导教师有意识、自觉的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16]

综上,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充分体现了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责任,能凸显高校课程的育人功能,有助于提高全体教师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今后,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2]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EB/OL].(2016-12-13).http://www.moe.edu.cn,2016-12-13.
[3]刘鹤,石瑛,金祥雷.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内涵与实施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3):59-62.
[4]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5]杨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2):98-104.
[6]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7]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8]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9]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10]尚晓强.“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J].陕西教育,2018(5):32-33.
[11]陈省平,宁曦,刘亚婷.构建“协同育人”模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高教学刊,2018(8):77-79.
[12]蔡畅.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2):93-95.
[13]权春善,张树彪,崔京春.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生物工程发展前沿》的教学实践探索[J].科技风,2019(11):66.
[14]朱广琴.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及机制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6):84-87.
[15]卢杨,刘芳.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位思考[J].高教学刊,2019(23):164-166.
[16]安瑞平.高校思政教育在互联网视域下的改进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6,3(29):259-26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7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