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的主体,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人才的使命。多元化多层次双创人才是当前社会的迫切需要,地方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与社会需求接轨。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培养双创型人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足、教学方式传统难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辅导员缺乏专业知识难以引导学生做出高效合理的学业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针对这些典型问题,指出了地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采用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通过学业导师与辅导员的协作,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学业导师制;培养质量;地方高校;人才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赵火平,等.学业导师制对地方高校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影响探析[J].教育现代化,2020,7(53):45-47.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on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Local Universities
ZHAO Huo-ping 1,QIAN Ben 2,ZHAO Long-zhi 1,HU Yong1
(1.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Nanchang Jiangxi;2.Science Park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Nanchang Jiangxi)
Abstract:Local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body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China and shoulder the mission of transferring talents for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Diversified and multi-level talents for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re the urgent needs of the current society,and the tradit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local universities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social need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which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lack of students’learning autonomy,the difficulty in cultivating students’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and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the counselors to guide students to make efficient and reasonable academic and career planning.In view of these typical problems,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local universities,and adopts the training mode of academic tutor system,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independent learning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academic tutors and counselors.
Key words:Academic tutorial system;Training quality;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ersonnel training
一引言
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离不开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需要创新型人才的推动。以科技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正在全社会展开,促使地方人才市场对多元化的创新创业人才需求显著增加。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和服务提供多层次人才的使命。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高校招生规模在逐年增大,而地方高校之间对优质生源和人才输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其社会声誉、办学特色、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生源质量,而输出人才的质量又影响其社会声誉,它们之间相辅相成,既相互促进又互相制约。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多元化多层次人才的需求,是地方高校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正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推行“一流本科一流学科”建设和双创人才培养的盛行期,而地方高校生源个体综合素质的差异性和师资力量的短缺无疑使地方高校自身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严峻的形势和挑战[1]。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动四个回归”,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以立德树人为工作重心,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这要求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也要不断更新[2]。因此,全面客观了解地方高校生源综合素质情况、教学教研情况等,并探索如何培养多元化多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这是地方高校教育工作者普遍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主性不足
地方高校的入取分数线普遍远低于重点高校或综合性高校,从高考成绩的直观表现和大量的调查结果表明,地方高校新生相比于重点高校或综合性高校而言,在学习自主性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主观能动性不足,学习习惯和学习心态不够好等四个方面[3]。大学的授课方式主要采用大班集中授课,且授课进度较快,一次课能够完成几个节次甚至是一个章节的内容,这与高中阶段的授课方式和进度有较大差异,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性才能保证其正常的学习进度。而这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让刚进入大学生活和学习的地方高校新生难以短时间适应。另外,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过程中养成了遇到问题求助于授课老师的习惯,而不是通过互相探讨或者自己去寻求答案。由于大学教师工作性质有别于中小学阶段教师,学生遇到的问题难以在课余时间得到授课教师及时的解答,各门课程积累的问题太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严重阻碍个人能力的发展[4]。
(二)教学方式陈旧
高校授课通常采用大班教学,这种模式可以为地方高校大幅度节约教学资源和成本。由于高校专任教师大多数是教研型岗位,与高中教师的工作不尽相同,他们既有教学工作任务也有科研工作任务。这种工作性质就决定了他们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自然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有课间和课后的二十分钟时间进行答疑,这往往不能满足大量学生的答疑诉求,教学质量不高。另外,授课方式通常采用PPT加板书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手段相比于传统的板书教学而言,虽然授课内容更加生动和形象,但依然没有改变课堂教学中重教师、轻学生,重讲授、轻讨论,重智力、轻能力的灌输式教学方法[5]。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大多属于再现性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再现前人的思路和结果。在这种教学方式下,难以有效调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而言,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创新能力也难以得到培养。而在双创人才培养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养成至关重要,当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显然不能满足培养需求。
(三)辅导员专业知识欠缺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主要解决学生思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突发问题,帮助学生做好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辅导员岗位通常按专业数量设置,一个专业配备一名辅导员,则一名辅导员通常负责几百号学生。可想而知,辅导员对每个学生的辅导时间非常有限。且由于多数辅导员的教育背景是与思想政治相关的专业,对所辅导学生的专业知识不了解,在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难以做到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工科专业则更为突出[6]。通常情况下,合理的阶段性目标能使学生的学习自觉和主动,而在日常的大学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失去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不利于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 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措施
通过对当前地方高校本科生培养存在的几方面问题发现,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需要高效的帮扶和个性化指导。实现本科生个性化指导则必然要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和行业发展意识,能胜任这一工作的只有专业教师。通过借鉴培养研究生科研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导师制的培养方式,则本科生培养工作也可以引入个性化指导的学业导师制。
学业导师制有利于推进高校个性化人才模式的形成,并且能够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导作用[7]。基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把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发展结合起来,更有利于突出人才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学业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可使校与校、校与企的协同人才培养质量能够得到保障[8]。学业导师制也可大幅提高高校在教学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服务,以满足大学生不断增长的自我学习需求。
学业导师以学院专业教师为主,其指导的大学生人数根据教师个人的工作情况和科研能力进行分配,通常在3-5名。学业导师的工作职责是对刚进入大学生活的大一新生进行有效的学业规划,对专业学习和创新能力进行指导。学业导师和辅导员进行协作配合,相互补短,借助现代通讯手段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大学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这一培养方式已经有部分重点高校和综合性高校正在实施。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新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在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性、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借鉴意义,并且作为一种个性化的育人方式正好顺应了当前对多元化多层次双创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 学业导师制有效提高地方高校本科生培养质量
(一)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
大学课程以自我学习为主,这就需要大学生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则自然会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而学习态度受个人的思想观念影响,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则需要增强政治素养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而这本应是辅导员的本质工作,但针对性的督促和个性化的指导措施会更有效。通过学业导师与辅导员协作,有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帮助学生积极认识专业发展前景,进行人生和职业规划,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行业奉献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二)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要面对与中学时期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自主意识。辅导员通过介绍学校的一些基本规章制度和一些典型的学习生活事例,使学生快速熟悉大学生活,稳定学生情绪;学业导师应多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特色、就业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坚定学习信心,培养学科意识与专业兴趣,帮助学生熟悉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根据培养方案进行合理选课,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监督,确定学习进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科学研究工作,而高校教师和研究生是科研的主体力量。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其思维比较活跃,也比较发散。根据这一特点,学业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学习进度,合理安排学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研究工作的一般流程,如文献搜集和阅读、关键科学问题提炼、主要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案和可行性报告等。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参与不同类型的科研工作。通过小组讨论和一对一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联性。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多进行社会实践、通过参与学术研究指导学术论文写作,培养科学研究思维和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 结语
学业导师与辅导员的有效协作,对学生进行思想、心理、生活、学习等全方位的个性化指导,这一培养模式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地方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在校生人数占全国高等院校在校生总数的90%以上。在当前以高科技为背景的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地方大学的学生成长与发展会对地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学业导师制的有效实施以提高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创新变革乃至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作为地方高校,应该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发展具有特色的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对提高社会声誉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计龙龙,赵永刚.基于“双一流”视角下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路径探析——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23):01-03,10.
[2]王忆,等.地方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04):15-17.
[3]李桃桃.地方高校中实施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作用与意义[J].科技文汇,2016(339):23-24.
[4]胡巧娟,王晓娟,李锐.浅析高校本科生学业导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80-81,84.
[5]秦陇一,张冰洁.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深层次问题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6(1286):12-15.
[6]田锦程,仇兴雷,籍元.浅析高校实施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践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6,11(35):98-99.
[7]杜建周,等.浅谈地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驱动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09):35-37.
[8]黄辉宇,等.面向高素质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校政企协”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10):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697.html